2017年北京醫療保險新政策有哪些呢?想必大家也很想了解吧,快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在6月15日召開的北京市“砥礪奮進的五年”推進民生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衛計委等委辦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過去五年北京在民生事業上的發展情況。據市人社局局長陳蓓介紹,在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并軌”方面,北京將在9月完成首次城鄉醫療保險統一資金籌集。而這也被稱為城鄉醫保“并軌”實質性開啟的環節。據悉,今年底前,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將全部納入新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北京將實現近200萬新農合保障對象的醫療保險持卡就醫。
據陳蓓介紹,目前,北京已完成經辦機構的改革,確定了城鄉醫療保險統一的門診政策設置和大病封頂線等。7月開始,北京將啟動對186.2萬原新農合保障對象醫療保險卡信息的采集,而到了9月,首次城鄉醫療保險統一資金籌集就將完成。專家指出,雖然從去年8月開始北京就已經邁出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的第一步??管理機構整合,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資金一直分開管理,直至今年9月,城鄉醫療保險的資金籌集終于統一,可謂是邁開了實質性的步伐。
據了解,目前醫療保險可分為三大類,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后兩者之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主要面向城鎮老人、學生兒童、無業居民,政府每年為每人平均補助1000元;而新農合是由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政府每年人均補助1040元。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在同一家醫院就醫時,持有“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兩種不同醫療保險的患者,“新農合”可報銷的比例相對較少,且兩種保險之間存在部分如戶籍在農村的城鎮居民等“真空地帶”,近年來,人們對于醫保制度并軌的呼聲愈發強烈。
根據此前安排,北京要在2018年1月將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兩項制度合二為一,最終實現覆蓋范圍、籌資標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和基金管理“六統一”。同時,城鄉居民全部參保人員將全面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對此,專家分析稱,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說,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合并已基本沒有太大障礙,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北京13個涉農區的新農合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完全實現即時結算全覆蓋,有的區僅在區級醫院能做到持卡就醫。而在北京對186.2萬原新農合保障對象醫療保險卡信息采集結束后,未來將為這些居民重新發放社保卡。在未來城鄉醫療保險“并軌”后,農村居民將與城鎮居民擁有相同的醫保,包括3000余種報銷項目、400家左右的定點醫療機構、與城鎮居民相同的生育報銷待遇等。
延伸閱讀:北京發布醫保新政:社區可執行大醫院藥品報銷范圍
昨日,北京市人社局發布醫保新政,北京所有大醫院可報銷的藥品都能在社區醫院走醫保報銷。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四類慢性病患者可開具2個月的長處方,并按醫保報銷。新政從今日起正式實施。
新政1
社區可執行大醫院藥品報銷范圍
目前,北京市醫保大醫院藥品報銷執行《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品種為2510種,社區藥品報銷品種為1435種。今日起,北京市統一社區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范圍,醫保患者到社區等基層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均可以執行大醫院的藥品報銷范圍,大醫院使用的藥品在社區都可以使用和報銷。
新政2
參保職工在社區就醫門診報銷達90%
在醫保報銷上,北京市將進一步加大在社區就醫的傾斜力度,全力保障參保人員在社區就醫用藥需求,減輕個人醫療費負擔。據介紹,目前,本市參保職工在大醫院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70%,如果參保人員到社區醫療機構就醫,門診報銷比例可達到90%。
市人社局介紹了一個真實的案例,職工王女士患糖尿病多年,長期服用的一種降糖藥每年藥費5200元。在三級醫院報銷的比例是70%,個人負擔1560元。如果王女士在社區就醫用這種藥,個人負擔只有520元,每年就可以節省1040元。
新政3
4類慢性病患者可開2個月長處方
對于患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的,此次北京醫保政策也作出調整。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這四類慢性疾病患者,符合病情穩定、長期服用同一類藥物等條件的,衛生計生部門明確社區醫生可以按照慢性病管理的有關要求,開具不超過2個月量的常用藥品。符合上述要求的長處方藥品費用,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
市民李先生患糖尿病已經5年了,過去,他在醫院開降糖藥一次只能開一個月。他昨日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向新京報記者反映,他咨詢了常常給他開降糖藥的醫院,他用的藥是否可以從今日開始一次開2個月。“醫生跟我說,還沒有得到消息。”李先生說。
對此,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12月1日起,第一批4種慢性病的用藥在北京市能夠實現長處方,使患這4種病的市民少跑腿,“選擇這4種病是根據老百姓的用藥需求決定的,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慢性病加入長處方報銷范圍。”
新政4
家庭病床納入醫保報銷起付線降50%
,北京市衛生計生部門出臺了開展居家上門醫療服務的通知,表示可通過巡診等方式開展居家上門醫療服務。為保障上門巡診工作的順利落實,方便百姓就醫,北京市醫保部門明確,居家上門醫療服務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醫保規定的,由醫保基金予以報銷。同時,對定點醫療機構也提出要求,要為參保人員做好醫療費用結算服務。
此外,北京市社區家庭病床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保報銷范圍,起付線預計可降低50%,由1300元降低至650元。治療性家庭病床可以轉往社區衛生機構或大醫院,大醫院也可下轉到家庭病床,實現雙向轉診,并視為連續住院。老年人家庭病床轉出至醫院的,只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線650元,不再重新計算轉入醫院后的住院起付線。由大醫院轉至家庭病床的也不再重計家庭病床起付線。
新政5
一個結算周期內轉院不再重計起付線
按照政策,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住院治療時,因病情需要,在全市定點醫療機構之間轉診轉院的,發生的有關醫療費用,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住院期間需轉診的,由主管醫師填寫《北京市醫療保險轉診(院)單》,轉出后24小時內辦理入院手續的,醫療費用按連續住院計算,在一個結算周期內轉入醫院不再重新計算起付線。
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門診就醫時需轉診的,由醫師填寫《北京市醫療保險轉診(院)單》,在轉診期限內轉往其他定點醫療機構的,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均按規定納入報銷。這里轉診不局限于本人選定的醫保機構,而是由醫師在北京市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中決定轉診,轉診后均可按政策報銷。
“如果對于某一類疾病,醫師認為需要轉院到外地的,按程序進行轉診后,北京的參保人員到外地醫院治療,同樣享受北京的醫保報銷政策。”這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