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河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試行)》,明年元旦起,全省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一樣將平等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待遇,逐步實現城里鄉下看病、報銷“一個標準”。據了解,在我省行政區域內不屬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人員統一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其中包括農村居民、城鎮非從業居民、各類大中專學生。
城鄉居民醫保如何繳費?
城鄉居民醫保費用的籌集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城鄉居民醫保費每年繳納一次,繳費時間為每年的9月至12月,次年可享受城鄉居民醫保待遇。
基本醫保住院報銷比例多少?
參保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起付標準以下由個人支付,起付標準以上由住院統籌基金按比例支付,額度不超過住院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以2017年度為例,在鄉鎮衛生院(社區醫療機構)住院,起報標準為200元,報銷比例為200-800元報70%,800元以上報90%;
在縣級二級或相當規模以下(含二級)醫院住院,起報標準為400元,報銷比例為400-1500元報63%,1500元以上報83%;
在市級二級或相當規模以下(含二級)醫院住院,起報標準為500元,報銷比例為500-3000元報55%,3000元以上報75%;
在市級三級醫院住院,起報標準為900元,報銷比例為900-4000元報53%,4000元以上報72%;
在省級二級或相當規模以下(含二級)醫院住院,起報標準為600元,報銷比例為600-4000元報53%,4000元以上報72%;
在省級三級醫院或省外住院,起報標準為1500元,報銷比例為1500-7000元報50%,7000元以上報68%。
14周歲以下(含14周歲)參保居民起付標準減半;其他參保居民年度內在縣級以上(含縣級)醫院第二次及以后住院,起付標準減半。2017年度最高報銷限額為15萬元。
普通門診醫療待遇。各地可按照當地人均繳費額的50%左右建立門診統籌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參保居民在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通門診醫療費用。門診統籌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60%左右,年度內累計報銷額度控制在當地人均繳費額2倍左右。
門診慢性病醫療待遇。門診慢性病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不低于65%,實行定點治療、限額管理。
生育醫療待遇。孕婦產子定額支付自然分娩不低于600元。辦法也對新生兒的醫療待遇和孕產婦住院標準做了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孕產婦住院分娩,住院醫療費實行定額支付,標準為:自然分娩不低于600元,剖宮產不低于1600元。實際住院費用低于定額標準的據實結算,超過定額標準的按定額標準支付。
新生兒醫療待遇。而新生兒出生當年,就可以隨參加基本醫保的父母自動獲取參保資格并享受待遇。新生兒母或父參加當地城鄉居民醫保的,可憑其母或父身份證明、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以母或父身份享受出生當年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如果父母不是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的,可按規定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新生兒從出生之日起享受當年城鄉居民醫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