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風險,就是指影響內部控制功效發揮和目標實現或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不確定性。 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收支業務管理制度內控風險點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收支業務管理制度內控風險點
當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進入了攻堅階段。堅持問題和目標雙導向,聚焦改革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健康,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三醫聯動”包括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制度、采購機制、監管機制等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補償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完善和全面推進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支付方式,治理藥品及衛生材料流通領域價格虛高的問題。
近幾年財政部等部委連續發文,對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高度重視,本人結合工作實際及近幾年參加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訓情況,2017年7月參加了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組織的赴三明醫改考察調研情況,就新醫改下醫院內控內審管理及風險管控和大家商榷。
一、醫院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1、內部控制及其目標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單位內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歸口管理、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控制、單據控制、信息內部公開。
2、醫院建立內控制度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審計力度,國家通過對醫療行業的專項審計發現,個別醫療單位管理混亂,漏洞較多,經濟犯罪時有發生。針對醫療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信息失真,使國家財產遭受了一定損失。當前,加快提升醫院的經濟管理水平、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已成為當今醫院經濟管理中的重大課題。醫院的醫療服務成本管控和效益提高,資產保值、增值等都是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如何從醫院的業務特點和發展狀況出發,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僅是醫院健康發展的保證之一,也是醫療界和經濟理論界的熱門話題。
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李克強總理指出,要用制度管權、管人、管錢,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從一定意義上說,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能夠起到制度籠子的作用。貫徹實施內控規范,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用制度來限制權力的濫用,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構建的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于對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各類經濟業務活動的全面覆蓋,貫穿于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堅持重要性原則,重點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特別是涉及內部權力集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著力防范可能產生的重大風險;堅持堅持問題導向原則,針對單位內部管理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特別是已經發生的風險事件及其處理整改情況;堅持適應性原則,立足于單位的實際情況,內部控制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經濟活動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堅持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單位內部的部門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
4、財政部發文要求全面推進單位內部控制建設
落實《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的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落實,財政部決定以量化評價為導向,開展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旨在發現單位現有內部控制基礎的不足之處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建立起分工明確、責任清晰、齊抓共管的內部控制組織管理架構,層層傳導壓力,層層抓好落實。
財政部文件要求:內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單位,必須于2017年底前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工作。財政部同時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公開監督檢查結果,并將監督檢查結果、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情況作為安排財政預算、實施預算績效評價與中期財政規劃的參考依據。
二、新時期落實好內部控制單位層面、業務層面多維度的管控
以全面執行《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抓手,以規范單位經濟和業務活動有序運行為主線,以內部控制量化評價為導向,以信息系統為支撐,突出規范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經濟和業務活動運行流程及制約措施,逐步將控制對象從經濟活動層面拓展到全部業務活動和內部權力運行,逐步實現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更好發揮內部控制在提升內部治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情況
醫院要充分發揮財會、內部審計、紀檢監察、采購、基建、資產管理等部門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應當相互分離。單位要建立健全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議事決策機制。重大經濟事項的內部決策,由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及分工。
(二)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重點關注情況
1.預算管理控制。包括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單位內部各部門間溝通協調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批復的額度和開支范圍執行預算,進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無預算、超預算支出等問題;決算編報是否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2.收支管理控制。包括收入是否實現歸口管理,是否按照規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據等;發生支出事項時是否按照規定審核各類憑據的真實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虛假票據套取資金的情形。確保支出申請和內部審批、付款審批和付款執行、業務經辦和會計核算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
3.采購管理控制。包括是否按照預算和計劃組織政府采購業務;是否按照規定組織政府采購活動和執行驗收程序;是否按照規定保存政府采購業務相關檔案。確保政府采購需求制定與內部審批、招標文件準備與復核、合同簽訂與驗收、驗收與保管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
4.資產管理控制。包括是否實現資產歸口管理并明確使用責任;是否定期對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對賬實不符的情況及時進行處理;是否按照規定處置資產。建立健全貨幣資金管理崗位責任制,加強對銀行賬戶的管理,加強貨幣資金的核查控制,加強對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管理,建立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資產的統計、報告、分析工作,實現對資產的動態管理。
5.建設項目管理控制。建立健全建設項目內部管理制度,確保項目建議和可行性研究與項目決策、概預算編制與審核、項目實施與價款支付、竣工決算與竣工審計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資;是否嚴格履行審核審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標控制機制;是否存在截留、擠占、挪用、套取建設項目資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規定保存建設項目相關檔案并及時辦理移交手續。
6.合同管理控制。實現合同管理與預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結合。對合同履行情況實施有效監控。包括是否實現合同歸口管理;是否明確應簽訂合同的經濟活動范圍和條件;是否建立合同糾紛協調機制。
三、新時期醫院內部審計工作要著力實現“五個轉變”
1.從重點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轉變。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定位和審計職能,加大審計力度,強化審計監督,積極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醫院內部審計工作領域要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拓展到單位重大決策、業務流程與授權責任、主要風險點及其控制、大額資金的安全性、項目實施過程及效果、內控體系有效性等方面的轉變。
2.從內部審計事后監督向過程控制審計轉變。國際金融危機告誡我們:決策的失誤、風險的失控會給單位帶來毀滅性災難,過程管控遠比事后補漏更重要。內部審計要強化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主動而為,強力而為。在風險面前,敢做敢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內部審計要真正成為醫院內部的自我免疫系統,注重任中審計、決策中審計、過程審計,促進效益配置和風險控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評價和咨詢等服務功能。
3.從查錯防弊向規避風險轉變。隨著內部審計新定義的界定,醫院決策層要轉變內審職能為“查錯防弊”的偏見,著力關注醫院重點領域、重點部門(財務、基建、設備、藥劑、總務、采購中心等)重點資金、重點人員等審計監督,不斷提高內審質量與水平。支持內部審計職能由傳統的內部防范糾錯功能,向規范管理、規避風險功能轉變。
4.從內審傳統手工檢查方法向信息化審計轉變。內部審計充分、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注重信息集成分析與運用,引入先進的分析與預警方法,增強內審工作分析判斷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審計效率與審計質量。
5.從注重質量控制到質量與整改并重轉變。主動完善以質量監督檢查為手段的項目創優和質量評議機制,不斷完善審計整改、責任追究等的制度機制,有效運用審計整改督辦函、審計約談函等為載體的新工具。重點抓整改的長效性,抓落實的及時性,建立整改跟蹤機制,對審計發現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探索實行審計整改“對賬銷號”制度,對問題清單,逐個銷號。對于未整改到位的要限期整改到位,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重要作用。各職能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一崗雙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構建權責明晰、逐級負責、層層落實的責任體系。要建立健全督查、考評、獎懲、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
四、內部控制審計在現代醫院風險管控中的作用
內部控制審計本身既是內部控制系統重要的一個分支,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適應審計監督新常態,以促發展、控風險、消隱患為目標,及時揭示風險、消除隱患,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堵塞管理漏洞,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醫院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作用。
1.評價和評估醫院的內部控制系統,發揮內部控制審計的檢查與評價作用。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系統的遵循性、系統的有效性,可以及時發現風險,報告預測后果,提請管理層關注風險、科學決策。
2.有效識別經營管理中的風險因素,發揮內部審計的顧問與咨詢作用。進行檢查、評價、報告和提出建議等,通過有效識別風險因素,進行各種克服風險的活動,適時將“威脅”轉化為“機會”。
3.明確內部控制審計的重點內容,發揮內部控制審計的報告與防范作用。關注高風險領域和內控不健全區域存在的潛在威脅,對監督檢查結果的落實情況要進行跟蹤并報告,使風險及時得到控制和防范。
五、財政部文件在醫院落地方案之路徑
(一)組織機構保障
內控規范的實施要靠各單位全員參與,但關鍵是單位領導層,特別是一把手。單位內部控制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涉及到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等各項經濟活動,需要單位內部的各有關部門和崗位加強溝通、相互協調,形成聯動機制。醫院內部控制的良好展開必須受到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工作小組,明確牽頭部門,落實責任分工,組織協調各相關部門。醫院全員樹立起風險防范的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從“要我內控”到“我要內控”的理念轉變,從而在單位內部營造起良好的內控氛圍,確保內部控制工作順利推進。同時還應設立滿足醫院監監督需要的職能機構,例如監察、審計部門。
(二)工作機制保障
工作機制上,實施議事決策制、關鍵崗位決策制、輪崗制等制衡機制,確保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內控規范就是抓住單位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實施流程再造,將制衡機制嵌入到各管理工作當中去,比如根據三重一大的要求,建立各種委員會與議事小組。關鍵人員上,實行不相容崗位職責相分離,規范從業資格、學歷、職稱等標準,建設人才梯隊規劃。定時定期進行輪崗,適度的規避風險,保證崗位的廉潔性。
1. 建立決策、執行與監督相互分離機制。中央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醫院應按照此原理進行組織架構和崗位設置。
2. 建立健全議事決策機制。醫院重大事項在辦理前,必須執行“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經由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策,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改變集體決策意見。醫院在必要時還應引入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決策機制。
3.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醫院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關鍵崗位主要包括:預算業務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府采購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內部監督等。醫院在設立內部控制關鍵崗位時,應遵循決策、執行和監督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
4. 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內部控制建設領導小組應當指定部門或崗位作為實施監督的責任主體,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和機制的建立與執行情況,以及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等,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將管控的關口前移,防范于未然,成本低、損失小,效益高。實現內部控制,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的同時,也有利于保護干部。
(三)信息系統保障
信息化是實施內控規范的重要手段,醫院要明確內部控制管理借助建立信息系統控制,采取信息溝通機制。內部控制將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現有機的結合。隨著財務管理軟件、HRP和醫院HIS系統在醫院的上線與應用,醫院的管理手段發生了重大變化,將內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統之中,可以實現內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態化、信息化,可以改變單位各項經濟活動信息“孤島”的現象,可以使單位領導層集中精力處理重大問題,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同時,醫院整體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各個系統的關聯性,根據科室需要,醫院發展需要,通過各個信息系統采集相關數據,進行整體分析,統一規劃,更好的促進醫院發展。
(四)重點關注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上,醫院針對每個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級別的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各個業務活動進行風險點的篩查,形成風險清單,通過流程化管理,對風險進行全面的防范與控制,從科學的角度提出預防的措施建議。各地醫保管理機構及部分醫院上線的醫保智能審核系統,對醫療行為及費用監管、審核工作進入了系統化、智能化階段,較之原來手工審核、人工監管有了質的飛躍,能有效幫助解決醫保經辦監管、審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逐步提高醫;鸬膶徍吮O管水平,從而能進一步增強醫療保險基金的內部控制管理下的保障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五)在各項保障及風險控制基礎之上的工作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