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放管服自查報告一
按照《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X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職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東政辦字〔201X〕32號)文件要求,縣政務辦認真梳理總結今年以來所做的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F將有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今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有關情況
(一)梳理優化進廳服務流程,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照《利津縣人民政府關于201X年第一批取消和調整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等問題的通知》和《利津縣人民政府關于201X年第二批動態調整縣級行政權力清單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督促進廳窗口部門盡快實現廳內辦理,對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堅決按規定取消,并監督其按照行政審批業務手冊和服務指南重新核定一次性告知書的內容,增設一次性告知服務流程圖,將調整后的服務事項及時公開公示,確保陽光透明。目前,共調整梳理完成涉及大廳的行政審批事項113項,其他權力事項83項,聯合編辦培訓指導35個縣直部門單位將縣級行政審批事項278項錄入山東省行政權力事項動態管理系統內,同步調整完成系統內縣直4個部門單位的6項行政審批事項,其中合并2項,取消4項。
(二)優化整合大廳窗口資源,為全面落實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提供基礎保障。進一步強化實體政務大廳功能布局,協調齊魯交通ETC窗口到一樓東廳辦公,為國土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增設了5個窗口;根據市場監管局機關職能變化,對進廳涉及的部分窗口進行調整優化,并為其協調安置了后臺辦公室,解決了合并后檔案存放、執法辦案等問題;同時對二樓西廳進駐的環保局、林業局、氣象局、科技局等部門窗口位置進行了調整。在一樓新設立了規模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專門窗口,大廳功能布局更趨完善,設置更加合理。
(三)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進程,夯實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工作基礎。一是制訂出臺《利津縣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及互聯互通工作實施方案》,并按照相關要求,梳理完成了全縣35個部門、單位278項行政許可事項,率先在全市完成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動態管理系統導入工作。二是組織開展部門單位自建系統摸底調查,對全縣16個縣直單位28個省級以上平臺系統涉及到的70余個事項分類進行了統計,為各部門系統與政務服務網上平臺對接工作提供數據服務。三是組織舉辦全縣縣直部門單位行政許可事項梳理工作培訓會和行政許可網絡運行系統應用培訓會,指導各單位學習掌握系統操作要領,系統試運行推進順利。四是加強對窗口部門的監督指導,有效規范行政許可事項錄入工作,確保平臺系統與山東省政務服務網順利實現對接。目前,全縣有審批權限的35個部門單位中已有26個單位陸續開展了網上運行業務辦理,共運行事項111項,運行辦件268件。
二、明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思路打算
(一)加強政務大廳管理提升服務品質。一是繼續梳理優化進廳窗口部門審批事項和辦事流程,要求各窗口進一步落實凡是上級要求取消的一律取消,所有進廳事項全部實現廳內辦結的服務承諾。二是進一步協調窗口部門縮短審批時限,減少項目前置審批,推進并聯審批制度實施,提高項目審批質效。三是完善監督考核機制,重新修訂《進駐部門和人員考核細則》,大力落實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臨時外出、AB角工作等制度,建立促進服務質量提高的長效機制。
(二)推進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工作。進一步完善市縣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工作機制,推動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大力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覆蓋面,逐步實現政務服務的網絡化、移動化、智慧化,努力形成全縣主要行政權力一張網運行和企業、群眾辦事一網通,向社會提供便捷高效規范的網上政務服務。同時,按照市政務辦要求,分類穩步推進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進程,向建立實體大廳與網上辦事一體化服務體系目標邁進。
高校放管服自查報告二
近年來,我局堅持以“依法行政、群眾滿意”為工作標準,通過清理審批事項、健全工作制度、強化中心建設等一系列措施,著力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大力改進服務能力和水平,政務服務環境得到全面提升,全力推進服務窗口建設,努力打造 “辦事速度快、服務形象好、群眾評價高”的高效便民滿意民政形象。現將工作情況簡要自查如下:
一、行政審批事項承接和取消情況
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取消工作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根據《三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市級行政審批項目調整和清理結果的通知》(明政文〔20xx〕270號)、《三明市人民政府關于承接、下放和調整一批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的通知》(明政〔20xx〕5號)文件精神,自去年底以來,我局啟動歷時半年的三次權力清單整理,現在共計行政許可5項,非行政許可0項。其中,承接市級下放行政權力1項(境內社會福利機構審批),保留原有行政許可4項(縣級社會團體登記,縣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縣級非公募基金會登記,養老機構審批),取消社會團體分支機構和代表機構設立、變更、注銷登記等共計3項,經過清理,審批事項得到有效承接和減少。
二、審批程序進一步簡化
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逐項梳理,按照初審、審批、發證的程序實行流程再造,進一步規范審批程序,精簡審批環節。同時按照能減則減、能合則合的原則,對保留實施項目的辦理條件、申報材料進行全面清理。通過壓縮審批時間,以及對無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據的或雖有依據但要求向同一個部門重復提交的審批申請材料,予以取消,提高了辦事效率,做到了高效便民。
三、審批制度不斷完善
按照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審批制度,匯總行政審批事項名稱、辦理程序、辦理權限、辦理時限、法律依據以及負責人、聯系電話等內容,方便群眾查閱使用。并通過信息網站、多媒體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公布。繼續落實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學習成果,力爭用最好的服務態度、最快的審批速度,最少的審批時間真正做到服務為民、高效便民,打造一流的群眾滿意窗口,促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