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醫保新政于本月起落地實施。記者今日從市醫療保障局召開的溫州市基本醫保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媒體通氣會上獲悉,7月1日以來,我市進一步完善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健全大病保險制度。其中,城鄉居民慢性病門診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提高至60%,規定病種增至14個;大病保險起付線下調至2.35萬元,封頂線提至35.25萬元,報銷比例統一為60%。
據了解,市醫保局打出的政策“組合拳”,涉及全體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覆蓋780多萬參保人。新政究竟帶來哪些變化?參保人又將如何受益?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就此進行解讀。
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
報銷變多了 購藥更方便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等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顯現,慢性病發病、患病人數不斷增多,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日益加重。我市于2018年探索建立了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將高血壓、糖尿病等12個病種納入慢性病門診保障范圍,先后實行連續處方制度,慢性病藥品第三方配送試點等,有效保障了參保患者的用藥需求。
為進一步完善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我市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7月1日開始實施。
1、變化一:規定病種增至14個
新政對原有慢性病種進行了調整,從過去12種調整為14種,在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冠心病、支氣管哮喘、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肝病、帕金森病、類風濕關節炎、阿爾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的基礎上,新增了高脂血癥和癲癇2個病種。
據介紹,病種的調整主要依據我市疾病譜確定的,優先考慮發病率較高的病種,結合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確保慢性病制度的可及性和覆蓋面。
2、變化二:報銷比例提高至60%
患有14種慢性病的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就醫負擔將進一步減輕。根據《方案》,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在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的門診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從現行50%提高到60%,其中肺結核基層門診報銷比例不低于70%。
此外,城鄉居民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門診費用報銷不設醫保起付標準,一個醫保年度內政策內門診費用最高限額1500元維持不變。
3、變化三:可在378家指定藥店結算
根據城鄉居民參保人員普遍反映的在醫保定點藥店購買慢性病藥無法刷卡結算的問題,《方案》有了新突破,在全市范圍內選擇了378家藥店作為慢性病門診服務指定藥店,開通慢性病刷卡結算功能,參保患者可就近在藥店購藥實時刷卡結算。
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慢性病參保患者在我市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后,憑定點醫療機構外配處方或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臺電子處方,就能到參保所在統籌區指定醫保定點藥店刷卡購買慢性病病種相關藥品,這將極大方便老年患者就近購藥。
我市還建立了慢性病連續處方制度,醫療機構可根據患者病情,一次處方醫保用藥量延長到12周,并制定了專門的慢性病用藥目錄,涉及品種數量5000余種。
4、變化四:藥品第三方配送試點擴大
此外,慢性病藥品第三方配送試點進一步擴大。14個慢性病種藥品納入配送范圍,依托現有“藥品配送平臺+醫藥物流服務商+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藥品配送網絡,如醫院沒有配備相關藥品的,由醫生開具慢性病連續處方后,可將藥品配送信息上傳到該平臺,由入駐該平臺的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商提供配送上門服務,并免收配送費。在此基礎上,按照“保覆蓋、保供應、保配送”的要求,每家醫藥連鎖藥店集團在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家門店提供配送上門服務。通過實行第三方配送,將有效化解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配備不全、不足的問題,真正打通藥品配送“最后一公里”。
來源:視覺中國
大病保險制度
籌資變多了 待遇提高了
大病保險制度,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
記者了解到,我市于2013年建立了大病保險制度,目前已構建起以基本醫保為主體、大病保險為延伸、醫療救助為托底、社會慈善和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在化解參保患者大病風險、減輕就醫負擔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我市進一步調整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健全大病保險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從7月1日開始實施。
1、變化一:起付線下調封頂線提高
根據《通知》,大病保險起付線從現行3.26萬元下調為2.35萬元,封頂線從32.6萬元提高到起付線的15倍即35.25萬元。也就是說,在一個醫保年度內,參保人員因住院和特殊病種門診發生的醫療費用,在經過基本醫保報銷后,在起付線2.35萬元以上至起付標準35.25萬元以下的合規醫療費用,將由大病保險基金支付,支付比例為60%,大病患者的就醫負擔將進一步減輕。
以某企業在職人員患胃癌為例,于2019年度在市區三級定點醫院(住院起付線600元),累計醫藥費用99萬元,其中自費18萬元,自理1萬元,符合基本醫保費用60萬元,大病藥品費用20萬元。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493192.8元后,個人自負54799.2元,個人自付51408元,大病保險基金支付約169984.32元=(住院起付線600+個人自負54799.2+個人自付51408+大病藥品費用200000-大病起付線23500)×報銷比例60%。
2、變化二:籌資標準上漲了25元
大病保險基金又是如何籌資的呢?2019年全市大病保險人均籌資標準為65元,其中,職工大病保險費從職工醫保基金和個人賬戶中一次性劃轉,個人承擔26元,按年已經一次性從個人賬戶中劃轉;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費用從城鄉居民醫保基金中整體劃撥。這較2018年籌資標準40元上漲了25元。
3、變化三:貧困人群傾斜加大
我市特困供養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和其他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等貧困人群,大病保險起付線再降低50%,即11750元,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65%,全面取消上述人群大病保險封頂線。
同時,為減輕貧困人群就醫后的跑腿墊資之苦,針對貧困人群大病患者在縣域內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并計劃從今年9月起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