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廣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廣州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廣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廣東木偶戲中國的木偶戲始于漢代,發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代稱之為“木偶戲”。廣東木偶戲傳入元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木偶藝術有了很大發展。1956年,廣州成立廣東木偶劇團,創作具有南方特色的木偶藝術。木偶雕刻精美,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有:《芙蓉仙子》,《張羽煮海》,《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等。廣東省木偶劇團的木偶藝術享譽海內外,曾獲羅馬尼亞國際木偶和木偶戲節銀獎,獲得各國藝術界的贊賞。
2、八音班—鑼鼓柜粵劇產生、演變、發展的150年,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八音課時期”。八音班唱粵劇始于道光初年。當時粵劇未能滿足廣大農村觀眾的要求,于是出現了少量以粵語大合唱為主的八音班。從19世紀中葉到本世紀初,八音班非常流行。據光緒三年(1877年)不完全統計,有員工500多人。除了為民間節日、迎神等活動演唱外,還經常在農村或小城鎮演出。一些規模較小的業余八音班,把樂器放在一個像轎子一樣的大柜子里,演奏時背著柜子“游行”。他們只玩不唱,被稱為鑼鼓柜。
3、南音南音是用廣州話演唱的說唱形式,也是粵劇和粵曲中常用的曲調。據說它是在木魚和龍舟的基礎上吸收了揚州彈詞的曲調而發展起來的。為了區別于廣東以外的吳聲,以南音(南調)命名,比木魚、龍舟更有音樂性,所以有機會作為獨立的曲調出現在舞臺上。南音的句式和押韻要求相當嚴格,有伴奏,有快板和門樂,旋律優美,南方地方色彩濃厚。早期的南音唱區多在文人雅士之間,傳統作品多為傷春怨夢之作。其中《客途秋恨》,《嘆五更》等。是最受歡迎的,它們一直被傳唱。解放后,產生了《沙田夜活》等優秀作品。
4、粵劇,劇種之一,流行于兩廣部分地區和港澳地區。東南亞和美洲的華僑聚居地都有演出。清朝雍正年間,吸收各劇種的特點,將南音和粵劇融合,形成粵劇。它是廣州的主要戲劇。
二、廣州的簡介
廣州是中國廣東省省會、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實際管理人口超過1600萬。2015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8100.41億元,與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和香港的GDP相當;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邁入高收入地區行列。
廣州具有2200多年歷史,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中國歷史最悠久且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譽。六年來,廣州五度獲評《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每年舉辦兩屆。
廣州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21.5~22.2℃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800多毫米,森林覆蓋率達42.03%。被聯合國評為“國際花園城市”并獲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在亞洲開發銀行評出的中國環境最宜居城市中,廣州排名第二。2015年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12天,空氣質量在5個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