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七臺河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七臺河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七臺河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七臺市民俗
服飾 民國時期,較富者外罩馬褂、頭戴氈帽 也稱禮帽。政府官員多穿中山裝,戴氈禮帽,也有穿長袍馬褂。農民冬天多戴兔狗皮氈帽頭,前后兩小耳,稍富者縫吊狐反。冬鞋多穿靰靴。穿時絮入搗軟的烏拉草,富者可套入氈襪。偽滿時期,一般公務人員一律穿和服,前暗扣,四個兜,背后有橫帶,有摺、翻領,戴協和帽或戰斗帽。少數人穿西裝、反鞋、城禮帽。貪苦農民穿布衣 多為更生布。
解放后,衣服有對襟便裝、中山服、學生服、工作服、夾克,運動衫、西裝,帽子多為制帽,男女都是短裝。以后,衣著品種開始多樣化,衣著構成由低擋棉制品向美觀大方和中、高檔毛呢制品發展。人民穿著日益向美觀、高檔、新穎方向發展。
飲食 七臺河地區原來居民的食糧以五米:高梁為主。以后,職工逐年增多。職工的糧食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由糧食部門統一供應。食品主要是玉米面、大米、玉米碴子、小米、高梁米等。近幾年,城鄉人民的食品結構有很大的改變。面粉、大米日漸增多,肉類等副食品銷鍾逐年加大。酒類逐漸由過去的高濃度轉向啤酒、色酒等低度酒。人們的飲食由溫飽型,開始向小康方向發饅。
居住 解放前七自河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大多是自己蓋的馬架、土草房和地窖子,較富人家有磚瓦房。房子大小、間數不一,有2間、3間等,多數房屋南面有窗戶,屋內有土炕,也叫火炕用來冬季取暖。
解放后,七臺河的居住條件有很大的改善。以后,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建設,七臺河的房屋開發建設較快。城鄉建房逐年增多,城內多為磚瓦結構。農村磚瓦房也日趨增多。到,七臺河市的住房主要為樓房和平房。樓房多為3至5層,前后各有陽臺。每戶居住面積40至70平方米,分大、中、小號。室內設有廚房、廁所、壁櫥、下水道,安有自來水,有的樓房還帶有淋浴設備;家庭生活富裕的還在室內鋪上塑料地板革或地毯。
行 解放前,一般平民外出靠步行。解放后,除火車和公共汽車外,自行車逐漸遍及城鄉。到代,摩托車和出租車也逐年增多。
二、七臺河的簡介
七臺河是一座因煤而生、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開發建設,1965年建特區,1970年設縣級市,1983年晉升為省轄市。全市總面積6221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646平方公里),現轄三區(桃山區、新興區、茄子河區)、一縣(勃利縣)、一場(金沙農場)、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總人口92萬。
區位條件。七臺河地處黑龍江省東部城市群中心位置,交通四通八達,牡佳鐵路、鶴大高速、依七高速、饒蓋公路貫穿全境,與省城及周邊市縣全部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具有百公里城市圈中樞的優越地理區位條件,與東北東部十四市(州)結成區域戰略合作城市。
礦產資源。七臺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黃金、石墨、大理石、氟石、膨潤土等10余種礦藏。七臺河煤田累計探明儲量22.15億噸,保有儲量17.27億噸,是國家保護性開采的三個稀有煤田之一,以煤種齊全、煤質優良著稱,煉焦煤占總儲量的82%,具有特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等特點。開發至今已累計為國家生產優質煤炭6.0億噸,成為國家重要的煤炭和電力生產基地、東北地區重要的焦炭生產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初步探明石墨儲量4.78億噸,礦物量3248萬噸,均為高品位、大鱗片石墨,平均品位13%,最高達40%。
生態環境。七臺河森林覆蓋率48.6%,“城在山水中,山水嵌城中”的北國園林風光獨具特色,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1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35平方米。2001年獲省級園林城市稱號,2013年晉升為國家園林城市。擁有西大圈、石龍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桃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通天林場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紅松林,面積達14729公頃。
自然資源。七臺河土地肥沃,盛產藍靛果、紅松仁、紅小豆、白瓜子等特色農林產品。耕地面積277.1萬畝,勃利縣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綠色食品認證面積超過90萬畝,36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標識,藍靛果、紅松仁等5個產品獲得地理標志認證。森林面積30.23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760萬立方米。七臺河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26條,水庫20座,倭肯河是松花江一級支流,桃山水庫二期興利庫容4.2億立方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
歷史人文。七臺河地區是肅慎族發祥地之一。這里曾是原吉東省委、抗聯二路軍總部所在地,是東北抗聯最為活躍、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的抗日根據地。這里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活烈士井玉琢、舍己救人的當代大學生楷模張華的故鄉。七臺河市是“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這里培養走出了張杰、楊揚、王濛、范可欣等10位世界短道速滑冠軍,共獲世界級金牌169枚,其中短道速滑冬奧金牌6枚,占中國短道速滑冬奧金牌總數的三分之二。國家短道速滑七臺河體育訓練基地,是全國唯一的冬季項目單項國家訓練基地。
經濟發展。七臺河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東北地區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市、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近年來,七臺河持續推進發展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醫藥、先進制造、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加快城市轉型振興。一方面,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形成了煤-焦-化工、煤-電-建材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焦炭產能843萬噸,甲醇產能38萬噸、焦油加工能力60萬噸,LNG產能10.3萬噸,發電裝機容量257萬千瓦,寶泰隆、隆鵬等煤化工企業走在全省前列,是黑龍江省煤化工產業鏈最長、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地市。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非煤替代產業,培育形成了木制品、食品、機械、建材、醫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雙葉家具、勃農農機等知名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寶泰隆石墨烯、奧瑞德藍寶石、德彩光電LED等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打造了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省級七臺河經濟開發區、省級煤炭循環經濟園區、金沙健康產業省級示范基地等園區,正在規劃和推進建設石墨新材料產業園區、生物發酵產業園區、光電產業園區、跨境電商園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1.4億元,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24.0億元,增長24.6%;規上工業可比價增加值增長2.1%;農林牧漁可比價總產值增長6.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