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建設,是立足于新的時代條件而提出的戰略性任務。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7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報告1】
正式接觸村官工作已經有半個月了,半個月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我正逐漸融入到農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將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進取的心態投入到具體的工作中去,為了解邵圩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在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建設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更好的開展工作,我對本村進行了初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我利用工作閑暇時間走訪了部分農戶。與老黨員、老干部、以及群眾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聽取了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看法,努力向他們學習工作經驗和方法。通過走訪,我已經能融入到基層,融入到群眾,傾聽民生,了解民情,豐富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漸贏得了群眾的支持。下面就從通過調研淺談如何加快我村的新農村建設。
邵圩村地處潘集區平圩鎮以北4公里,有農戶1460人,耕地1624畝,村里在立足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食用菌種植良好,金針菇種植發展到5萬袋,形成產銷一條龍的道路。此外還與龔集、廟新等村合作成立了養鵝協會,養殖皖西大白鵝。同時采取公司化運作模式,組建淮南利民鵝業公司,年內鵝存欄量達3。5萬只。此外村里的無公害蔬菜生產也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
邵圩村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并建有農家書屋,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條件的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0余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新農村建設內容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 為此,中央審時度勢,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后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 “”是指在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建設。 因此,邵圩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三、 新農村建設意義
1。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
2。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的本質要求,也是的基本特征。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
四、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占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后,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形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信息落后。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以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大力實行科教興農,雖取得了初步的發展,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未在本村得以全面實現。
(二)教科文衛事業發展落后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我村的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100%,并且失學率較低。但普遍存在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掙錢,村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較低,同時部分農民比較保守,對農業宣傳的新科技、新文化將信將疑,還停留在依靠傳統經驗和方法種植。農村的基礎教育不夠全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單調,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于此。我通過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了解國家政策的占到94。33%,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也占到9成,但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健身和娛樂基礎設施缺乏。
五、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研方法及收獲
調研主要采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系實際的策略。通過查閱《村志》了解歷史,通過走訪群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于改變本村發展現狀,盡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于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政策。
結合走訪調查,談談個人建議: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三) 完善水利基礎系統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五)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
九、社會實踐感悟
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 "走向社會 ,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煉自我,為適應以后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于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了解國情
單從書本上是很難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了解占全國農民的現狀,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體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農民大眾,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自身成長。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 ,大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為以后建設祖國奠定了基礎 。
其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去建設,需要科技的支撐,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學生到這里來實踐。農村,并不僅僅代表著貧窮和落后,更代表著潛力和市場。農村是磨練和鍛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發人的潛力。農村在召喚著我們當代大學生,農村也同樣期待我們為它的發展做貢獻,加入到農村的建設中來吧!新農村建設就像一顆花,需要不斷的滋養,只要付出,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燦爛之花。
【2017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報告2】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方針。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根據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安排和縣政協工作計劃,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縣政協主席陳新宏、副主席史衍嶺帶領部分政協常委、委員,會同有關縣直部門和鎮街,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訪問群眾、座談討論等形式,對全縣美麗鄉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視察,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廣大群眾的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我縣從開始,在繼續深化和拓展、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按照“重點培育、示范帶動、全面推進、爭創品牌”的要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并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力爭通過三年的“連片整治、滾動打造”,到末實現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90%的村莊達到“三化”環境整潔村標準,40%的村莊達到“四好”生態文明鄉村標準,10%的村莊達到“五美”美麗鄉村標準。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縣在大力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抓好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還同步實施了綠化亮化、路網硬化、村村亮、公共交通、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點工程,集中打造了4大示范片區,農村環境得到了質的飛躍,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升。今年,又提出以美麗鄉村示范片區、示范村建設為引領,提速推進戶戶通、街街亮、村村凈、家家美、處處綠“五個全覆蓋”,聚力突破坑塘整治、片區創建、污水處理、集中供暖、廣場拓展“五個新突破”,扎實深化“十大創評活動”,不斷完善機制、提升標準、強化舉措,全面提升了美麗鄉村建設層次和水平。
(一)、健全組織,落實推進機制。建立健全了工作的推進機制,成立了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抓好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計劃,搞好綜合協調、督查考核。圍繞“五大工程”分別成立五個推進組,每個推進組均由副縣級領導干部牽頭負責,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實施,負責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抓好任務分解、工程推進和檢查指導。根據任務編制建設規劃,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責任目標,狠抓工作落實。美麗鄉村建設,鎮街是實施主體,村(居)是創建主體。各鎮街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對各級確定重點建設的示范村、重點村,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加強工作力量,確保如期完成創建任務。建立健全美麗鄉村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全縣年度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內容,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考核,作為劃撥“以獎代補”資金的重要依據。對未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年度工作任務的鎮街、村居,當年度的農村工作考核不得評為優秀。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督導檢查,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季排名、半年觀摩、年終總評制度,確保如期完成建設目標和任務。
(二)、規劃在先,明晰目標任務。制訂出臺了《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金鄉縣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實施意見》、《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十大創評活動”推進“家家美”的實施意見》、《金鄉縣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片區(示范村)專項整治活動方案》、《金鄉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要點》、《金鄉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并且參考浙江省相關市、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的編制方法,組織人員編制了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明確了美麗鄉村的建設主題、總體要求、建設格局、建設時序及原則性、指導性的標準。創建鎮街、村也對照有關文件要求,從自身實際出發,堅持以規劃為引領,將其他各類專項規劃有機納入美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創建任務。鎮街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詳細規劃,充分考慮與城鄉建設發展規劃、各職能部門規劃、各專項規劃的銜接,明確工作重點、組織保障、實施步驟等,注重沿路、沿河、沿風景區一體規劃,突出當地特色。試點村(居)編制美麗鄉村建設修建性詳細規劃,以保護村莊生態環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村莊風貌特色、提升產業特色為前提,明確每個單體項目的具體安排和規劃設計。規劃編制完畢后報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規劃部門牽頭評審。
(三)、落實保障,強化政策支撐。首先,出臺了獎補扶持政策。縣財政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集中投入,重點向美麗鄉村建設傾斜;拿出專項獎補資金對美麗鄉村建設、大綠化攻堅會戰和城鄉環衛一體化進行獎補。落實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政策,調動農民群眾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生態文明村通過達標驗收后,縣財政將按照每個生態文明村6萬元的標準予以獎補。各鎮街打造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在通過達標驗收后,除羊山鎮和胡集鎮兩個示范片區外,縣財政將按照每村30萬元的標準予以獎補。今年擬安排胡集(大義)、魚山進行“市級綠化示范鎮”創建,凡通過市里驗收的縣里每鎮補助50萬元。繼續對農村進村道路和村內主要街道每公里21萬元、對小街巷每平方米3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其次,加大向上爭取力度。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項目實行整體策劃、分口包裝,加大了與上級部門的項目對接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更多項目資金支持,尤其是省市的“連片治理”、“一事一議”、鄉村旅游、改水改廁、城鄉環衛一體化等資金。三是強化市場運作。搶抓棚改、治污、河湖治理等政策機遇,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四是強化部門聯動。進一步健全結對幫扶、包村聯戶機制,實行“周調度、月督查、季觀摩”推進機制,凡成員單位部門爭取的和在全縣范圍內重點推廣實施的獎補政策、扶持資金、建設項目,均優先用于美麗鄉村建設。
四)、突出重點,建設初顯成效。以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五大工程”為重點,尤其是突出了農村生態環境提升工程建設。今年又重點圍繞“五個全覆蓋”、“五個新突破”、“十大創評活動”進行打造,一批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基本完成,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城鄉差別大幅度縮小。“戶戶通”全覆蓋: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市場運作、分步實施”的原則,全面實施村莊街巷硬化“戶戶通”拓展工程、鄉村公路提升工程,建立“向上爭一點、財政補一點、村居籌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渠道籌資機制。計劃獎補約6000萬元,計劃獎補3000萬元,全面完成“戶戶通”工程建設任務。目前, 任務的433個行政村達到了戶戶通要求完成了建設任務。“村村凈”全覆蓋: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將鎮村衛生保潔、垃圾清運及處理委托給專業公司負責。全縣共配備保潔人員1532名、設置垃圾桶23000個、三立方垃圾箱242只、快速保潔車13輛、皮卡車13輛、三輪車1373輛、灑水車6輛、清掃車6輛、垃圾清運車輛35輛,垃圾收集量增加到420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處處綠”全覆蓋:持續開展大綠化攻堅會戰不動搖,全黨動員、全員參戰,大搞鄉村綠化、水系綠化、庭院綠化,做到無水不映綠、無路不蔭綠、無村不掩綠,保證綠化增量同過去相比實現倍增。今明兩年,將全部完成全縣4個綠化示范鎮和28個美麗鄉村示范村、206個生態文明村、237個環境整潔村的鎮村綠化任務。“家家美”全覆蓋:出臺了《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十大創評活動”推進“家家美”的實施意見》,以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為主題,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十大創評活動”,積極引導各基層單位以及農村家庭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環境觀和衛生觀,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增強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為建設生活舒適、環境優良、生態宜人的美麗鄉村做出積極貢獻。“街街亮”工程正在推進中。坑塘治理工作:全縣先后完成了環境整潔村545個村莊981處坑塘的現狀調查,并對每個治理坑塘建立了電子檔案,進行了典型設計、樣板打造等工作。截至目前,全縣981處坑塘已全部治理完畢。示范片區建設:為抓點連線成面,擴大示范效應,集中主要精力和優勢力量,突出區域建設重點,著力進行胡集、羊山兩個示范片區建設工作。利用省市政策,投資1800余萬元,完成了羊山片區8個集中連片示范村的建設。胡集鎮片區在投入300萬元升級提升7個村的基礎上,又投入資金350萬元,新建了張堂、仇寺兩個村。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依然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以下幾個方面需著力加以解決:
(一)要素制約有待進一步突破。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和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規劃定位較高,環境整治、公共服務、基礎配套等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現在除向上申報項目,爭取省、市財政資金支持外,其余部分主要靠縣級財政及鎮村投入,由于我縣財政實力有限,而村級集體經濟普遍薄弱,難以保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較大的投入,這直接影響到了工作的進展。個別鎮街反映因為整治村多、整治任務重,資金配套壓力較大,只好“看菜吃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而基層和群眾要求加快建設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項目實施推進難度較大。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全局性工程,在目前的規劃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態、文化、產業特色,更沒有突出鮮明特色的村莊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現象。由于涵蓋面廣,整治類別多、現狀復雜、受制因素多,包含規劃、交通、建筑、林業、水利、環衛、文化、旅游等諸多內容,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設推進難度較大。此外,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需要鎮村、施工方進行配套和先行墊付,待項目完工驗收合格后以“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獎補,結算周期較長、手續較為繁瑣,鎮街、施工方往往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配套項目資金和進行先期墊付。
(三)后續長效管理機制有待落實。雖然目前我縣實行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對農村地區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有了專項資金保證,但只涵蓋了保潔這一項,對于綠化、坑塘、路燈及其他公共基礎設施的養護等支出則不在保障范疇,只能由村級自行承擔。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完成后,增加了許多景觀和公共基礎設施,村級相應增加了大量養護開支,而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又有限,如果長效管理經費不能很好地解決,村級將背上沉重的包袱。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后續長效管理不及時跟進的話,就會出現“治理?反彈?再治理”的怪象,將帶來很多問題和負面效應,美麗鄉村建設已有的成果將前功盡棄。
(四)產業培植力度有待加強。 近幾年來,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全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改善,村莊面貌進一步美化,農村群眾的生活觀念和精神狀態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在產業發展上,農村新興產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還不夠,農村產業的發展沒有取得質的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尚缺乏持續有力的產業支撐。如何因地制宜指導各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發揮好產業基礎、地域優勢等,發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仍然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
(五)建設缺少主動性。部分干部群眾對推進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模糊,存在畏難情緒,強調客觀的多,大膽創新的少,工作較被動。有的群眾認為,新農村建設是政府行為,群眾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 等依賴思想,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和發揮。還有不少農民認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誰也動不了、管不了我的一畝三分地,農民認識有待提高。也有的群眾在村莊整治改建中涉及豬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樹木等個人財產時,難以積極配合極大地影響了工程進度。
三、幾點建議
要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有關戰略目標任務,建議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宣傳引導,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美麗鄉村建設,廣大農民群眾既是受益者,也是推進主體,因此,要充分調動農村居民參與的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縣級頂層設計理念、治污理念和上級有關政策文件精神,深入廣大農村干部、人民群眾,積極采納村民、黨員代表的合理意見,既要保證村莊規劃的真正受益者是廣大村民,且能夠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路徑,用效益激勵村民積極參與規劃建設中來。要利用多種方式,不斷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使村民從“要我美麗”向“我要美麗”轉變;要培育鄉村文明,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人的塑造培養有機結合起來,與鄉村建設大馬車“并駕齊驅、雙輪驅動”。使廣大農村居民能夠了解和理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強化村民自治作用,引導廣大農村居民積極、主動、全面參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管理維護,自覺維護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二)、進一步拓寬渠道,多途徑破解資金難題。美麗鄉村建設涉及面廣,資金需求量大,要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一是縣、鎮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以獎代補額度,確保各項配套資金落實,我縣財力有限,要整合有關部門涉農資金,做到“多個源頭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渠道出水”,集中投入,發揮集成優勢,提高資金使用績效;二是要按照建設目標整合資源,進行項目包裝,積極向上申報各類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三是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社會化投入機制,通過“一事一議”、村企結對共建、金融資本參與、社會捐資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資源、資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現代休閑農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
(三)、突出彰顯特色,注重保持農村原生態風貌。美麗鄉村建設要尊重自然之美,充分發揮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生態修復、改良和保護等措施,使鄉村重現優美的自然景觀。同時,要注重發掘各村不同的生態、人文等特色,培育個性之美,實現“一村一景”,每個村都能展現自己獨特的韻味,而不是建設成千村一面。積極保護鄉土資源,深挖文化底蘊,留存鄉風民俗,突出體現農村文化特色,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品質內涵。
(四)、加強軟環境建設,著力培育農村文化。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注重自然環境美化等外在美,也要注重鄉風文明等內在美。要著眼于提升農民群眾素質,大力倡導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基層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破除農村陋習,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新農村精神風貌。要著眼于豐富農村文化生活,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周末大舞臺等農村文化活動,把群眾熱衷參與的文體活動深入推進。同時,要注重對傳統文化和民俗的繼承發揚,使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
(五)、注重保持建設成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莊環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建立健全美麗鄉村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對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衛生、河道保潔要建立健全各項管護規章制度,落實專項經費和責任主體,切實加強管理和維護,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六)、加大產業支撐,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在規劃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的同時,要統籌考慮產業布局發展,充分發揮規劃對推動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立足區域、產業、環境、資源等基礎,強化輻射帶動,深挖產業發展潛力,堅持“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增強村級經濟“造血”功能,促進農民增收,實現整治建設與產業推進完美結合,保持和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有持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