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關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精選二篇

思而思學網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1:

10月11日一18日, 2017年青干班第三黨支部帶著這一課題,在扎蘭屯和莫旗調研,發放問卷120份,走訪農戶102戶,認真開展了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思想認識不斷進步,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普遍加強,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加上各級各類文化項目的投入,全市農村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呈現出了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全市共創建國家級文明村鎮2個、自治區級文明文明村鎮27個,市級文明村鎮標兵76個。

(二)改變農村基本條件,改善農民生活水平。近年來,全市危房改造工程改造90963戶(新建16410戶、維修46404戶、拆除28149戶),完工率100%,超額完成86963戶。安全飲水工程解決15.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37681戶,校舍建設及安全改造工程完成36862平方米,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工程完成362個標準化衛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動室工程完成732個文化室建設,完工率100%,超額完成327個。便民連鎖超市工程完成440個便民超市建設,社會保障工程109679人養老保險調標發放,高齡津貼將符合條件的7077名老人全部納入覆蓋,實現應保盡保。

(三)評選文明誠信農戶,催生農村社會新風尚。從2015年開始,旗市區采取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戶的物質利益掛鉤的新方法,以農戶發展生產、遵紀守法、遵守信貸有關規定等方面的情況為依據,建立“紅黑榜”,將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與“農村小額信貸”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開展文明誠信農戶評選活動,使不同級別的誠信農戶,享受到子女上學加分、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極大地激發了他們道德自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過去“要我文明”為現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新風尚的形成。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建設農家 “快樂驛站”。深入落實自治區“四個一”項目建設,建立農村文化廣場525個、宣傳欄560個、小戲臺42個、善行義舉四德榜288塊,上榜人數1200多人。組織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及農家書屋建設,建立綜合文化站和綜合文化中心732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常態化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建成草原書屋552家,2個旗市區榮獲全區“草原書屋示范旗縣”稱號。全市建有鄉村學校少年宮132所,擁有專兼職輔導員隊伍589人,開設興趣小組463個,學生參與率達100%。扎蘭屯市臥牛河鎮明德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先后獲得“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特色學校”、“全國書法教育十佳公辦學校”稱號。深入開展“百團千場下基層”、“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向基層農民發放了反邪教、農業科技、計劃生育、法律知識等宣傳材料6萬多冊,科技咨詢570人次,義診200人次,文化團體下鄉78場,在農民群眾中進行了“五提倡五反對”宣傳教育。

二、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與人們群眾的迫切愿望相比,都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重視不夠,認識偏差。一些鄉村干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精神文明建設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任期內注重短期效應,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軟任務,做起來難度大,見效慢,不能立竿見影,不如抓物質文明,摸得著,看得見,體現政績明顯,于是對精神文明建設號召多,落實少。

(二)投入不足,基礎薄弱。有的鄉村由于受經濟條件制約,硬件建設投入少,文化陣地少,設施老化,無法發揮作用,一些鄉村的文化活動場所形同虛設,沒有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目前,全市各鄉鎮及村組事實上沒有投向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項經費,絕大部分鄉鎮往往把修建學校、舉辦體育運動會等方面的投資勉強納入精神文明投入范疇。鄉鎮以上各級投入也以“送”為主,送戲送書送電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不多,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導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少載體,創建工作缺乏吸引力,使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難以有效開展。

(三)精神文明建設的覆蓋程度不均衡。由于旗市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鄉村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認識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不一樣。有些經濟基礎好的鄉村對精神文明的重視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對豐富,軟硬件設施明顯較強,反之有些經濟基礎差的鄉村對精神文明的重視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設施等相對較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

(四)農民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一方面部分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如隨地吐痰、便溺、亂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等,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鮮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導農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整體素質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五)鄉村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生活質量呈不斷提高的趨勢,但環境建設跟不上發展需要,臟亂差現象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有的鄉村組道路凹凸不平,塵土飛揚;有的村垃圾、糞便滿街,衛生條件極差。有些村莊,前街經過門面改選很有改觀,但農戶院落贓、亂依舊,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強烈反差。

(六)組織機構不完善,主體缺乏。基層鄉鎮沒有建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機構,沒有專職人員抓創建,部分鄉鎮甚至沒有專職的宣傳委員,使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輔導、娛樂等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加之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年農戶擔負的主要任務是照顧晚輩讀書上學,休息時間也僅滿足于看看電視、打打麻將,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使農村文化活動失去主體。

三、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整體推進。應把文明鄉村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農民致富步伐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文明鄉村創建工作機構和經費保障機制,配備專職人員,確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廣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改院、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工作,加快農村沼氣建設步伐,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工作,推動村莊美化、環境凈化。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以體現文化內涵、反映區域特色、突出配套產業為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村鎮發展規劃。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郵政、通訊、電力、環衛、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危房改造,不斷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硬件基礎。

(三)加強村民教育,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利用鄉村文化站(室)、草原書屋、文化廣場、道德大講堂和理論大講堂等資源,開展以為根本的宣傳普及,開展群眾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教育和經常性形勢政策教育,引導農民更好地認知、踐行,形成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著眼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產推廣農民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提供貼近農村生活、貼近農民群眾的文化服務。采取政府采購、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支持農村業余演出隊發展,開展文藝演出、體育健身、讀書征文、書畫攝影、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使農民在參與中抒發情感、愉悅身心。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文化娛樂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深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五)廣泛開展文明鄉風評議活動,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制定完善鄉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的作用,引導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鄉風文明。廣泛開展爭當“好媳婦、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鄰居”,爭創“星級文明戶”、“文明信用戶”、“五好文明家庭”主題活動,在群眾身邊立標桿、樹楷模。建立鄉風文明評議機構,制定完善“星級文明戶”評選辦法,把“星級文明戶”創評作為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為農戶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加以推進,帶動農村社會風氣整體好轉。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2:

近期,瓜州縣委宣傳部成立調研工作組深入鄉鎮、村組及相關單位,就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來,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這一主題,廣泛深入地開展文明村鎮、文明農戶、誠信文明戶創建活動,農村基礎工作不斷夯實,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理論宣講對談、千臺大戲送農村、“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產生了廣泛影響,切實提高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1、抓生產,促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物質基礎不斷夯實。堅持把發展“一特四化”現代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首要任務,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加快了傳統產業向專業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轉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2.7萬畝,占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4%。全面推進養羊大縣建設,全縣牛羊飼養量達到68.5萬頭(只),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堅持“政府鼓勵推動,政策扶持引導,市場服務運作,城鄉統籌兼顧”的思路,建立健全鄉、村兩級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十一.五”期間,累計輸轉勞務6.8萬人次,實現勞務經濟收入4.85億元。老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00元,移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0元,農村收入水平穩步增長。

2、抓基礎,促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各鄉鎮始終堅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為抓手,不斷加強基礎建設。緊緊抓住我縣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的大好機遇,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全市率先編制了《瓜州縣建設規劃》,完成了15個鄉鎮規劃和73個行政村的村莊建設規劃。2009年在來,通過將村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農村沼氣、安全飲水、中低產田改造、扶貧開發、農村教育衛生設施建設等項目進行整合,集中連片組織實施,爭取整合農村項目資金兩億多元,農村鄉鎮共開工建設各類新、續、擴、改建項目40多項,積極推進集鎮道路鋪筑、人行道改造、樹木栽植、環衛設施配套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突出抓好商業門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設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實施通村道路鋪筑、鋪筑人行道、生產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已建成居民點改造提升點59個,完成農村住房建設總投資過億元,完成新建市級高標準小康住宅建設350戶,縣級分散小康住宅200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已落實8750戶。投資9.33億元,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雙塔總干節水改造、生態節水灌溉、水庫除險加固、渠道改造維修、飲水安全、農村沼氣等項目;投資2.2億元,實施了通鄉油路、通村油路等通鄉通村道路,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3、抓整治,優環境,努力打造清潔優美新農村。針對農村環境衛生差的狀況,出臺了《瓜州縣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評辦法》和《瓜州縣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核驗收標準》,通過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機構,落實專(兼)職保潔隊伍,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初步建立起衛生清掃垃圾集中清運制度。縣建設局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編制了《關于村莊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標準要求。各鄉鎮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全民參與、集中整治”的要求,實施了城鄉清潔工程,以公路沿線、村莊周邊房前屋后和集鎮市場為重點,在所有鄉鎮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組織廣大村民廣泛參與,清除陳年垃圾,打掃衛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大力實施綠化造林工程,以林業項目建設為支撐,投資1.05億元,突出抓好千米農田防護林、綠色通道、日協貸款石崗墩風沙口二期治理、退耕還林工程續建、封灘育林、三北四期防護林、重點生態公益林和防護林等林業生態項目,生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間,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萬畝,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萬畝,義務植樹220萬株,全縣森林面積達到29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較2005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好轉。

4、抓教育,樹典型,新型農民培養成效顯著。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狠抓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教育,編印《瓜州文明公民讀本》8000多冊,下發《文明禮儀讀本》、《酒泉有禮》等4000冊。大力開展“五五”普法活動,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連續多年開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動,加強了農民黨員的培訓,提高了群眾的政治素質。注重典型引導,大力組織開展道德模范、飛天驕子、隴原驕子等典型推薦評選活動。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和農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識,狠抓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創業技能培訓,五年來,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 260 場次,培訓農民2.35萬人(次),有效提高了農民的道德素養、文化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投資670萬元架設172.9公里的電視廣播信號主干線,解決了265個村民小組5.9萬人收聽廣播、收看有線電視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移民群眾生活內容,使農民群眾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明顯轉變,積極向上的文明鄉風在逐漸形成。

5、抓載體,創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各鄉村把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作為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在全縣廣大農村組織開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創業標兵”、“敬老好兒媳”、“十星級文明戶”、“文明誠信農戶”、“文明村鎮”等評選活動,做到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文明鄉鎮、文明村創建成績斐然。止目前,共創建全國、省級、市級、縣級文明單位(村鎮、社區)分別是1個、12個、44個、194個,占全縣單位總數的98%以上。全縣信用社共評定信用鄉1個,信用村24個,評定信用農戶15387戶,占總農戶的70%,對信用戶予以信貸支持和利率優惠,對培育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民風及誠信的社會氛圍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動作為實現鄉風文明的抓手,組織了“千臺大戲送農村”“移民鄉鎮文藝調演”活動,在春節期間開展了大型秧歌調演、傳統燈展、煙火晚會、戲劇晚會、書畫展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通過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大力弘揚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進了鄉風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農村實際,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作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的保證,近年來,我們從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目標考核、監督激勵等方面入手,不斷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機制,在管理上,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綜合目標責任管理,嚴格考核。同時,依托省、市文化項目,加大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全縣15個鄉鎮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專干20人;59個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總數的81%,建成農家書屋67個,今年計劃再建的7個書屋已列入2011年全省農家書屋工程配送計劃,屆時將全面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的目標,形成了一批集村級陣地、文化室為一體的群眾活動場所,并以此為依托,切實加強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1、鄉鎮精神文明建設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農村干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產、抓收入、抓增收的問題上,對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層面的東西抓得不夠緊。

2、部分鄉鎮扶貧開發任務艱巨,物質條件滯后,影響精神文明建設。由于全縣鄉鎮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村與村之間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認識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設程度不一樣。我縣被納入省級扶貧參照縣管理,貧困面大,特別是移民鄉村財力困難,對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設施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

3、移民鄉鎮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我縣是重點移民大縣,大部分移民群眾思想觀念保守,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與本土農民反差較大,生產生活習慣存在諸多的不適應,依然沒有擺脫“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圍不濃。

4、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投入不足與作用發揮不盡充分的問題并存。隨著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實,村級圖書室、農家書屋、村級健身場所等逐步建立起來,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脫產,公共場所開放時間得不到保證,文化資源作用發揮不盡充分。

三、對策建議

 (一)建立和健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機制。一是健全領導組織機制。要切實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各部門各行業的業務工作,尤其要把各級領導抓農村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崗位責任制,一同謀劃、一同部署、一同落實。要著重改變目前鄉鎮黨委副書記兼職過多的現象,鄉鎮應配備專(兼)職人員,明確每個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職責,形成人人抓,人人參與的格局,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勵機制。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形成完整的考核體系,量化、客觀、全面并重點考核工作創新、社會效益和長遠規劃。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實行以獎代補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工作進展和群眾滿意率同班子主要領導績效考核、物質獎勵相結合,按照工作績效,獎優罰劣,進一步調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實效性。各鄉鎮要結合縣“十二五”規劃,制定精神文明建設長、短期規劃,通過制定規劃明確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的奮斗目標,對精神文明建設各方面的內容要有明確的規定,對各部門單位、個人擔負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要有明確的要求。通過規劃對農村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起到導向作用,促使農村基層干部群眾將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

(二)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以加強群眾教育為切入點,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著眼于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加快由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要加強對農民的傳統文化與形勢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培訓,引導廣大農民分清是非、善惡、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努力培養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是以培育“文明鄉風”為切入點,不斷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各鄉鎮、各村要從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尚出發,制定出得到普遍認可的鄉規民約,使農民在鄉規民約的約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鄉風。進一步深入開展文明新村、十星級文明農戶、婚育新風進萬家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廣大農村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崇尚科學的文明新風,塑造的新風尚。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意識、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節儉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

(三)以“三園”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載體。一是以“文化樂園”建設為切入點,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對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增長,但移民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貧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陣地為依托,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完善文體設施。要通過“政府和社會化投入”相結合的辦法,大力加強農村文體設施建設,下功夫建設好包括農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閱覽室、閱報欄等各種思想文化陣地,把思想宣傳工作、文體活動向農村延伸、向農民滲透,把教育農民的工作做實。二是以 “清潔家園” 建設為切入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鄉村面貌是農村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集中體現。要把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設納入村鎮發展的總體規劃,從教育引導農民改變陳規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經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結合起來,把宣傳教育和制度規范結合起來,下功夫解決“臟、亂、差”問題,努力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管理規范有序的新農村。探索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要按照“三個一”標準,建立農村環衛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做到建立一支衛生保潔隊伍,建設一批環衛保潔設施,制定一套衛生管理制度。鄉鎮要建立專職農村環境監察隊伍,村組要設立監督員,真正使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態田園” 建設為切入點,不斷增加群眾收入。認真實施清潔秀美工程,繼續抓好退耕還林工作,保護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資源。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加強生態產業建設,按照“一村一品”和“工農對接”的思路,結合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影视大全下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亚洲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公司, 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视频线欧美,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