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圍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于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決定》立足基本國情,直面現代化建設需要解決的體制機制問題,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切和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擺在突出位置,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黨中央站在黨和人民事業全局高度,加快社會事業改革創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決心和戰略考慮。
(一)改革是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回顧改革開放35年的輝煌歷程,以鄧小平同志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方針,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堅定不移推進教育改革。以江澤民同志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強調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發布面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努力構建充滿生機的教育體系。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黨中央,圍繞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戰略部署,特別是2010年發布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努力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黨中央繼往開來,形成了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國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我國教育快速發展,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進軍,這完全得益于持續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動力。
(二)教育改革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潮之中。在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密切聯系。按照《決定》關于“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的新部署和“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新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僅要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體系自身完善,而且要與各項改革事業相互配合、協同攻關,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世紀之初的100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美元以上,社會開始由生存型消費進入發展型消費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對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發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更好服務國家社會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為多樣化。*同志明確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就是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依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改進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發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為重點,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現實需求。
應該始終把教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經費投入、均衡配置資源,也要完善制度設計、提供制度保障。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教育的民族,千百年來對教育公平孜孜以求,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在流動人口逐年增加、城鎮化不斷推進的時代語境中,教育公平更成為社會的共同追求;沒有教育公平,就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遑論起點平等和機會平等?
如何體現教育公平?在探索實踐中,我有一個感受。既然公平的本義就是惠及最大多數,我們就該具備突出重圍的勇氣,讓公平的陽光照亮每個孩子的未來。以江蘇為例,流動人口為江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江蘇在2012年底就推出“異地高考”改革,不設社保門檻,對固定住所的要求也相對寬泛,這些“零門檻”規定體現了當地的開放性和包容度,為江蘇異地高考贏得了“史上最大方的方案”的美譽。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最重要的基礎。提供平等包容的高考機會,就能暢通平民子弟改變命運、向上流動的渠道;追求教育公平,就能為社會公平正義打下最堅實的底座。不僅如此,當隨遷子女能夠在異地參加高考,流動人口也就更能心系于此、有認同感,同樣能助推當地經濟發展,這不正有利于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比翼齊飛嗎?
不過,“異地高考”雖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但教育公平如果僅僅停留在“異地高考”層面,遠遠不夠。教育公平的基本內涵,是在現實社會條件下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等三個方面。既然出身不能選擇,社會就應該為每個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階層固化,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讓社會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然而,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子系統,還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比如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分布失衡。怎么推進教育均衡化呢?我以為,可以合理配置教師資源,規定校長和教師依法實行定期交流;積極推進高中招生改革,均衡分配熱點高中指標;推進集團化辦學,擴大優質資源總量;關愛特殊人群,保障受教育權利,努力提高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入學率??總之,應該始終把教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經費投入、均衡配置資源,也要完善制度設計、提供制度保障。
教育公平不僅是群眾的強烈呼聲,也始終是黨和政府的不懈追求。令人欣慰的是,“異地高考”已經在全國多個省份破冰前行,教育公平的陽光雨露正在灑向這片土地上每一個角落。我相信,公平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潛能和社會的活力,也必能照亮一個現代化大國的未來。
編者按:回顧2013年教育領域“高考改革”、“大學生就業”、“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一個個熟悉的關鍵詞在吸引我們的眼球之后又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高考改革如何破冰?公務員考試緣何熱度不減?小學生臨別贈言為了人民幣,針對這一個個事件,一組組現象,我們難免有自己的態度,小編特別為您將本年度的教育辣評進行簡要盤點,拿出您的態度,聽聽大家的聲音。
高考加分“瘦身”:下猛藥更要看療效
高考報名在即,近日全國各省份相繼公布了調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減”字當頭的加分“新政”對加分項目、分值大幅縮減。此次“瘦身”行動,是政府為肅清飽受社會詬病的高考加分亂象下的一劑猛藥。要達到還高考公平的療效,還需將問責進行到底。規范高考加分,減少不科學的加分項目無疑將有助于遏制“加分腐敗”,但“瘦身”療方要真正達到根治加分亂象的療效,關鍵還在于落實。
高考改革,別只在技術層面“打轉轉”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評價和招生體制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問題。迄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仍未破題。無論是科目分值調整,還是加分項目“瘦身”,甚至是放開異地高考,如果只在技術層面打轉轉,而不去大膽觸動根本性的核心問題,預期的目標很難實現,公眾也很難真正滿意。“神童”被推到臺前莫讓“神童”成“仲永”
單純從知識學習的角度來看,這些“神童”已被高考證明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有些人認為天才就需要特殊的培養途徑,就應給予更大空間任其發展。但也有人認為,為“神童”創造特殊環境應因人而異,提前接受高等教育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途徑。
爭升學率無異于“教育GDP崇拜”
不爭升學率第一,意味著對教育本質的真正敬畏。當執政者把教育發展的著力點指向升學率的時候,“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意味著對教育本質的真正敬畏;意味著對教育科學的真正尊重;意味著對教育法治精神的真正弘揚;意味著對人民群眾教育權益的真正維護。
加油!努力!為了人民幣小學生臨別贈言是一張社會理想“試紙”
“加油!努力!為了人民幣!”、“夢想將來有很多錢”??前日,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翻閱學生畢業留言冊后,直言“目瞪口呆”,留言中那些庸俗、功利的價值判斷讓他擔憂。孩子是單純的,會毫不掩飾地說出心里話,他們的理想取向,就是當今社會的“試紙”。如何幫助小學生確立遠大而積極的理想,指導學生把理想和行動結合起來,值得教育界深思。
神題頻現引評論:素質教育與無厘頭的區別
近幾年,各級神題紛至沓來,引發不少吐槽。正值暑假期間,不少小學生家長在曬出孩子暑假作業的同時,更直呼三觀盡毀。“2/3青蛙=?”“腳-鞋襪+草地=?”家長想了半天愣是沒想出答案,最終求助網友找到了“有頭無尾”“腳踏實地”這樣有點出人意料的回答。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要生存確實不太容易,但既然要實行,便要“腳-鞋襪+草地”??腳踏實地。否則,應試教育的碩大身軀硬是擠在素質教育的緊身外套下,人們看起來更是別扭。
死磕“鐵飯碗”是場偏執的旅行
“國考”大軍浩浩蕩蕩,狂熱“公考熱”的背后,是每個人對個體命運的思索和人生道路的選擇。而審視每個人的動機,不難發現里面充滿著幻想和夢想的對撞,充滿著憂思和迷思的糾葛。執著與偏執的界線,在于道路的選擇。似乎,從未有人說過,考公務員不是正確的選擇。關鍵在于,考公務員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有從政理想、熱心于公共服務,那么無疑是社會之福;但如果是想象“一考無憂”,追求特權庇護與灰色福利,那無疑將消解社會活力的奔流。
高考狀元清華才子當保安“名校生落魄”何值大驚小怪
以縣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后曾在廣州外企當白領,后因工作不如意,加之老父親重病,辭職回鄉到小區里干起了普通保安,月薪2000元??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多些人放下虛浮面子和有色眼鏡,尊重別人的選擇,也不那么狹隘地定義成功、追捧成功,那時,“張曉勇們”就不會再引起莫名驚詫,整個社會也更理性更寬容。
新“大學無用論”抬頭,全社會須反思
一則成都女孩玲玲上大學遭父親反對的新聞引發公眾熱議。雖然她已拿到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父親卻認為“讀書無用”,寧愿出錢資助她做點小生意,也不愿“扔幾萬元學費打水漂”??“讀4年書花費8萬元,高中畢業打工掙8萬元,來回16萬元,拿去買房或開店都能賺錢”。
這位父親看似滴水不漏的“經濟賬”,可謂對中國大學的諷刺。更大的尷尬緊隨其后,在某網站為此發起的網絡投票中,有七成網友支持玲玲父親。一時間,新“大學無用論”甚囂塵上。
“演講比窮”是一種“道義傷害”
日前,媒體報道某大學某學院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得票最高者可獲助學金,引發社會爭議。有學生表示:“說是為了公平,可讓我們當眾‘揭傷疤’,這對我們公平嗎?”貧窮并不可恥,可以砥礪人的性格,讓人變得堅強,奮發有為。然而,在功利盛行的當下,家庭貧窮并不是件可以拿來宣之于口的事。將學生的“貧窮家底”悉數抖出,顯然會傷害學生的自尊,是不人道的做法。
“滾去學習”勵志背后的教育悲情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學習!”這是懸掛在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類沖刺標語。“滾去學習”的潛臺詞,是通過高考“飛上枝頭變鳳凰”,與社會底層拉開距離。換言之,“滾去學習”的動力是追求更加富足的物質生活,而不是追求更為豐盈的精神世界。過于關注物質生活和知識學習,卻忽視了精神世界的發育與建設,是對勵志的片面化解讀。
大學生“一舍難處,何以處天下”
“過半大學生不滿宿舍關系”,這樣的調查結果多少讓人詫異。同窗、同宿舍,素來被人們看成是“至交好友”的代名詞,然而,如今的一些同窗、同宿舍卻形同陌路,水火不容,除了勾心斗角、賭氣之外,有的甚至還大動干戈釀成命案。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智商高,情商也要高。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健全的人、素質全面的人。因為不懂得謙讓、寬容和諒解,不懂得人際交往技巧,今天,你和朝夕相處的同學處不好,將來,你與你的伴侶未必能處好;與有明顯利害關系的同事、領導也難以相處;也可能不懂得與社會上的陌生人群友善相處。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生活工作的環境里,處處有“敵人”,事事心不順,到處有陷阱,到這種地步,人生也就注定會失敗了。
看央視聽寫大會,面對寫不出“癩蛤蟆”的時代
日前,在央視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癩蛤蟆”一詞只有30%的人寫對。有人感慨:我們的文字書寫能力跌得比股票還快。從毛筆書寫到鋼筆書寫,再到電子書寫,這一路走來既反映了時代變遷,也折射了文化嬗變。面對這個人們已經開始提筆忘字的時代,不必陷入小文人的那種感傷情境。但應關注的是,如何才能在適應時代變化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保存與傳承文化傳統。手寫文字的工具性雖已大為減弱,其對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卻應引起重視。之所以會出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活動,本身也已說明問題。當手寫漢字正在成為和毛筆書法一樣的傳統技能,就是到了該考慮如何延續其文化遺產的時候。
激發“到此一游”的文明恥感
埃及盧克索神廟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浮雕上,刻劃著漢字“丁××到此一游”。有人在微博上貼出這樣一幅刺目的照片,發布者“無地自容”的心情,也成為很多網友的一致感受。今日中國,吃飯穿衣已經不是問題,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銷都會掛上漢語海報。然而,很多人也感覺,“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的確,現代化的過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為舉止、思想意識的現代化?國務院會議倡導“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機構出臺“文明行為指南”,這些都讓人看到,在社會管理者那里,文明素養、人的素質,已越來越成為“發展的必修課”。
8月29日,*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李克強說,教育是民生改善的來源,傳承文明的載體。讓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是幾乎每個家庭的共同愿望。掌握知識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有利社會文明得以延續、道德規范得以遵循。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是本屆政府的三大任務,教育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可以使人們通過自身努力,提升參與平等競爭的能力,這有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要縮小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和區域這兩個最大的差距,就要培養更多服務中西部和農村的人才。教育資源要向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傾斜,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要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
尤其是國家重點高校,要強化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方式到中西部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辦法、多做實事。東部地區要創新理念和模式,在提高教育質量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李克強強調,無論是推進教育公平,還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關鍵還得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當年從恢復高考入手抓教育,就是一項改變千百萬人命運、深刻影響國家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當前深化教育和科技領域改革,仍然要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抓緊推出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重要改革舉措,務求取得更大成效。
李克強最后指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用好“人口紅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紅利”。這就必須一靠教育、二靠科技,兩者有機結合,使中國創造財富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動社會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