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至的日期: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丁酉年(雞年)五月廿七)
夏至節氣期間天氣特點:
◆對流天氣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暴雨天氣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高溫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從1951年-2006年的資料來看,北方許多城市的歷史極值都出現在夏至后。
夏至養生要注意: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2、多吃些苦味和酸味食物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例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夏天常食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苦味食物還有芹菜、黃瓜、雞毛菜等。此外,盛夏出汗多,易丟失津液,還應適當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3、衣著和居室宜清涼
衣服顏色盡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4、晚睡早起睡午覺
此時節,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5、注意補水
夏至時節,許多人都會有全身困倦乏力及頭痛頭暈的癥狀,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6、靜息調心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夏天是養心的季節。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和節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相反,舒緩的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7、溫水洗澡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8、適當鍛煉身體
鍛煉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進行,場地可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項目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劇烈的運動不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