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珠海地區(qū)受港澳西方思想影響,時有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婚姻自由。但是,大多男女的婚事仍由父母作主,依媒妁之言的傳統(tǒng)方式撮合,被稱為“盲婚”。男方定婚仍循古風(fēng),女方出嫁前一連三夜與同齡相好的姐妹“嘆情”,即以唱歌互訴離別之情。出閨當(dāng)日,嫁妝盡送男家;男方送女家禮金、豬肉、禮餅等。至黃昏,男家派人用花轎前來迎親,這時,女方相好姐妹出來向?qū)Ψ接憽袄小卞X。回轎時有“侍妗”、“侍婢”相隨,或有些地方以一對雄雌雛雞隨嫁,俗稱“子孫雞”(“雞”與“佳”諧音),寓夫妻和睦之意,子孫滿堂之吉。
轎到男家,新郎及其家屬必須回避,否則與新娘“撞頭”,日后相憎。待新郎喝了新娘茶,方可相晤。新娘入新房換過服飾后,由“侍妗”扶出廳堂與新郎叩拜祖先,向翁婆在座各長輩叩頭獻(xiàn)茶,接茶者給新人“利市”錢或金銀首飾,是為“拜堂”。侍妗還帶新人到公祠向喜宴上的新友敬酒,之后返家與姑等女眷就餐,再回房休息,是晚,夫家為陪郎設(shè)酒筵暢飲,是為“陪新郎”。至午夜,侍妗恭請新郎回房,與新娘飲合巹酒和吃眠床飯。繼而進(jìn)行一連串的“送房”、“玩新娘”等活動。新婚第三天,新人回娘家,新郎拜岳父母和參拜祖先,是為“三朝回門”。
對歌求偶
沙田水鄉(xiāng)農(nóng)民的婚俗比較獨(dú)特,婚制和禮儀神秘有趣,青年多以對歌戀愛,每逢三月三日、八月十五日等農(nóng)閑時節(jié),男女青年在沙頭坦尾、涌邊艇上進(jìn)行對歌求偶,作咸水歌(又稱“高棠歌”)互詢姓名、年齡、住址,遇意中人時,相贈定情禮物,私擇婚期。
男方活動
婚期確定后,男方要用二至三天的時間來慶祝。第一天請親朋戚友幫忙搭棚砌灶,下午殺雞鴨拜祖先,吃“埋船飯”。第二天,“坐高堂”(又叫“坐夜”),正廳鋪幾張草席,親戚分坐兩旁,新郎踞坐正中,伴郎分坐其左右,新郎面前點(diǎn)著一盞煤油燈和二支大紅喜燭(俗稱龍鳳燭)二燭必須同時燃盡,預(yù)示著一對新人白頭偕老。
二燭間擺一小籮米,上插一株掛滿桔子和“利市”的桔樹,意為丁財(cái)兩旺。另擺一只竹絲雞作婚證。坐高堂儀式,一是拜席,新郎將弟弟敬獻(xiàn)的新席鋪在新床上,表示手足之情如交織的草席,永不分離。但新娘送給新郎的草席只能鋪在地上,以顯示男尊女卑。二是拜錢盒,每個錢盒都有親戚的名字,捧錢盒的說出送錢盒人的名字贈給新郎。三是“上頭”,由主婚人幫新娘梳頭,穿婚服,戴婚帽等。在梳理過程中還叨念:“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fā)齊眉,三梳梳到子孫滿堂。”主人家還煮一鍋水圓(湯圓)請親友們吃,叫做吃“上頭水圓”,預(yù)示一對新人甜蜜圓滿。在這三種儀式進(jìn)行的整個過程都用“高棠歌”來貫串,多表示吉祥喜慶這意。坐高堂一般都在龍鳳喜燭盡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