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黔東南州慶放假: 每年7月23日為自治州成立紀念日,假日2天。
2016黔東南州旅游景點:
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
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為AAAA級景點
榕江苗山侗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境內,2009年12月28日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景區資源類型豐富,苗族、侗族文化與自然山水環境融合,原生性與多樣性相結合,資源價值較高,空間分布相對集中,主要分為六大景區:三寶千戶侗寨景區、宰蕩侗族大歌景區、七十二寨侗鄉景區、都榕景區、龍塘奇觀景區、十里百瀑景區、朗洞苗寨景區以及其它20個獨立景點。景區內文化品位極高,這里有世界唯一的苗民祭祖廟“苗王廟”;有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預備名錄的村寨:大利和宰蕩;三寶千戶侗寨景區的章魯村侗族語音被國家民委認定為中國侗文標準音;侗族琵琶歌、薩瑪節、侗族大歌、擺貝苗族服飾、《珠郎娘美》等蜚聲海內外,如今都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景名勝區內還有一些古樹名木、珍稀生物,如:氣象樹、下毛雨樹、大瑞古柏、晚寨古杉、千年矮子松、龍塘珍珠蚌等,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
1、民族風情、民族文化原始古樸,底蘊深厚,群眾基礎深。榕江共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以侗、苗、水、瑤四大主體少數民族占總人口84。4%,構筑了榕江縣獨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文化。同時,各民族支系眾多,獨具特色,個性顯明,其中侗族有8個支系,苗族有15個支系,水、瑤民族鄉有6個,加上長期封閑,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形成了榕江獨特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
2、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苗族先人沿江而上到達黔東南的第一站是古州榕江,然后再分化到各縣,這在苗族史學研究中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從苗族古歌、黔東南州志及有關縣志中都有印證,榕江城內的苗王廟為苗族獨一無二的祭祖廟都說明這一事實。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研究民俗學和旅游的專家、學者、教授在認真考察了榕江月亮山后,一致認為榕江月亮山苗族的歷史文化是世界苗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侗族于苗族之后進入榕江,現有八個支系,是黔南州侗族支系最多的縣,五十年代中期國家民委創造的侗文都是以車江章魯村的語言作為標準音而創建的。早在1997年湖南師大的旅游資源專家考察了榕江資源后,就得出“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的結論。
3、旅游資源相對集中,連線連片。全縣旅游資源80%左右都集中在三條精品旅游線上。
4、區位優勢好。榕江地處都柳江中上游,處在321國道線和202省道的交叉口連接口,是貴州東出湖南、南下廣西的重要通道,是桂林、張家界、荔波樟江、黃果樹、舞陽河各大景區之間的聯絡點。
黎平侗鄉風景區
黎平侗鄉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黎平侗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貴州省黎平縣境內,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景區中心黎平縣城距省城貴陽467公里,黔東南州府凱里271公里,距枝柳鐵路靖州站81公里,距廣西桂林風景名勝區320公里,距舞陽河風景名勝區242公里,是貴州省東線旅游的窗口和主要景區。景區總面積約為159平方公里,含“四區兩點一群”,即肇興??地坪、茅貢??壩寨、巖洞??口江、八舟河??天生橋四個景區、尚重、洪州兩個獨立景點和德鳳翹街古建筑景群。景區內侗族建筑群古樸完整、侗族文化悠久迷人、民俗民風淳樸濃郁、巖溶天橋舉世無雙、紅色旅游文化經典、風光絢麗多姿、氣候舒適宜人,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有機融合,鼓樓、花橋和侗族民居等人文景觀美不勝收,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和侗戲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進行觀光游覽和文化教育活動的勝地。
地坪至肇興景區距縣城67公里,地坪景點距321國道高安公里,黎平至高安二級油路穿過景區。該景區包括肇興侗寨、地坪風雨橋、紀堂蘆笙節、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廈格泥人節、己流銀飾等9個景點。其中肇興侗寨以錯落有致的5座鼓樓、5座花橋、5座戲臺和鱗比節次的侗族民居構成的建筑群名列基尼斯世界紀錄,在2005年《中國地理雜志》“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
目前肇興侗寨各項旅游接待設施較為完善,每天晚上5座鼓樓輪流進行精彩的侗族歌舞表演。地坪風雨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54.6米,寬4.5米,橋上三座橋樓,壁板繪有民族風情、耕織及歷史人物故事彩畫。它不僅可便利行人通過,而且還可供行人休息、避雨、會友和觀賞江面風景,襯托村寨,是一種多功能的侗族建筑,2004年7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摧毀,經侗族人民在洪流中冒死搶救出80%的構件,目前正在重修。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巒疊嶂,阡陌縱橫,梯田層疊,是中國和挪威王國共建的侗族生態博物館。該景區民族民間節日較多,春節、五一、十一等均有大型侗族節日活動。
天生橋?八舟河景區距縣城5公里,包括天生橋、八舟河、石龍山森林、少寨田園風光、少寨紅軍橋、鸕鶿架等19個景點。天生橋、溶洞、崖壁等喀斯特地貌是該景區一絕,清新秀麗的自然山水與寧靜和諧的田園風光交相掩映,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黎平天生橋是目前發現的舉世無雙的天然石拱橋,該橋巧奪天功,集雄、奇、險、秀為一體,橋寬118米,跨度103.71米,拱腹距水面33.4米,名列基尼斯世界之最。石龍山位于黎平縣城西北5公里,面積16平方公里,山中植物繁茂,古木參天,蒼翠欲滴,已發現伯樂樹、香果樹、傘花樹、仁木、香木蓮、閔楠等1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林中長著數量繁多的奇花異草和名貴中草藥材,是天然的珍稀植物園。景區三面環水,有大小溪流26條,高低瀑布36處,山腳是如詩如畫的十里庫區,讓人醉不思歸。
茅貢?壩寨景區距縣城18公里,302省道穿境而過,包括地捫千三歡聚節、高進戲樓、臘洞吳文彩墓、定八侗族服飾、登岑構皮造紙等5個景點。該景區是侗戲的發源地,是侗戲鼻祖吳文彩的故鄉,以侗族戲曲與侗族民居為觀賞特色。地捫侗寨距離茅貢鄉所在地4公里,是黎平侗鄉僅次于肇興侗寨,侗族風情文化保存古老而完整的代表性侗寨,已有700余年的歷史,花橋3座,鼓樓2座,戲臺3座。
地捫侗族風情濃郁,主要節日有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的千三歡聚節,節日的主要內容有5項:合歌祭祖、踩堂唱歌、演唱侗戲、聚會敘情、斗牛取樂。登岑侗寨距離地捫1公里,有傳承至今已500多年用樹皮造紙的技術,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禾倉群,有中日友誼鼓樓。臘洞侗寨是侗戲鼻祖吳文彩的故鄉,吳文彩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壩寨鄉青寨至茅貢鄉高近,公路沿線十里十余個村寨全部是侗族,保存完整的鼓樓、花橋、寨門、民居、禾倉、水井、魚塘、石板路、田園、古樹等無不體現了侗族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喻為“侗族風情長廊”。
巖洞?口江景區位于黎平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包括巖洞侗族大歌、黃崗“抬官人”節、述洞獨柱鼓樓、四寨摔跤節、銀朝侗族服飾等5個景點。該景區以侗族大歌與民族節慶為觀賞特色。侗族大歌自1986年幾位侗族姑娘在法國金秋藝術節上唱響巴黎以來,已走出侗族社區,唱響中國,走向世界,近年來在國內國外多項演唱賽事上屢獲殊榮,被譽為“清泉般閃亮的音樂”。巖洞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科院的“侗族大歌保護基地”,在侗寨里,經常是大家圍座在鼓樓邊,老是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兒學歌,歌聲如蟬鳥鳴叫、溪水奔流,自然和諧。獨柱鼓樓位于黎平縣巖洞鄉述洞村,始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該樓只有一根“樓心柱”直貫頂端,承受整座鼓樓的主要壓力,是侗族社區僅有的一座獨柱鼓樓,也是鼓樓的雛形,名列吉尼斯世界記錄。
德鳳翹街古建筑景群包括黎平會議舊址、翹街古建筑群2個景點。以革命遺址與歷史古建筑為觀賞特色。黎平會議是遵義會議系列的首次會議,她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被稱為遵義會議的前奏,黎平會議舊址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獨立景點有尚重蓋定獨立景點和洪州平架獨立景點。
黎平侗鄉猶如披著神秘面紗的羞澀少女,千百年來而不為世人所知曉。隨著面紗的漸漸拂去,黎平侗鄉引起了國內外游客、學者、專家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黎平侗鄉是一個全方位開放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自駕車游客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