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接種知識介紹】
1、為什么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孩子是多種傳染病的易感者。雖然嬰幼兒出生后6個月內從母體內獲得一定抵抗傳染病的抗體,但隨著嬰兒的生長,這種抗體將逐漸消失,抵抗傳染病的能力也就逐漸減弱和消失,孩子就容易患各種傳染病。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計劃地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使孩子自身產生抵抗力,以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護兒童的身體健康。
2、為什么接種疫苗能預防疾病?
科學研究表明,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細菌或病毒的物質,叫做抗體。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會產生不同的抗體,稱為特異性抗體。病愈后,這種特異性抗體仍然存留在體內,如再有相應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這種特異性抗體就能保護身體不受這些細菌或病毒的傷害。
預防接種就是人為地將經減毒或滅活等工藝處理的少量細菌或病毒接種給人體,這種病原失去了致病性,而保留了免疫原性,使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針對該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3、為什么要給孩子辦理預防接種證?
預防接種證是您孩子預防接種記錄的有效證明!吨腥A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均要查驗預防接種證。接種證也是了解您的孩子完成接種情況的重要依據,是指導您的孩子進行疫苗接種或補種的重要憑證。希望您及時為您的孩子辦理并妥善保存預防接種證。
4、兒童打預防針都是免費的嗎?
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接種單位接種第一類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兒童接種一類疫苗全部免費接種,接種時不收取任何接種費用,而二類疫苗的接種是自費、自愿的。
5、什么是一類疫苗?什么是二類疫苗?
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2007年我國就在既往五苗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種類,達到了14種。
6、目前我國有哪些一類疫苗?能預防哪些疾病?疫苗種類 | 預防傳染病種類 | |||
1 | 乙肝疫苗 | 1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
2 | 卡介苗 | 2 | 結核病 | |
3 | 脊灰疫苗 | 3 | 脊髓灰質炎 | |
4 5 |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6歲) | 4 5、6 | 白喉、百日咳、 破傷風 | |
6 | 麻疹疫苗 | 7 | 麻疹 | |
7 | 麻腮風疫苗 | 8、9 | 麻疹、腮腺炎、風疹 | |
8 | 乙腦疫苗 | 10 | 乙型腦炎 | |
9 10 | A群流腦疫苗 A+C群流腦疫苗 | 11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
11 | 甲肝疫苗 | 12 | 甲型肝炎 | |
以上為兒童免疫規劃疫苗,以下為重點人群接種疫苗 | ||||
12 | 出血熱疫苗 | 13 | 流行性出血熱 | |
13 | 炭疽疫苗 | 14 | 炭疽 | |
14 | 鉤體疫苗 | 15 | 鉤端螺旋體病 |
疫苗種類 | 預防傳染病種類 | ||
1 | 23價肺炎疫苗 | 1 | 肺炎球菌性肺炎 |
2 | 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 | 2 | 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腦膜炎、肺炎、敗血癥、蜂窩組織炎、關節炎、會厭炎等) |
3 | 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 | 3 | 脊髓灰質炎 |
4 | 水痘疫苗 | 4 | 水痘 |
5 | 輪狀病毒疫苗 | 5 | A群輪狀病毒引起的嬰幼兒腹瀉 |
6 |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 6 | 流行性感冒 |
7 | 人用狂犬病疫苗 | 7 | 狂犬病 |
8、孩子在接種前、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在打預防針前,家長要給孩子洗一次澡,換干凈衣服,向醫生說明孩子健康狀況,經醫生檢查認為沒有接種“禁忌癥”方可接種。孩子打過預防針以后要避免劇烈運動,注射局部保持清潔,注意觀察。如孩子有輕微發熱反應或局部有輕微的疼痛,一般在1-2天就會好,如反應加重,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9、接種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傳染病了?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由于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后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病,相對于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后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10、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免疫程序指對某一特定人群(如兒童)預防相應傳染病需要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劑次、次序、劑量、部位及有關要求所作的具體規定。它是根據疫苗的生物學特性、傳染病對人群的威脅年齡和兒童免疫機能的發育情況等綜合因素考慮而制定的,所以,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如乙肝疫苗,出生后就要接種、脊灰疫苗要滿2月齡、百白破聯合疫苗要滿3月齡才接種等,而且至少需要完成3劑接種才能使兒童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兒童的長大,身體內原有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有些疫苗還要進行加強免疫。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才能使兒童產生持久的免疫力,免收針對傳染病的侵襲,保護兒童健康。
11、我家寶寶原來在自貢市接種,現在搬家到成都市,該怎么接種?
目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辦理預防接種轉移管理手續繼續接種,先到原接種單位辦理轉出手續,將在原接種單位的接種證明交到新接種單位,就可以繼續接種。
12、流動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我國對流動兒童的預防接種實行屬地化(即現居住地)管理,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享受同樣的預防接種服務。如果有≤6周歲的兒童遷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攜帶原居住地衛生部門頒發的預防接種證到現居住地所在接種單位接種疫苗。如之前未辦理預防接種證或預防接種證遺失,可在現居住地接種單位補辦預防接種證。
13、預防接種的禁忌癥有哪些?
禁忌癥是指個體在某種狀態下接種疫苗后會極大地增加發生嚴重副反應的機會。它是以個體的狀態決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癥的情況下接種,產生的副反應將嚴重傷害被接種者。目前,除接種狂犬疫苗外,接種其它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癥。
通常的禁忌癥有正在患有嚴重器官疾病,尤其是處于活動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發熱;對疫苗成分過敏等。在有明確禁忌癥的時候,應待患兒病好后再接種。懷孕和免疫抑制反應這兩種情況為接種活疫苗的暫時禁忌癥。有免疫缺陷兒童不能接種活疫苗。
14、異常反應補償政策是什么?
按照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因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造成受種者死亡、嚴重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的,應當給予一次性補償。我省據此制定了《四川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辦法》。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經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和診斷專家組診斷或醫學會鑒定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者,可以向接種單位所在地縣級衛生主管部門提出補償申請。接種第一類疫苗引起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造成殘疾病例的經濟補償,按照受種者受損害程度分級情況由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經濟性補償。接種第二類疫苗引起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補償,可參照本辦法執行,補償費用由相關的疫苗生產企業承擔。
15、脊髓灰質炎
1)什么是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以下簡稱脊灰)又叫“小兒麻痹癥”,也叫“嬰兒癱”。脊灰是感染脊灰病毒后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毒經消化道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致脊髓灰質受到損害。孩子發病后開始常有發燒、惡心、肚子痛、拉肚子等癥狀;3~4天后出現單側或雙側肢體麻痹,多為下肢;約兩個月后,麻痹的肢體出現肌肉萎縮,肢體變細;最后留下終身殘疾。發病主要為5歲以下兒童。
2)脊髓灰質炎怎樣傳播?
脊髓灰質炎以糞-口感染為主要傳播方式,感染初期主要通過患者鼻咽排出病毒,隨著病程進展病毒隨之由糞便排出,糞便帶毒時間可長達數月之久,通過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使之播散。
3)怎么預防脊髓灰質炎?
①管理傳染源
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離40天,密切接觸者應醫學觀察20天,對于病毒攜帶者應按患者的要求隔離。
②切斷傳播途徑
急性期病人糞便使用20%含氯石灰乳劑,將糞便浸泡消毒1-2小時或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后再排放,沾有糞便的尿布、衣褲應煮沸消毒,被服應日光曝曬。
③保護易感人群。接種脊灰疫苗是預防該病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措施。
目前脊灰疫苗有兩種:一種是減毒活疫苗(OPV):使用方便,95%以上受種者可產生長期免疫,但由于是活病毒,故不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正確的服用時間是在孩子滿2個月、3個月和4個月時各服一次,在孩子4歲時再加服一次,一共四次。OPV疫苗受熱就失效,所以只能用涼開水送服;在服用后半小時內不能喂奶,喝溫水、熱水;要看服下肚,吐后需再服。
另一種是滅活疫苗(IPV):IPV為注射制劑,與OPV一樣,接種IPV后,可產生理想的免疫反應。此外,IPV還可完全規避接種后麻痹及毒力返祖的風險,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IPV的接種接種時間為:2、3、4月齡各接種1劑次,各針次間隔28天,在18月齡加強接種1劑次。
16、乙型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可能威脅生命的肝臟感染。乙肝易轉變為慢性肝炎、病程遷延,甚至引起肝硬化及肝癌。它是一個嚴重的全球衛生問題,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很高。全世界估計有20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2.4億多人患有慢性(長期)肝臟感染疾病,每年約有 60萬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肝。
2)乙肝怎樣傳播?
HBV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主要通過血液和性接觸傳播。患乙肝的母親可在分娩前28周至嬰兒出生后的6周將病毒傳給嬰兒,是新生兒及嬰兒感染乙肝的重要途徑。年齡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變成慢性攜帶的機率越大。
3)怎樣預防乙肝?
①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伴侶和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種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個月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內接種,越早越好。
對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 h內盡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 接種10μg重組酵母或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同時在不同部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劑量應≥100IU,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單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阻斷率為87.8%)。
也可在出生后12 h內先注射1針HBIG,1個月后再注射第2針HBIG,并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一針10 μg重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間隔1和6個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在出生12 h內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
對免疫功能低下或無應答者,應增加疫苗的接種劑量(如20μg)和針次;對3針免疫程序無應答者可再接種3針,并于第2次接種3針乙型肝炎疫苗后1~2個月檢測血清中抗-HBs,如仍無應答,可接種一針60μg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抗-HBs監測或加強免疫。但對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監測,如抗-HBs<10 mIU/mL,可給予加強免疫。
②如何更好的切斷傳播途經
大力推廣安全注射 (包括針灸的針具),并嚴格遵循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標準防護(Standard Precaution)原則,服務行業所用的理發、刮臉、修腳、穿刺和紋身等器具也應嚴格消毒。注意個人衛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須刀和牙具等用品。
進行正確的性教育,若性伴侶為HBsAg陽性者,應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狀況不明的情況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預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傳播疾病。
對HBsAg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
③意外暴露后HBV預防
在意外接觸HBV感染者的血液和體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處理:
a、血清學檢測應立即檢測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個月內復查。
b、主動和被動免疫如已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如未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詳,應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一針乙型肝炎疫苗,于1和6個月后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
④對患者和攜帶者的管理
在診斷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時,應按規定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并建議對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檢測,并對其中的易感者 (該3種標志物均陰性者)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對慢性HBV攜帶者及HBsAg攜帶者,除不能捐獻血液、組織器官及從事國家明文規定的職業或工種外,可照常工作和學習,但應定期進行醫學隨訪。
17、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
1)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典型的臨床癥狀為持續性陣發性咳嗽,常合并肺炎及腦病,易導致死亡。本病病程較長,未經治療,咳嗽癥狀可持續2-3個月,故名“百日咳”。多發生于兒童,一般為散發,在兒童集體機構、托兒所、幼兒園等亦可引起流行。
2)百日咳怎樣傳播?
百日咳由呼吸道飛沫快速傳播,咳嗽、說話、打噴嚏時分泌物散布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通過吸入傳染。家庭內傳播較為多見,兒童極易感染。
3)什么是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又稱“鎖喉風”、“疫喉”等。多于秋、冬季發病;颊咭詢和癁橹,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燒、喉痛,喉嚨出現一片片淺色的薄膜導致呼吸困難,嚴重者會令呼吸道閉塞、心臟衰竭、神經受損,導致死亡。
4)白喉怎樣傳播?
白喉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食物、玩具及物品間接傳播。偶爾可經破損的皮膚傳播。
5)什么是破傷風?
破傷風是感染破傷風桿菌后引起的一種疾病,破傷風發生在新生兒時期又稱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破傷風又稱“臍風”、“四六風”等,多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后 4-6天,開始常有煩躁不安、哭鬧;之后出現吸奶不緊、牙關緊閉、抽搐、面肌痙攣、四肢肌肉痙攣;嚴重者呼吸肌痙攣,甚至窒息死亡。新生兒破傷風病死率很高,是新生兒致死的主要原因。
6)破傷風是怎樣感染的?
破傷風主要是外傷,特別是深部傷口或貫穿性傷口感染所致。新生兒破傷風主要是由于接生時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或接生者雙手不潔,或出生后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致使破傷風桿菌自臍部侵入所致。
7)怎樣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接種百白破快車教育疫苗是預防和消除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3個月、4個月和5個月時分別注射一針百白破快車教育疫苗,在孩子1歲半-2歲時再加強一針,一共四針;在孩子6歲時還需接種一針白破二聯疫苗。預防新生兒破傷風主要是實施新法接生。
18、麻疹
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俗稱“疹子”、“痧子”,幼兒和學齡兒童多見。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刺激性干咳、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等,可于口腔內雙側頰粘膜處出現麻疹粘膜斑,常并發肺炎,嚴重者導致死亡。
2)麻疹怎樣傳播?
麻疹病毒通過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快速傳播,急性患者為最重要傳染源,與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機構中)幾乎90%可受感染。發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內均具有傳染性,,傳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結膜分泌物均含有病毒。
3)怎么預防麻疹?
① 管理傳染源
對麻疹患者應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患者隔離至出疹后5天,并發肺部感染的應隔離至出疹后14天。流行期間,兒童機構應加強檢查,及時發現患者。
② 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期間避免去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處,出入應戴口罩;無并發癥的患兒在家中隔離,以減少傳播和繼發醫院感染。
③ 保護易感人群 接種麻疹/麻風/麻腮風疫苗是預防麻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主動免疫 主要對象為嬰幼兒,但未患過麻疹的兒童和成人均可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8個月時接種第1針麻風,在孩子1歲半-2歲時接種1針麻腮風。凡是未接種過麻疹或含麻疹疫苗成分兒童,均應進行補種,易感者在接觸病人2天內若接種疫苗,仍有可能預防發病或減輕病情。
被動免疫 新生兒可從母體得到特異抗體,免疫的半衰期大約有3周,隨后便對麻疹病毒易感。體弱,妊娠婦女及年幼的易感者接觸麻疹病人后,應立即采用被動免疫。在接觸病人5天內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3ml可預防發病。若5天后注射,則只能減輕癥狀,免疫有效期3-8周。
19、風疹
1)什么是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見于4-10歲兒童,成人也可發病。其臨床癥狀輕微,以發熱、皮疹及耳后、枕下、頸部淋巴結腫大和疼痛為特征,可并發關節疼痛。懷孕3個月內的孕婦感染風疹病毒可引起胎兒的先天性風疹綜合癥,導致胎兒畸形的風險很高。
2)風疹怎樣傳播?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空氣飛沫或微滴傳播。家庭內有高度傳播性,風疹病毒還可在母子間垂直傳播,即孕期母體內的病毒通過胎盤侵犯胎兒。
3)怎么預防風疹?
接種麻風/麻風腮疫苗是預防風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8個月時接種第1針麻風,在孩子1歲半-2歲時接種1針麻風腮。
20、腮腺炎
1)什么是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腮腺非化膿性炎癥、腮腺區腫痛為臨床特征。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經系統及各種腺體組織,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2)腮腺炎怎樣傳播?
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早期患者及隱形感染者均為傳染源;颊呷倌[大前7日至腫大后9日約2周時間內,可從唾液中分離出病毒,此時患者具高度傳染性。有腦膜炎表現者能從腦脊液中分離出病毒,無腮腺腫大者的其他器官感染者亦能從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
3)怎么預防腮腺炎?
患者應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由于癥狀開始前數天患者已開始排除病毒,因此預防的重點是應用疫苗對易感者進行主動免疫。
目前有腮腺炎疫苗及含腮腺炎成分的麻疹腮腺炎聯合活疫苗和麻腮風聯合疫苗,接種對象為8月齡以上的易感者。
2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什么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是由腦膜炎奈瑟菌通過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輕型“流腦”只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出現咽痛、咳嗽或輕度發熱等癥狀。典型的“流腦”則表現為急起高熱、頭痛、噴射狀嘔吐、脖子發硬等腦膜刺激癥狀。病菌也可以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癥,皮膚出現紫色的淤點或淤斑。腦膜炎會引起腦部損傷而遺留聽力下降或耳聾、智力低下等后遺癥。該病的病死率高,危險性大,是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傳染病。
冬春季節為流腦發病高峰期,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流腦。
2)流腦怎樣傳播?
腦膜炎奈瑟氏菌主要通過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打噴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隨飛沫進入其他人呼吸道而感染。
3)怎樣預防流腦?
①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地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學校、辦公室或居民家中應做到經常開窗。
②做好防護
兒童應盡量避免與有上述流腦癥狀病人的接觸。
流行季節在人員擁擠的場所內應戴口罩。
如出現發熱、頭痛、嘔吐等癥狀,應佩戴口罩并及時就醫。
③ 最重要的是適時接種流腦疫苗,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腦癥狀。
目前我國流腦疫苗A群多糖疫苗、AC群結合疫苗、AC群多糖疫苗和ACYW135群多糖疫苗。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6個月時接種第1針A群流腦疫苗,間隔3個月后接種第2針A群流腦疫苗或接種AC結合疫苗;在孩子滿3歲、6歲后再各接種1針AC群流腦疫苗或ACYW135群多糖疫苗。
22、流行性乙型腦炎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傳染病,病原經蚊蟲傳播,多在夏秋季節發病。起病急,患者臨床表現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病理反射及腦膜刺激征等為特征,患者癥狀表現不一,重癥病例常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后遺癥,嚴重者導致死亡,乙腦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高,是威脅人群特別是兒童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2)乙腦怎樣傳播?
乙腦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屬于蚊類媒介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受乙腦病毒感染的人和動物通過蚊子叮咬傳播均可成為本病的傳染源。本病最重要的傳染源是豬(主要是幼豬),構成豬→蚊→豬或人的傳播環節。由攜帶乙腦病毒的蚊蟲或其他昆蟲叮咬入體時傳入病毒是構成本病的感染途徑。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絕大多數易感者呈無癥狀的隱性感染,僅有極少數人發病。主要的發病對象是少年兒童。發病者以10歲以下兒童為主。在我省流行季節為7~9月,8月為乙腦高發季節。
3)怎樣預防乙腦?
滅蚊防蚊:滅蚊要強調一個早字,最好在人間乙腦流行前1~2個月開展一次群眾性的滅蚊活動,在農村重點是消滅牲畜棚(特別是豬圈)的蚊蟲。夜間睡覺防止蚊蟲叮咬可用蚊帳,驅蚊劑等,提倡不露宿。黃昏戶外活動應避免蚊蟲叮咬。搞好環境衛生,翻缸倒罐,清除積水,填平洼地等,及時消滅蚊蟲滋生地,早期徹底消滅幼蚊。流行季節宜用蚊帳、蚊香、紗窗等驅蚊、防蚊措施。采取滅蚊措施后,可以降低乙腦發病率。對家庭來講,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防蚊滅蚊手段,是一種有效的預防乙腦的方法。
接種乙腦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預防乙腦的重要措施之一。所有適齡健康兒童均應按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的要求及時接種乙腦疫苗。
目前我國有乙腦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8個月時接種第1劑,滿2歲后再接種1劑乙腦疫苗;滅活疫苗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8個月后接種2劑,2劑次間隔7-10天,滿2歲和6歲后各再接種1劑
23、甲型肝炎
1)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為主要病變并可引起多種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
2)甲肝是怎樣傳播的?
甲肝是我國最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之一,甲肝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即未受感染者攝入了由病毒攜帶者的糞便污染過的食物或水,也可經日常生活接觸或血傳播。。水源性疾病疫情并不常見,往往與受污水污染過或處理不當的水有聯系。人與人之間偶爾接觸不會傳播此病毒,但與感染者密切身體接觸則可能會受感染。血液途徑的傳播方式有使用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以及其他不安全注射行為等。
3)怎樣預防甲肝?
改善環境衛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種疫苗是抵御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①搞好飲食、飲水衛生。不要用新鮮糞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內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不吃不干凈的食物,不喝生水。毛蚶、蛤蜊等水產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生吃瓜果要洗凈。
②注意個人衛生。用肥皂流動水洗雙手、特別是餐前便后。餐具、櫥具、盛裝生、熟食品的器具及其它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做好食具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③及時接種疫苗。甲肝疫苗是預防甲肝的有力武器,大力宣傳,積極推動甲肝疫苗接種工作可有力增強人群的甲肝免疫水平,減少易感人群數量。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間,易感人群(嬰、幼兒、學齡兒童和血清甲肝抗體陰性者)均可接種甲肝疫苗進行主動免疫。與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可接種人血丙種球蛋白和人胎盤血丙種球蛋白以防止發病。
國家已將甲肝疫苗納入了免疫規劃,凡適齡兒童都應及時接種。
正確的接種時間是在孩子滿1歲半時接種1針甲肝減毒活疫苗;或是孩子滿1歲半時接種第1針甲肝滅活疫苗,2歲-2歲半時再接種第2針甲肝滅活疫苗,2針間隔≥6個月。
24、水痘
1)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原發性感染,多見于兒童,臨床特征是同時出現的、全身性丘疹、水皰及結痂。
2)水痘是怎樣傳播的?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亦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用具傳播。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皰疹液中,發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本病傳染性極強,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病人后,也可發生水痘。
3)怎樣預防水痘?
患者應予呼吸道隔離至全部皰疹結痂,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曬等消毒。對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或孕婦等,如有接觸史,可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0.1ml/kg,肌內注射,以減輕病情。
建議無水痘史的成人和青少年應該接種水痘疫苗,易感人群主要是12月齡-12周歲的健康兒童。該疫苗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水痘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預防水痘。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該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控制水痘爆發流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接種時間是12-24月齡接種第1劑,4歲接種第2劑,2劑次接種至少間隔3個月;4-12歲未接種者,應接種2劑次;已接種過1劑者應接種第2 劑,2劑次接種至少間隔3個月。
25、免疫規劃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預防接種工作是衛生事業成效最為顯著、影響最為廣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國預防控制傳染病最主要的手段。通過預防接種,全球已經成功消滅了天花;迄今脊髓灰質炎(脊灰)的發病率下降了99%,包括中國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經實現無脊灰野病毒傳播的目標;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和麻疹導致的發病、致殘與死亡也顯著下降,2003年就避免了200萬因疫苗可預防疾病導致的死亡和60萬乙肝相關死亡(肝硬化和肝癌)。
我國1978年開始實施免疫規劃以來,通過普及兒童免疫,減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3億多人,減少死亡400萬人。2000年我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實施乙肝疫苗接種后,全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歲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因接種疫苗減少乙肝病毒感染者 3000多萬人。乙腦、流腦等發病人數降至歷史最低水平。2007年國家實施擴大免疫規劃,以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將甲肝、流腦、乙腦、麻腮風等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擴大到14種疫苗防15種疾病。
實施計劃免疫30多年以來,我省的免疫規劃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實施預防接種前,全省天花的年最高報告發病率達19.39/10萬、脊髓灰質炎的年最高報告發病率達2.42/10萬、麻疹的年最高報告發病率達1313.47/10萬。流腦、百日咳、甲肝和乙肝的發病也居高不下。通過預防接種,我省于1958年消滅了天花,比全國提前2年。自1978年實施計劃免疫以來,脊灰病例不斷減少,在2000年成功實現了全省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已連續21年無脊灰病例報告。全省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持續控制在較低發病率水平,曾經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百日咳、白喉等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已連續12年無白喉病例報告。麻疹發病較實施計劃免疫前的1978年下降99.68%,流腦、甲肝和乙肝的發病大幅度下降,5歲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下降到1%以下,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的爆發疫情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