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對未來5年河源扎實做好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促進殘疾人就業及其家庭增收、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殘疾人事業、切實加強殘疾人事業保障措施等工作進行了部署,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生活,加快推進河源殘疾人小康進程。
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據第二次抽樣調查河源有20.64萬殘疾人,70%的殘疾人在農村,生活較困難,因此,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生活,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是河源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采取的重要舉措,也是河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增長50%
根據《方案》,今后5年,河源將加大對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到2018年,達到全市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殘疾人小康進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協調、相適應的目標。
在扎實做好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方面,《方案》指出,將加大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幫助殘疾人普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優先保障城鄉殘疾人基本住房,不斷提升殘疾人福利待遇等。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今年已提高至每人1800元,增長50%,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也已提高至每人2400元,增長33%。此外,《方案》還新增了“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經個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這一與以往低保政策不同內容。
《方案》明確要求,要幫助殘疾人普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支付,對城鄉重度殘疾人、精神和智力殘疾人等特困群體,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者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范圍,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對搶救性康復治療和訓練項目及肢體殘疾人假肢矯形器適配,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提高殘疾人康復醫療保障水平。將因病超出家庭經濟負擔能力、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殘疾人,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應急醫療救助支付后仍然困難的,或者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按規定優先給予醫療救助。
優先保障城鄉殘疾人基本住房
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住房困難家庭,納入政府保障性住房和危房改造工程優先保障對象,及時給予住房救助。到2018年,全市殘疾人危房戶改造全面完成。加大殘疾人家庭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力度,當地政府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給予補助,力爭到2020年,全市殘疾人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實現應改盡改。政府保障性住房要針對下肢殘疾人等家庭進行無障礙規劃或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要有適量比例的無障礙住房,在樓層、戶型選擇上給予照顧,并給予租金減免優惠。對已入住沒有配套無障礙設施保障性住房的殘疾人,要根據其需求在建筑設計規范允許的條件下,有針對性提供無障礙改造服務。
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
為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就業及其家庭增收,《方案》提出,河源將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促進殘疾人集中就業,大力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建立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機制,提升殘疾人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水平,全力推進殘疾人精準扶貧,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就業及其家庭增收。其中,河源將積極培育殘疾人集中就業的生產企業和服務企業,到2018年,力爭實現市本級至少建立2個以上、各縣(區)建立1個以上規模化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進一步完善社區康園網絡,為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社區日間托管、職業康復、文體康樂和庇護性就業場所,到2018年,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要建立1個社區康園中心。
落實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政策
《方案》明確,未來5年,河源還將著力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特別是將重點實施6歲前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加快推進全市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建設,并將聽力、言語、智力、肢體(腦癱)殘疾和孤獨癥兒童在定點民辦康復機構康復訓練的資助標準提高到2萬元。同時,根據《方案》,河源還將整合資源,將市博愛學校建設成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使其成為河源特殊教育的實驗基地、指導中心、培訓中心和教學研究中心,提升河源特殊教育水平;落實從學前到高中階段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政策,免收學雜費、課本費;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殘疾家庭學生生活補貼政策、高等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助學政策;各縣(區)要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資助水平,根據實際對殘疾學生提供交通費補助,免除寄宿制學校學生住宿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