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單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報告最新篇

思而思學網

關于帶薪休假,早在多年前已是我國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法》第45條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單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單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報告1】

今年以來,中國官方至少已五次公開強調落實帶薪休假,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相關細則。芙蓉區五里牌街道工會通過走訪轄區企業、職工,對當前企業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情況進行深入調研。調研發現,職工帶薪休假雖然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但事實上,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這些年并沒有如愿得到推廣,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在實際操作中大打折扣,很多企業都沒有很好地貫徹施行,使得帶薪休假成為很多人眼中“寫在紙上的權利”,部分企業更是將其作為一種獎懲手段,與立法初衷不符。

一、非公、私有企業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現狀

帶薪休假應是每個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但在調研時發現,真正實現帶薪休假制度的勞動者不到50%,落實較好的主要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在一些非公、私有企業帶薪休假就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在不少非公、私營企業中,按法律規定休假會被視為“偷懶”、“事業心不強”,很多人想休假卻不敢休。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報告,42.4%的職工“不休或未休完帶薪休假”的原因是“擔心休假影響前途”,據我們調查統計,非公、私有企業不落實職工休假來自雙方,一方面企業方因企業經營難、人手緊張忽視職工正常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職工求職難,擔心休假職位不保主動放棄休假。

二、造成帶薪休假制度落實難的原因分析

非公、私有企業帶薪休假制度落實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講,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意味著用工成本增加,用人單位尤其是民營企業因此缺少推動帶薪休假制度的動力,這些年人力成本的上升更是加重了上述局面。二是單位和職工的地位并不對等。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休假權往往與就業權相互矛盾。職工一旦要求落實休假權,則就業權可能就得不到保障。很多人也不得不吃“啞巴虧”。三是執法監督不到位。盡管有關法律法規對于落實帶薪休假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由于缺乏責任追究條款的細則,規定的處罰力度不夠,并且相關執法部門對用人單位的監督不到位,使得帶薪休假制度難以落實。 四是休假意識方面的原因。對于一部分人來說,觀念制約也是他們有假不休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財富的積累期,加班加點、無私奉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三、對非公、私有企業如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思考

實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關心職工健康、落實社會公共福利制度的一項重要舉措,法律法規又有明文的規定,理應貫徹落實。為此,我們認為應著力從以下四方面加以推進。

1、建議將“帶薪休假”視同為職工應享受的“法定節假日”。應當通過完善立法的形式,在性質上將其視同為職工可享受的“法定節假日”!皫叫菁佟迸c“法定節假日”同樣屬于法律明文規定的休假權利,同樣在不能實現休假時,應支付三倍日工資;兩者的區別在于:帶薪休假是滿足條件的部分職工享受,并且不是固定時點,而是由職工與用人單位協商確定休息時間。以“法定節假日”性質來定位“帶薪休假”,一方面,可以促使用工單位認識到這是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職工視其為理應享有的權利,如此可有效擺脫用人單位推諉、職工壓抑訴求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從保護職工健康權、生命權的角度出發,可以緩解職工“過勞”狀態,避免產生職業壓力癥,甚至“過勞死”。

2、建議更多地賦予勞動者安排帶薪休假的主動權。職工感到“有假難休”的主要癥結是在需要假期時無法得到假期,所以形成科學、合理的帶薪休假安排制度,是解決帶薪休假難以落實的核心,其突破點應該是盡可能賦予勞動者更多的假期安排主動權,努力平衡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和職工的休假支配權。建議可通過完善政策法規的方式從多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完全將安排帶薪休假的主動權交給職工,授權職工提前半個月提出申請,用人單位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一般應予準許;二是用人單位于年初提出框架式的帶薪休假安排方案,由相關部門負責調度落實;三是用人單位制訂較為詳細的職工帶薪休假計劃,或者實行提前一個月預告制,使職工可以根據休假計劃對個人事務預先做出合理安排。

3、建議加重不執行帶薪休假制度的違法責任。一是加重經濟責任。在用人單位折算“休假”時間的“計薪”方式上,應形成就高原則的導向,利用經濟杠桿作用,促進用人單位履行義務。比如,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折算日工資,而不是以“基本工資”為基數;對于實行計件工資的,以“平均每小時工資”乘以“正常工作月的平均日工作時間”為日工資基數。二是加重社會輿論成本?山ⅰ熬W上網下”多渠道舉報監督機制,對勞動監察、勞動仲裁中涉及“帶薪休假”的案件,予以媒體曝光。

4、建議更大程度上發揮工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工會在維護職工最基本的勞動經濟和生活保障權利時,有必要更為重視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在維護職工帶薪休假權利上更好地體現作為。一是推動帶薪休假制度從原則性的“法定權利”轉化為具體的“約定權利”,將如何實現職工的休假權寫入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二是廣泛征求民意,適時組織發動職工為更好地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開展合理化建議。三是將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情況作為勞動法律監督、職代會審議、職工代表巡視的重要內容。

【單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報告2】

近年來,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假日的需求也日益高漲;謴汀拔逡弧遍L假,增加元宵節、重陽節假期等,幾乎成了每年全國兩會代表熱議的話題,并獲得大量網友的支持。那么,人們假日休假狀況怎樣,目前的節假日設置及放假安排是否滿足人們需要,人們對此又有哪些期盼和建議呢?帶著這些問題,在2017年“五一”即將來臨之際,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隨機走訪了189位中山市民。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受訪市民能享受或部分享受到法定節假日,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訪市民未能享受帶薪年休假;市民期盼增加假日天數,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并建議給予地方放假安排權,避免全國統一放假導致的景區游客爆滿和交通擁堵問題。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走訪對象為目前就業且就業滿1年及以上的中山市民。其中,男性占38.6%,女性占61.4%;18-25歲占20.1%,26-35歲占41.8% ,36-45歲占23.8%, 46-55歲占8.5% ,56-60歲占5.8%;政府機關人員占12.2% ,事業單位人員占26.5%,企業人員占29.6%,工商個體戶人員占7.4%,靈活就業人員占10.1%,其他占14.3%。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受訪市民近一年假日享受情況

目前,我國全體公民放假的法定節假日包括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國慶節和中秋節。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也就是說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年休假是普通公民和工作滿一年的公民都有權享受的假日。故本次走訪主要通過了解市民法定節假日和帶薪年休假的休假情況來了解市民整體假日享受狀況。

1.近五成受訪市民全部享受到法定節假日

走訪中,當問及“最近一年,國家法定節假日您是否全部享受到”時,表示全部享受到的受訪市民占47.6%,多數享受到的占27.0%,少數享受到的占12.2% ,除了能享受春節(包括延長享受)其他均未享受到的占7.4%,所有節假日均未享受到的占5.8%。國家法定節假日是公民法定享有的權利,但全部享受到法定節假日的僅接近五成。數據顯示,僅享受春節(包括延長享受)或法定假日均未享受的受訪市民中,68.0%為非政府機關、非事業單位就業人員。可見部分法定節假日不放假情況仍在企業、個體戶等用人單位較大程度上存在。

2.超四成受訪市民全部享受到帶薪年休假

走訪結果顯示,將近八成受訪市民能夠全部或部分享受帶薪年休假,但比起法定節假日,能全部享受到帶薪年休假的受訪市民比例更小些。最近一年,全部享受到帶薪年休假的受訪市民占41.8%,享受一部分的占33.9%,未享受過的占24.3%。近年來,國家加強勞動法實施監督,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比起法律要求,還是差強人意,尤其是在企業、個體戶等用人單位中更難徹底執行。數據顯示,未享受過帶薪年休假的受訪市民73.9%均來自非政府機關、非事業單位。

3.假日或年休假加班只有近三成能得到足額工資補償

我國勞動法規定,國家法定假日加班,帶薪年休假應休未休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平時工資的三倍報酬。但該制度實施情況不容樂觀。走訪數據顯示,在未享受或未全部享受法定節假日或帶薪年休假的受訪市民中,能足額拿到工資補償的占27.6%,部分拿到的占36.2%,未得到工資補償的占36.2%。

(二)受訪市民對放假安排的評價和期盼

1.超七成受訪市民認為假日能滿足或基本滿足需求

適當的節假日休息有助于放松身心,恢復精神和體力,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走訪中,認為目前的放假安排能完全滿足自己休息需求的受訪市民占13.8%,基本滿足的占59.2%,不能滿足的占27.0%。可見,目前國家的放假安排離市民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2.近四成受訪市民贊成放假時調休周末

假日體驗如何,除了與天數有關,與放法也有很大關系。2007年12月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第二次修訂規定,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調借周末形成3天、7天小長假,有利于集中利用假日,更好地安排假日生活,因而獲得不少群眾的支持,但同時,也有不少群眾認為調借周末導致有時連著7天上班,打亂了工作和生活節奏。走訪中,對調借周末形成3天、7天假的放假方式表示滿意的占39.7%,表示不滿意的占24.3%,表示無所謂的占36.0%。

3.五成以上受訪市民認為假日天數少,放假缺乏彈性

當問及目前國家的放假安排存在需改善的地方時,可多選情況下,認為全國統一、缺乏彈性,造成長假旅游景點爆棚、交通擁堵現象的占61.4%;認為假日天數少的占50.8%;認為帶薪年休假得不到落實的占29.1%;其他的占3.2%。

4.近五成受訪市民期盼給予地方放假安排權

而提及對于國家放假安排的期盼或建議時,可多選情況下,建議增加法定假日天數的占52.9%,建議法定節假日國家規定天數和放假月份,具體放假時間由地方安排,減緩景區人流過于集中和交通擁堵問題的占49.7%;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占38.1%;建議允許地方根據自身傳統文化特點設立地方節日,適當放假的占31.2%;建議法定節假日放假不調借周末的占26.5%;其他的占1.6%。

三、有關建議

我國目前法定節假日總計放假11天,而帶薪年休假則根據工作年限分為5天、10天和15天。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法定節假日天數與世界平均天數非常接近,但帶薪年休假與世界平均天數有較大差距,導致我國人們總體休假水平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也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不太匹配。

休息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茖W的休假制度應該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國民享受的假日也會相應增多。近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人們腰包鼓了,對生活水準有了更高的需求,人們期盼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旅游、休閑,自然而然對假日也有了更多的渴求;而假日尤其是長假和小長假也日益成為促進內需、刺激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形成假日經濟和假日文化。滿足人們合理的假日需求,不但可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而且對發展經濟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下,人們期盼更多的節假日,期盼更靈活的放假方式,也期盼帶薪年休假制度能嚴格實施。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積極聽取和應對,對假日設置和放假安排進行進一步完善。

一是按需適時調整“五一”假。針對是否恢復“五一”長假,結合當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考慮其積極和消極影響,權衡利弊,適時調整!拔逡弧遍L假作為曾經的黃金周之一,已然成為人們的集體記憶,恢復“五一”長假是對不少群眾心理預期的回應,且“五一”長假作為年中假,還可以與春節、國慶節前后遙相呼應,讓人們的休假在時段上更均衡。

二是適當增加傳統假日天數。適當延長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假期或增設元宵、重陽假,讓人們能更多地與家人團聚,更多地參與節日活動,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國流動人口數量巨大,由于往返旅途花費時間多,不少群眾在中秋等傳統團聚的節日不能回家團聚,一些離家較遠的群眾,甚至春節都要等好幾年才能回家一次。適當增加傳統假日天數,可以更好地滿足群眾探親、團聚的需求,也能讓鄉愁、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得以保留和傳承。

三是實施彈性的放假方式。法定節假日由國家規定放假天數和放假月份,具體放假時間由各省(直轄市)安排。春節、國慶等長假熱門景點人滿為患、旅游體驗差廣受社會詬病,除了因為長假少,也與全國統一的放假方式有關。我國人口眾多,全國統一放假,熱門景點爆滿幾乎是必然的,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出境游的火熱。實施彈性放假,由各省(直轄市)安排具體放假時間,可以保證在各省市工作不受影響的基礎上較好地緩解節假日景點爆滿和交通擁堵問題。

四是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帶薪休假制度未落實被認為是造成長假人們集中出游的主要原因之一。調查顯示,仍有24.3%的受訪市民未能享受到帶薪年休假。要嚴格實施勞動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在嚴格落實帶薪休假的基礎上,取消調借周末形成3天、7天假的做法,讓人們能夠通過年休假與法定假日連休的辦法更好地安排和享受假日生活。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