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正在折騰
有人說如果愛一個人就讓他當老板,因為做老板就意味著可以人前顯貴;如果恨一個人,就讓他當老板,因為做老板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受罪!多數小老板都感受到,經營企業發展真是讓人一苦二累三憔悴。
小老板苦小老板累,其實是他們自己喜歡受罪。小老板做企業發展干法獨特:第一事必躬親,第二沒事找事。小老板多數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較深,他們能精準把握生命在于運動的意義,并把它活學活用在做生意上,即干企業發展在于折騰。凡是與小老板打過交道的人,下面這些情景一定不陌生吧:
東一個點子,西一個主意;早上搞個政策,晚上出個方案;今天學習海爾,明天師從聯想;本月鼓勵狂飆猛進,下月提倡穩扎穩打;本季度引入職業經理人,下季度老板又親自出馬……總之有事干事,沒事折騰出點事來干。
有感于小老板做企業發展極盡折騰之能事,有人戲言:小老板做企業發展是在進行整瘋運動,要把別人搞瘋,自己先瘋。
折騰是成長的夢想
小老板事業小,夢想大。因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企業發展家的老板也不是好老板!”小老板雖生活在當下,目光卻十分遠大,多數小老板熱情而富有夢想,做大做強做長的愿望十分強烈。這種熱情和夢想本來讓人尊敬,但問題是從小老板到企業發展家是一個艱苦的修行過程,更重要的是小老板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做修行家的料,多數小老板其實并沒為成為修行家做好充分的準備。
因為沒有系統的商業思維,更沒有戰略思想,他們就只好選擇了“試錯”戰略,力圖在不斷的試錯中找到一種優化戰略。具體來說,就是采用機會主義,摸著石頭過河,先探出一只腳試探,一旦踩實了就長驅直入,如果踩不實就立馬撤退。
小老板多是機會論者(把企業發展成功歸為機會,把失敗歸為運氣不好),所以總是帶著顯微鏡和望遠鏡找機會。由于市場的復雜性和自身知識技能的缺陷,企業發展小老板一般沒有能把市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慧眼,有的只是化繁為簡而且實用的辦法——運用模仿和跟進,從更嚴格意義上說,叫湊熱鬧。小老板做生意就像找飯館,哪兒熱鬧往哪兒湊,哪兒人多往哪兒趕。小老板最喜歡看行業分析報告,只要哪個行業一熱鬧,小老板就一定要摻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
小老板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別人賺錢,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心里就不舒服,而且一定認為別人比自己賺得多,自己也必須去分一杯羹。因此,他們總是四處出擊,渴望東方亮西方也亮,天上不僅要有星星還要有月亮。
機會主義的核心是主動出擊,試錯法的關鍵是什么方法都敢想敢試。不過問題是,在實踐中摸索成本比較高,犯錯誤的概率比較大,而小老板一般都是底子薄身子軟經不起折磨,必須小心謹慎見勢不對立即撤退。因此,“變”就成為小老板做企業發展唯一的“不變”,由于變得太多、太快,很多時候自己都搞不清東南西北了。歸根結底,試錯法不僅是一種折騰,還是折磨,不僅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折騰是管理的路徑
小老板做企業發展雖然經營管理粗放,但卻講實用與實效。小老板也通常自我感覺良好,只是一接觸外在的世界,就立刻會覺得自己特別原始,看到別的公司的規章制度一大堆、流程規則一整套,一比三分低,覺得建規章定制度成了當務之急。“拿來主義”是小老板的生存之道,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把海爾的日清日高、聯想的戰略管理、華為的群狼戰法統統據為己有,最后匯集成了一部三不像而且無法實施的管理大全。
本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運營做得好好的,偏偏聽完什么“專家”的講座或看完某“名家”的名著后就覺得自己很危險,強烈的變革之心油然而生,企業發展立即想進行企業發展再造:基礎管理平臺還沒建立,就華而不實地引入矩陣管理;產品說明書還沒寫規范,就心急火燎進行品牌管理;明天的早餐還沒有著落,就好高騖遠地搞戰略規劃。總之,在小老板眼里,制度就是一個筐,只要自己覺得是好,什么都往里面裝。但企業發展下屬們卻不這么認為:張三感覺無所適從,李四搞不明白,王麻子感到很迷糊。結果,小老板的制度要么無法執行,要么經過一番折騰后又改回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