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中國愿意與沿線國家一道,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再現古絲綢之路曾經的榮耀與輝煌,共同鑄就團結、發展、繁榮、文明的希望之夢。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學習一帶一路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篇一:學習一帶一路的心得體會
*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旨在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3年多來,“一帶一路”相關合作穩步推進,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現在,“一帶一路”建設處在全面推進的關鍵節點,我們主辦高峰論壇就是要總結過去、規劃未來。
“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倡,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是各國共同受益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舉措。它抓住互聯互通這個關鍵環節,聚焦經濟合作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契合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的需要。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突出務實合作、互利共贏,一步一個腳印,把中國發展同相關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把各自發展戰略和合作規劃有機對接,擴大地區投資和內需,增加就業,減少貧困,從而帶動提升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形成廣泛國際合作共識。聯合國大會、安理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有關決議或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互聯互通網絡逐步成型,貿易投資大幅增長,重要項目合作穩步實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獲。亞投行、絲路基金的成立為金融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中歐班列馳騁在廣袤的亞歐大陸,運載的是琳瑯滿目的貨物,聯通的是亞歐國家的市場需求,架起的是沿線國家人民的友誼橋梁,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共建“一帶一路”是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事業,為增進各國民眾福祉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成果正在惠及世界。
2017年1月17日。*主席在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宣布,2017年5月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國內和國際社會對高峰論壇十分關注。
篇二:學習一帶一路的心得體會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財政部配合有關部門逐步擴大對外援助支持力度,安排實施了一批公路、鐵路、光纜、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有力促進了受援國的經濟和民生事業發展。同時,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境外人民幣專項貸款、多雙邊產能合作專項貸款等方式,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能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項目。
“‘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巨大,單靠政府投資滿足不了需要。”肖捷表示,在這方面,財政部一直堅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注重發揮好政府的作用。“實際上,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建設的潛力巨大。如果政府有關部門做好引導服務工作,提高政策透明度,除我國各類投資主體將積極參與外,沿線國家各類投資主體也將積極參與進來,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肖捷認為,在充分調動國內外各類投資主體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切實推進金融創新,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構建多邊多元的融資機制。多邊開發機構在發展融資方面經驗豐富,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中方已與有關多邊開發機構達成共識,共同加大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項目的支持力度。
肖捷介紹,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財政部、人民銀行將共同主辦“促進資金融通”的平行主題會議,會議主題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代表們將著重梳理近年來“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實踐和經驗,分析機遇和挑戰,進一步凝聚共識,推動構建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融資體系,更好地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融資支持。
篇三:學習一帶一路的心得體會
在視察哈薩克斯坦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今年“兩會”國家又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規劃,面臨又一次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學院緊緊抓著這次機遇,努力為打造教育文化中心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未來,雖然面臨種種挑戰,但是我們XX發展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學院要抓住這次發展的大好機遇,快速實現我院“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奮斗目標。同時我們后勤也迎來了大發展。作為保障學院教育教學正常運行的服務部門,我們有信心為學院的發展發揮好“管家”職責,也將為學院發展做好獻言獻策的作用,同時也使學院后勤工作上臺階、上水平而努力奮斗。
通過學習,我們后勤全體員工一致認為要抓住發展機遇,創造條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爭取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項目已經完成了國內所有審批程序,自治區發改委已經下達了項目批復,建筑面積X平米,總投資X萬元。
XX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建設,將顯著改善學院教育教學環境,能夠緩解學院教室、實訓室不足、多媒體教室短缺等現狀。為學院教學及培訓擴大規模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抓住發展機遇,擴大基礎設施建設
組織人力,積極申報項目,準備新建中亞國際農業交流中心,項目規劃方案總投資X億元。項目建成后,中亞五國將對我國的農業技術、生產模式、農產品轉化等農業技術培訓方面產生較強的需求,為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培養適應合作專業建設的國際化師資奠定基礎。
3、申請自治區財政專項資金,新建學院教學主樓
4、籌措資金,完善基礎設施
目前,學院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不能滿足未來學院發展的需要。因此,學院需擴大校內基礎設施,現有的設施急需改善維修,如:學院衛生間改造、圖書館粉刷、宿舍樓粉刷等。努力解決學院“冷、漏、破、舊”等現象。
5、加強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繼續落實“優質、高效、快捷、周到”的后勤服務理念。進一步做好服務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師生滿意度為目標,著力解決冷、漏、破、舊等現象,為學院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總體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