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即修養身心,面對這個清正的中國語詞,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流傳千百年的兩句為官為文的兩大信條,其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嚴以修身,嚴字當頭;三嚴三實,修身為先。強調的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往今來的執政者之所以有著比普通百姓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如果放棄對于自身的修養和約束,便難以更好地服務于百姓。修身的過程,仿佛是一棵大樹的養成,根本在于沃土,境界在于高天,強勁樹干、蔭福百姓才能真正一任風雨。
中國夢,其實是中國理想的時代化表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市場經濟逐步讓百姓脫貧脫困,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但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轉型期的社會矛盾、社會現象、社會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十八大以來,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正是以“問題倒逼機制”來處理深層次矛盾,面對紛紛擾擾的社會現實,如何從浮躁回歸理性,完成幸福和諧美麗的中國夢想之旅,這就需要加強執政者的修養做起。
夢想絕非空談,理想必須照進現實,試想一個沒有夢想、沒有理想的國度,何談民族復興。上有國家,下有百姓,執政者是毫無疑問的中流砥柱,他們像是人民大會堂前的巨大的柱石,又像是普通鄉村院落中支撐房屋的每一根木柱,無柱不立,無梁不穩,領導干部是理所當然的國家棟梁。
我們經常說軍民魚水情,唐代的魏征將官民的關系水與舟的關系,“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懲治貪官,人們經常會說“人心大快,民心大快”,其實官民矛盾并非天生,也非固有,歷朝歷代,總會有清官,也會有貪官,官總要有人來當,當官是為民做主,為謀眾人之事。官民矛盾并非民眾對于官員本身存在的偏見,而是貪官引發的民怨。
腐敗也并非源于根部,而是在面對權力和誘惑時發生的嘩變。每個官員的背景、出身、晉升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許多人原本因為優秀走上仕途,因為能力獲得升遷,但是面對種種誘惑時,沒有抵擋住人情世故,沒有拒絕掉腐化墮落,導致最終的腐化。
因此,修身當嚴,修身必須貫穿于始終,修身是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與公眾的情感紐帶,貪戀于利益,癡迷于權力,覬覦著位子的人,久病不醫遲早釀成大禍。
嚴以修身,不僅是傳統執政理想的境界與根本的回歸,更有著群眾路線實踐教育之下的新的內涵,“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落實為自覺的行動,才能真正海闊天空,注重修身的官員,不僅有著自我的理想與境界,也是百姓的愿望與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