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涉企服務,轉變政府職能,提升行政效能,規范工作行為,持續推動工作進程。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1】
為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豫政〔2017〕30號)精神,做強我市現代流通產業,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內貿流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問題導向與超前謀劃相結合、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加快法治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治理體系,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內貿流通發展方式轉變,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規則健全、競爭有序、監管有力、城鄉一體、內外融合、暢通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和統一開放、創新驅動、穩定運行、規范協調的內貿流通體制機制,流通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流通主體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法治化營商環境更加完善,流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更加突出,戰略地位更加重要。
三、工作任務
(一)統籌規劃全市流通網絡。將內貿流通納入市、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做好流通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的銜接工作。統籌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各類用地指標,保障流通業發展用地。市、縣(區)制(修)訂相關規劃時要征求當地流通主管部門意見,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時要與商業網點規劃相銜接。探索建立跨區域流通設施規劃編制協調機制和相關部門之間規劃銜接機制,推動規劃對接、政策聯動和資源共享。加強市級商業網點規劃修編工作,完成縣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啟動縣級以下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加快城鄉流通網絡一體化,統籌規劃城鄉商業網點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設施利用效率和商業服務便利化水平,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渠道。整合商務、供銷、郵政等各方面資源,加強農村地區商業網點建設。加強對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市場建設的支持,保障居民基本商業服務需要。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各轄區政府,責任單位排第一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力爭在“十三五”末期建成立足信陽、服務鄂豫皖的區域性電商物流中心、冷鏈物流中心、區域性家具家居與小商品行業區域性物流組織與服務中心,把信陽打造成為輻射全國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城市。依托區域網倉和便捷的鐵路、空港、公路等綜合交通條件,創新流通模式,積極發展鐵路快件、空港快件和公路快遞業務,深入挖掘周邊地區城市和農村電商市場,實現線上商流與物流聯動發展,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區域性電商物流,建成全國電商區域網倉和快件物流分撥中心。依托本地和周邊地區龐大的農產品資源,在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建設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和冷鏈倉儲中心,大力發展果蔬、生鮮、醫藥等冷鏈物流,設立農產品冷鏈產業發展基金,拓寬冷鏈產業融資渠道,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區域性冷鏈物流示范區。依托家居小鎮產業園生產與貿易基地建設和金牛產業集聚區義烏小商品加工與貿易基地,探索“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流通”新模式,配套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加強大型物流節點和公共物流配送設施系統性布局、協同性建設,提高物流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堅持“雙核驅動、軸帶(三軸兩帶)聯動、多點互動”的發展布局(“雙核”指兩大核心發展區,即信陽市區中心、潢川縣次中心;“軸帶”指“三軸兩帶”,即沿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滬陜高速沿線三大發展軸),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鐵路站場、機場、港口等區域布局物流園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倉儲設施;“多點”指根據功能定位不同,將物流節點按產業聚集區、物流園區、配送中心、末端節點四級進行布局,突出各節點差異化發展和節點間互聯互通。以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潢川物流產業集聚區、信陽空港物流園、淮濱港物流園四大綜合服務型物流節點為重點,以羊山、工業城和上天梯物流中心三大物流中心為補充,構建信陽市域物流節點空間布局。加快構建縣(區)、鄉鎮、村物流節點網絡,探索城鄉一體化配送模式,建設服務連鎖經營和網絡銷售的跨區域配送中心,逐步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物流管理中心、市商務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各轄區政府
(三)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以信陽市城區為中心,以羅山、光山、商城等縣為支撐,構建覆蓋全市、聯通周邊省市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流通骨干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直銷配送,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農批零對接。完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農產品冷鏈標準化示范工作,支持預冷、加工、儲存、運輸、配送等設施建設,形成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建設分級、包裝等產地集配中心,加快農產品零售網點企業化經營、集群式發展。推進全市農產品市場電子結算工作,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各轄區政府
(四)加快基礎性流通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便民菜店等建設。落實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政策。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優先保障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和家政、養老、再生資源回收等設施用地需求。對因城市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需拆除的菜市場實行“拆一補一”政策。依法加強流通業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義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閑置浪費。實施“兩個服務中心”工程,到2020年,實現城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鄉鎮商貿服務中心全覆蓋。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房產管理中心、市商務局、各轄區政府
(五)構建開放融合一體的流通新格局。鼓勵企業在境外建設商貿物流型經貿合作區,支持和鼓勵企業構建自有國際市場營銷網絡、渠道,建立商品城、商品銷售中心等,重點扶持具有一定規模實力、品牌優勢和市場基礎的大型企業集團、行業骨干企業、出口創匯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設立貿易公司、建立和開展其他形式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提升互聯網信息服務國際化水平。支持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整合進口和國內流通業務,經營代理國外品牌消費品,建設自營銷售平臺,繁榮高端消費市場。進一步提高內貿流通領域對外開放水平,鼓勵外資投向共同配送、連鎖配送以及鮮活農產品配送等現代物流服務領域。更加注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商業模式,吸引跨國公司在信陽設立采購、營銷等功能性區域中心。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外匯管理局、信陽海關
(六)大力發展流通新業態。積極開展電子商務進社區試點建設,整合供給渠道和服務資源,涵蓋網訂店取店送、代購代收代付、智能收取、生活服務預訂等個性定制功能,搭建居民消費、社區服務的網上通道,實現居民生活需求快速響應、自動銜接。 整合商務、郵政、供銷、煙草、新華書店等系統農村服務網點資源,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大型流通企業和物流企業建設改造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雙向流通體系。積極實施“互聯網+外貿”,以與武漢網來云商合作為引領,支持零售業企業線上線下結合,發展跨境網絡零售。搶抓我市成為中國(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第二階段推廣實施城市的機遇期,引導企業主動對接全省跨境電子商務“單一窗口”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發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合作。全力服務信陽保稅物流中心(B)型倉創建工作,加快明港機場的投入使用,推動跨境B2B、海外O2O、跨境海外倉、跨境B2C一般模式和保稅模式等全方位、多模式、多層次的探索和嘗試,提升我市外貿進出口水平。鼓勵傳統商貿企業依托現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全面“觸電上網”,實現采購、庫存、銷售、配送等全流程商業活動的電子化。鼓勵專業批發市場和日用消費品交易經營戶依托實體產業和資源優勢,在廣大第三方平臺上全面鋪開,實現實體市場與網上市場無縫對接,推動實體市場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轄區政府
(七)推廣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新模式。倡導綠色流通、循環消費,落實商貿流通領域環保標準、綠色商品認證制度和標準。引導流通企業與綠色低碳商品生產企業(基地)對接,擴大綠色商品采購和銷售規模,推廣綠色包裝和綠色物流,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加快包括廢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報廢處理等內容的逆向物流體系建設。支持節能設備設施、廢棄物回收、冷鏈物流、智能配送等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工藝及裝備在流通企業推廣應用,培育一批綠色市場、綠色商場和綠色飯店。鼓勵舊貨市場規范發展,促進二手商品流通。支持二手車交易市場、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升級改造,加快老舊汽車淘汰進程。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
(八)增強內貿流通創新支撐能力。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對流通企業兼并重組和初創期成長型中小流通企業創新創業的支持。鼓勵流通企業通過股市、債市等資本市場融資。大力發展適合商貿流通行業特點的互助擔保融資、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以及動產、倉單、商鋪經營權質押融資,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依法合規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支持利用創業擔保貸款扶持中小流通企業發展。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引導融資租賃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落實國家對中小商貿企業的融資性擔保保費和內貿信用險等財政支持政策,充分利用金融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對小微商貿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債務融資工具且符合獎補條件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發行費補助。健全支撐服務體系,推動現代物流、在線支付等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基地為電子商務創業人員提供場地支持和孵化服務,加強校企合作、商學結合,探索實訓式、公司式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引進電子商務人才。完善創新成果交易機制,積極發展各類商貿服務交易平臺。鼓勵各類投資者參與國有流通企業改制重組,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非公有資本和國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進內貿流通領域混合所有制發展。按照主體自愿的原則,引導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質監局
(九)加大創新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加大對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強化執法維權機制創新和執法協作,組織專項執法打假行動。加大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力度,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培訓和法律咨詢服務。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公安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十)豐富現代商業文化內涵。弘揚誠信文化,加強以誠信興商為主要內容的商業文化建設,推動現代商業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擴大品質消費。促進傳統節慶、民俗文化消費,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費文化。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促進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勵商品創意設計創新,提升消費品附加值。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培育和發展品牌消費集聚區,提升商業設施和商業街區的文化底蘊,有條件的縣區要建設完善旅游服務設施,培育一批商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品牌商業街區,形成一批多功能、多層次的現代商品交易市場集群。打造一批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商業綜合體。到2020年,培育10家品牌消費集聚區,力爭年經營總規模達到100億元。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十一)完善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分析。探索利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運行的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提高公共信息服務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推進部門間信息資源交換與整合,加快信息共享和信息資源開放,建立政府與社會緊密互動的大數據采集機制,形成高效率的內貿流通綜合數據平臺。夯實內貿流通統計基層基礎,擴大典型企業覆蓋面,完善考評制度,穩定統計監測隊伍。完善行業統計監測制度,建立完善電子商務、服務消費等統計調查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鼓勵內貿流通行業中介組織研發大數據公共服務產品,服務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和大數據產業發展。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統計局
(十二)完善市場應急調控機制。健全突發事件市場應急保供預案,制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情況下市場應急保供預案和措施,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應急供應保障機制。構建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建立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健全冬春蔬菜儲備機制。完善儲備商品定期檢查檢驗制度,確保儲備安全。推廣商業儲備模式,推進商業儲備市場化運作和儲備主體多元化。建設應急商品數據庫,及時掌握相關應急商品產銷和庫存情況,保障信息傳導暢通和組織調度科學有序。實施應急保供重點聯系企業動態管理,保持合理庫存水平,增強投放力量,合理規劃設置應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網點。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畜牧局、市政府應急辦
(十三)建設重要商品追溯體系。研究制定加快推進我市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以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稀土產品以及其他對消費者生命健康有較大影響的商品為重點,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設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種,保障基本消費。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級建設、屬地管理的原則,建設重要商品追溯體系,推動跨部門、跨地區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形成上下一體、協同運作的管理體制。加大重要商品追溯大數據分析與智能化應用力度,發揮商品追溯信息在事中事后監管、行業發展、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綜合服務作用。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十四)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全面落實國家及河南省流通領域各項法律、法規,強化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電子商務促進等法律制度落實。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的配套法規制度建設,規范市場競爭和監管執法行為。對內貿流通領域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的現行地方性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及時予以修訂或廢止。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商務局
(十五)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商務領域市場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方式,堅持常態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推進商務領域綜合執法,加強市、縣級商務綜合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監管重心下移,執法力量向監管一線傾斜。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健全舉報投訴服務網絡,完善受理、辦理、轉辦和督辦機制。全面實施商務領域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規范監管體系運行。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實現市、縣信息共享平臺互聯互通,完善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案情通報和案件移送、執法辦案協作和區域聯動機制。完善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和流通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相關信息在“信用中國”“信用河南”“信用信陽”及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加強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監管執法中的應用。加強市場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專業機構的合作,引入社會監督力量。創新電子商務監管模式,健全消費者維權和交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對網絡商品交易網站和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監管,依法打擊電子商務領域侵權假冒、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十六)加強流通標準化建設。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實施力度,鼓勵參與制定商貿物流、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務等重點領域省級地方標準和經營行為規范。建立政府支持引導、社會中介組織推動、骨干企業示范應用的內貿流通標準實施應用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和企業參與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推動建立經營場所服務標準公開公示制度,引導流通企業以標準為依據規范服務、交易和管理行為。建立重點標準實施監督和評價制度,加強標準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準入、執法監督等行政管理中的應用。
責任單位:市質監局
(十七)加快流通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機制,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推動流通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并納入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業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對商業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管理。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異常名錄、誠信建設“紅黑榜”發布制度及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依法向社會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建立市場化綜合信用評價機制,推動批發零售、商貿物流、住宿餐飲及居民服務等行業完善信用記錄和信用檔案,建立以交易信息為基礎的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引導商品交易市場、物流園區以及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建立入駐商戶信用評價機制,鼓勵按照信用級別向入駐商戶提供差別化的信用服務。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評價機制,加快發展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保險、商業保理等信用服務行業,創新信用產品和服務。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會員企業信用檔案,推動具有上下游產業關系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商務局
(十八)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破除各類市場壁壘,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禁止實行地區封鎖,禁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關系,禁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置不合理的交易條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涉及內貿流通領域審批、備案等行政職權,對保留的審批事項,進一步優化流程、簡化環節,推行行政審批“一個窗口”受理。推行內貿流通領域負面清單制度。公布并實時更新內貿流通涉企收費目錄清單。規范對內貿流通企業的檢查和各類年審、年檢,制止各類亂收費、亂罰款和亂攤派等增加企業不合理負擔、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鼓勵先行先試,開展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加快全市流通現代化進程。
責任單位:市物價辦、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商務局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機構。市政府成立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副市長李正軍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杰、市商務局局長王亞玲任副組長,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應急辦、市政府金融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物價辦、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畜牧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質監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房產管理中心、市供銷社、市物流管理中心、信陽海關、人行信陽中心支行、市知識產權局、市外匯管理局、市“雙打”辦、各轄區政府(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王亞玲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嚴格落實相關法律制度。嚴格落實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電子商務促進等法律法規及流通設施建設、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維護、流通行業發展和市場監管等基本制度,規范相關參與方行為,推動建立公平、透明的行業規則。
(三)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加大對流通領域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支持,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更多投資流通創新領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流通企業融資渠道。發揮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等行業作用,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積極扶持符合條件的中小流通企業。
(四)建立健全部門協作機制。商務主管部門要履行好內貿流通領域綜合統籌職責,加強與有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內貿流通領域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落實支持和鼓勵內貿流通領域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加快發展,提升行業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參與相關行業規劃、行業標準制定以及行業數據統計等事務。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強化屬地責任,切實加強對本轄區內貿流通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出臺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
【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2】
為深入貫徹《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7〕95號)精神,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內貿流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建設大市場、發展大流通的要求。加快法治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商貿活市”戰略,以流通產業和互聯網融合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全面提升我市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增強商貿流通業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和先導性引領作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化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促進流通主體公平競爭,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堅持轉變政府職能,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能力。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推進信息公開和共享。
堅持創新轉型,增強企業競爭力。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創新發展模式、營銷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加快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推動線下線上融合發展,提升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保障發展。健全內貿流通地方性法規、規章、標準、信用等制度體系,提升監管執法效能,依法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加快建設法治市場。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規則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暢通高效的內貿流通體系和比較完善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立完善統一開放、創新驅動、穩定運行、依法經營、協調高效的內貿流通體制,商業流通網絡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廣泛應用,培育5?10個核心競爭力強、業態先進、具有一定實力引領內貿流通加快發展的企業集團,引進3?5家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入駐我市,以新的發展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手段,促進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充分發揮商貿流通業在精準扶貧和經濟轉型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重點任務
加快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政策銜接爭取,推動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任務的全面落實。
(一)進一步完善統一的內貿流通市場體系。
1.加快融入全國流通網,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1)積極融入大流通網絡建設。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國家推進大流通網絡建設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區域市場一體化有利時機,積極融入西安?蘭州?成都?烏魯木齊流通產業集聚帶,充分發揮天水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城市的作用,著力提升消費集聚、產業服務、民生保障功能,構建生產流通相互促進發展,把天水內貿流通業打造成聯通全國、面向世界,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開放型、市場化、社會化、現代化區域商貿中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完善流通網絡布局。按照《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依托隴海蘭新沿線流通大通道,緊緊抓住關中??天水經濟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開發和省上實施交通建設“東部大會戰”等戰略機遇,按照“規劃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構建大樞紐、發展大流通”的思路,加快提升縣區流通網絡連接功能,提供基礎服務,推動全市流通業發展。依托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科學合理布局我市與周邊城市農產品流通網絡,形成公益性與市場化相結合,周邊城市網絡與我市區域網絡相結合,實體網絡與虛擬網絡相結合,批發網絡與零售網絡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農業局等)
2.破除地區封鎖,降低流通成本。
(1)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證照和資質、資格審批,為內貿流通企業降門檻、除障礙。凡沒有市政府明確規定必須由市級行政主管部門承擔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下放到縣區,堅持“非禁即準”、“非限即許”的原則,支持外地商品和服務以及經營者進入本地市場,對已設有甘肅總部的連鎖企業,如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在我市從事經營時不再注冊獨立法人。加強跨區域合作事項溝通協商,探索建立區域合作利益分享機制。(責任單位: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
(2)加強反壟斷執法,強化日常監管,嚴厲查處經營者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健全舉報投訴辦理和違法行為曝光機制,強化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禁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全面貫徹落實零售業、供應商公平交易行為規范及相關制度,禁止以任何理由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不合理的交易條件,規范零售商和供應商交易關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3.努力促進流通網絡建設,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1)加快城鄉流通網絡一體化建設。積極推動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公益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及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重點抓好“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等重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縣鄉便民市場建設。圍繞商品配送中心覆蓋到縣區,農貿市場覆蓋到重點鄉鎮,農家店和村級綜合商貿服務社覆蓋到行政村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縣鄉流通網絡建設。加強城鄉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和修編,完善商業網點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設施利用效率和商業服務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務、供銷、郵政等各方面資源,加強農村商業網點建設,保障居民基本商業服務需求。加大快遞下鄉的扶持力度,利用政府補貼,支持快遞公司在邊遠鄉鎮設立網點,為群眾提供便利優質服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等)
(2)創新現代服務業規劃實施機制。科學編制全市內貿流通總體規劃。各縣區政府要將內貿流通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本縣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相銜接,確保依法依規推進流通設施建設。商業網點的新建、改擴建以及改變現有商業網點用途,必須符合城鄉規劃。對公益性批發市場、現代物流項目及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規劃、流通基礎設施規劃中要予以支持。將流通體系建設納入新型城鎮化規劃,切實保障建設用地。在制修訂相關規劃時應充分征求本行政區域流通主管部門的意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
(二)健全完善開放的內貿流通發展體系。
1.構建開放融合的流通體系,打造內外貿發展平臺。
(1)進一步擴大內貿流通領域對外開放。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放開商貿物流等領域外資準入相關政策,進一步優化內貿流通領域吸引外資的環境,鼓勵外資投向共同配送、連鎖配送以及鮮活農產品配送等現代物流服務領域,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物流服務品牌。注重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的商品流通模式、經營服務方式、經營管理經驗、商業模式和知名品牌,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采購、營銷等功能性區域中心。鼓勵我市企業利用外資進行改組改造,改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等)
(2)加快向西開放步伐。立足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以沿線國家為重點,支持我市流通企業投資建設境外營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絡,推動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跨境供應鏈體系。支持市內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流通企業到境外開店設場,培育國際化品牌。鼓勵流通企業與制造企業聯合“走出去”,積極建設“海外倉”,促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提升互聯網信息服務國際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等)
(3)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加快內外貿流通企業重組和合作,把內貿企業的經營設施、網絡渠道、客戶資源,經營管理人才等優勢與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優勢有機結合,逐步形成連通國內外市場的流通網絡,促進我市優勢特色產品出口。盡快設立天水海關,建立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海關特殊監管場所,鼓勵我市流通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設立采購中心、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享受海關特殊監管區優惠政策。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流通企業,可優先享受培育龍頭骨干流通企業的扶持政策,各項促進流通業發展和外經貿發展的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等)
(4)創新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鼓勵支持發展名優新特產品展會,培育農產品專業展會,構建多種類型的國內外合作橋梁和紐帶,努力將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花牛蘋果展銷會等重點展會打造成內外貿結合、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會展平臺。合理布局建設大型商品交易市場,把天水商貿城打造成與國內外接軌的高端商品交易市場,建設一批連接國際國內市場、運行規范有序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促進國內外市場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市農業局、市科技局、蘭州海關天水監管組、市國稅局、天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相關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
2.完善流通設施建設管理體系,加強流通領域重點基礎設施建設。
(1)創新基礎性流通設施建設模式。加快天水商貿城建設和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用足用好中央支持資金和省級配套資金,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初步建立起覆蓋重要集散地、銷地和產地聯通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在探索建立公益性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投資保障、運營管理和政府監管等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利用3?5年的時間,實現公益性市場建設縣區全覆蓋。探索采取設立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基金、政府參股等模式,強化公益性功能的約束機制,發揮公益性流通設施和骨干流通企業在滿足消費需求、保障市場穩定、提高應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供銷社等)
(2)進一步落實微利經營的流通設施建設保障制度。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政策,優先保障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和家政、養老、再生資源回收等設施用地需求。加強大型物流節點和公共物流配送設施系統性布局、協同性建設,提升物流配送的集約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委革、市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等)
(3)改進市場化商業設施建設引導方式。支持有條件的縣區開展城市商業面積監測預警,定期發布大型商業設施供給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引導大型實體和網絡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避免盲目重復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建設局等)
(三)提升內貿流通創新驅動水平.
1.強化內貿流通創新的市場導向。
(1)推動新興流通方式創新。積極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加快流通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突出主體創新,培育壯大本土電商特色平臺,采用線上線下融合、本地納稅模式,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狠抓應用創新、引導電子商務企業拓展服務領域,在工業、農業、商貿、金融業、旅游業、物流業以及文化教育等重點領域,積極鼓勵本地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引導本地優勢企業以自主品牌為支撐,發揮營銷網絡優勢,積極入駐網上交易平臺,引導有條件的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平臺手段拓寬采購、銷售渠道,創新經營方式,優化供應鏈。落實全市電商扶貧計劃,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支持縣區和電商企業打造各具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鏈,開辟農產品流通新渠道。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以縣區電商中心為支撐,以鄉鎮電子商務站為載體,培育發展多元化的農村電子商務,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服務網絡,依據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采取“企業+基地+網點”或“協會+合作+網點”的模式,大力發展農產品網絡經營和訂單農業,拓展我市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擴大特色農產品銷售規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農業局、市扶貧辦、市供銷社等)
(2)推動傳統流通企業轉型模式創新。鼓勵零售企業改變引廠進店、出租柜臺等經營模式,實行深度聯營,通過集中采購、買斷經營、開發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營比例,鼓勵流通企業通過兼并、特許經營等方式,擴大連鎖經營規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探索“互聯網+”傳統百貨業模式,鼓勵流通企業發揮線下實體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實現優勢互補。支持流通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創新服務模式,提供網訂店取、網訂店送、上門服務、社區配送等各類便民服務。推動流通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供應鏈管理,鼓勵向設計、研發、生產環節延伸,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協同,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引導各類批發市場自建網絡交易平臺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經營,推動實體市場與網絡市場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支持利用物聯網等技術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車源、貨源和物流服務等信息高效匹配,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物流社會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創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鼓勵綠色商品消費,引導流通企業擴大綠色商品采購和銷售,推行綠色包裝和綠色物流。鼓勵舊貨市場規范發展,促進二手商品流通。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清運處理網絡體系融合,促進商貿流通網絡與逆向物流體系(商品廢棄后,經消費端回到供應端的活動及過程,包括廢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報廢處理等)共享。對列入國家推廣目錄的內貿流通領域節能節水和環保技術、產品等給予支持。引導流通企業加快設施設備節能環保改造。(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農業局、市扶貧辦、市環保局等)
(4)創新文化培育傳播形式。強化以誠信興商為主的商業文化建設,加強對內貿流通領域傳統技藝保護,支持中華老字號創新發展,促進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勵商品創意設計創新,支持消費類產品提升新產品設計和研發能力,以創意設計增加消費品附加值。提升商業設施的文化內涵,引導流通企業在商品陳列、商場裝飾、環境營造等方面突出創意特色,增加商業設施和商業街區的文化底蘊,推動現代商業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擴大傳統節慶、民俗文化消費,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費環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四)進一步增強內貿流通創新支撐能力。
1.完善財稅支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相關項目資金支持,切實做到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將國家服務業發展資金和省級商貿流通業發展資金重點投向建設和改造公益性流通設施,農產品市場及農村流通體系等重點大項目。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更多投資流通創新領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流通企業融資渠道,支持有條件的流通企業上市融資、開展動產、倉單、商輔經營權等質押融資,積極發展園區融資、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等新的融資業務,完善流通企業融資模式,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揮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典當等行業作用。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積極扶持符合條件的中小流通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等)
2.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強化支撐要素。
(1)推動現代物流、在線支持等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扶持和引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整合全市特色品牌和優質產品資源,配套發展倉儲、物流等服務業,力求做到“市有園區、縣有中心、鄉有門店、村有點”。整合利用各種資源,優化物流配送布局,進一步促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鄉鎮配送中心建設,逐年規劃符合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結合萬村千鄉店建設和重點社區建設搞好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點,發展與電子認證、網絡交易、在線支付協同運作的物流配送服務,有效支撐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展發革改委等)
(2)加強專業化物流信息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導物流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電子商務企業與物流企業數據庫系統的互聯互通,增強物流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協同性。鼓勵現有物流企業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增強供應鏈協同保障能力。鼓勵支持郵政物流企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推行到村入戶服務體系,采取運費補貼等方式,加強對農村網店的物流保障和支撐。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基地為電子商務創業人員及快遞企業提供場地支持和孵化服務,加快建設天水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和天水市眾創空間暨電子商務中心,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區),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創建工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政府等)
(3)支持發展校企合作、商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把引進培養商務高端人才與培養技能支撐人才有機結合起來,在落實現有各項人才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針對電子商務人才特點,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電子商務培訓工作方案》,加強與淘寶大學(甘肅)、天水市電子商務學院、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以培養電子商務實際操作人員為重點,通過建立基地、聯合辦學、長短期培訓等各種有效方式,開展電子商務應用管理和實訓操作培訓,加速形成學用結合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利用社會力量探索建立電子商務網絡學校開展網上培訓,建立后備人才儲備庫,支持專業化創新服務機構發展,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天水師范學院等)
(4)完善創新發展交易機制。大力發展各類商貿服務交易平臺,支持縣區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定位清晰的天水特產網上銷售平臺。規范發展團購,引進知名團購平臺,將全市星級以上賓館、酒店、知名特色店和風景區納入平臺,讓境內外消費者享受團購優惠消費。選擇應用電子商務規范化水平高和強的骨干企業,研究推廣成熟運作模式,帶動市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管理水平,規范經營行為,推動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3.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
打破地域、行業界線,消除行業壟斷,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以資本為紐帶,加快發展內貿流通領域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資本和國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支持外地企業和外資參與我市傳統流通產業升級改造。支持有條件的流通企業走出去,通過新建、并購、參股、增資等方式,在東部發達地區和海外建立物流網絡、營銷中心和展示中心。按照主體自愿的原則,引導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加強培育一批實力強、規模大、競爭力好的龍頭流通企業集團。(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商局等)
(五)增強內貿流通穩定運行的保障能力。
1.強化重要商品市場監測和調控。
整合商品市場運行信息、統計數據資源,健全預測預警體系,完善信息共享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流通企業發展冷藏保鮮設施,建立土豆、白菜等大宗鮮活農產品“旺吞淡吐”調節機制,促其科學生產、均衡上市,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帶動農產品增值。建立市縣兩級肉菜應急儲備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肉菜儲備項目,通過動靜態結合的儲備措施,有效應對災害性天氣及突發性事件所引發的市場異常波動,保障生活必需品平穩供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等)
2.健全信息服務體系。
(1)增強大數據在內貿流通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在完善全市商務系統市場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和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探索利用大數據加強市場運行分析,提高市場調控和公共信息服務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利用內貿流通統計基礎,完善綜合統計與部門統計協作機制和行業統計監測體系,建立健全電子商務、服務消費等統計調查制度,切實加強統計監測。(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委、市統計局等)
(2)促進內貿流通行業中介組織開展大數據的推廣應用。利用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等方式,鼓勵行業中介組織深入挖掘和研發公共服務產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服務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需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等)
(3)鼓勵流通企業開展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引導流通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推進市場開拓、精準營銷和優化服務,帶動商業模式創新。建立社會化、市場化的數據應用機制,堅持用信息化改造平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積極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示范縣、示范基地項目,抓住國家政策支持機遇,加快我市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各類批發市場、大型日用品配送中心、工業品銷售中心、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綜合性物流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建立或委托第三方發展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線上交易和線下服務,整合現有資源,支持小微企業加入網上交易、網上采購、網上結算。支持流通領域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渠道。加快推廣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在我市流通領域各個環節的科學運用,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創新市場應急調控機制。
(1)完善突發事件市場應急保供預案。細化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情況下市場應急保供預案和措施。根據突發事件對市場影響的范圍和程度,綜合運用信息引導、企業采購、跨區域調運、儲備投放、進口組織、限量供應、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應急供應保障機制。應對全市范圍和跨區域市場異常波動由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應對各縣區域性市場異常波動主要由縣區政府負責。(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
(2)發揮價格調節作用,完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建立市級儲備與縣區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利用價格調節基金,做好牛羊肉、豬肉和白菜、蘿卜、馬鈴薯等冬春蔬菜的儲備。建立儲備商品定期檢查檢驗制度,確保儲備安全。推廣商業儲備模式,推進商業儲備市場化運作和儲備主體多元化。(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畜牧獸醫局、各縣區政府等)
(3)加強市場應急保供能力。建設應急商品數據庫,及時掌握相關應急商品產銷和庫存情況,保障信息傳導暢通和組織調度科學有序。實施應急保供重點聯系企業動態管理,保持合理庫存水平,不斷加大投放力量,合理規劃布局應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網點。探索利用商業保險穩定生活必需品供應機制,推動重要生活必需品生產流通保險產品創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4.構建重要商品追溯體系。
(1)加快重要商品追溯體系建設。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以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酒類、肉類以及其他對消費者生命健康有較大影響的商品為重點。建設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種。不斷擴大重要商品追溯體系應用范圍,加大商品信息在事中事后監管、行業發展促進、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應用力度,提升追溯體系綜合服務功能。加快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衛生計生委、市農業局、市畜牧獸醫局、市食藥監局等)
(2)加強重要商品追溯監督管理。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級建設、屬地管理的原則,整合現有資源,建設統一的重要商品信息服務體系。推進跨部門、跨地區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強化日常監管,建立商品體系持續有效運行的保障機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等)
(六)健全內貿流通規范有序的規劃體系。
1.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流通法律制度。
嚴格落實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電子商務等法律法規及流通設施建設、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維護、流通行業發展和市場監管等基本制度,按照國家立法與地方立規相結合的要求,加快制訂全市內貿流通各行業領域的地方性辦法和行政規章,規范相關參與方行為,推動建設公平、透明的行業規則。(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相關部門等)
2.提升監管執法效能。
(1)強化監管執法整治。充分發揮商務執法的作用,加強流通領域執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健全舉報投訴服務網絡,完善受理、辦理、轉辦和督辦機制。根據國家和省上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報和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加快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切實將相關工作納入統一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商局等)
(2)創新市場監管方式。依法履行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的執法職責,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治理相結合,推進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和流通企業信息公開,加強市場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專業機構的合作,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強化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和網絡商品交易監管,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建立平等和諧的零供關系。加快商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詢、披露等制度。積極推進侵權假冒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建立案件曝光平臺。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群眾生活及生命安全商品的流通準入管理,形成準入、監管、退出全程化管理機制。創新電子商務監管模式,發揮信息化管理優勢,健全消費者維權和交易爭端解決機制。創新企業產品質量執法檢查方式,積極推進建立肉類、蔬菜、水果、酒類、農資、農產品、中藥材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可追溯體系,推行企業產品質量承諾制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等)
(3)推進流通標準實施應用。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內貿流通標準體系,建立政府支持引導、社會中介組織推動、骨干企業示范應用的內貿流通標準實施應用機制。推動建立經營場所服務標準公開公示制度,倡導流通企業以標準為依據規范服務、交易和管理行為。加強標準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準入、執法監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質監局等)
3.加快流通信用體系建設。
(1)全面建立市場監管信息共享機制。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平臺、分步實施、分級共享”的原則。推動我市建設流通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并納入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及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依法向社會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業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對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管理,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具有信譽搜索,同類對比等功能的綜合評價。(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2)引導建立市場化綜合信用評價機制。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務等行業推動建立以交易信息為基礎的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引導商品交易市場、物流園區以及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建立入駐商戶信用評價機制,鼓勵按照信用級別向入駐商戶提供差別化的信用服務。引導企業開展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購物環境等內容的消費體驗評價。(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商局等)
(七)完善內貿流通協調高效的管理機制
1.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加強內貿流通領域全國性法律法規、戰略、規劃、政策和標準的貫徹實施,進一步強化本行政區域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信用建設、公共服務、應急保供、依法管理特殊流通行業等方面的職責。要嚴格依法履職,結合國家市場準入制度改革,推行內貿流通領域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內貿流通行政管理權力清單、部門責任清單等制度,公開涉及內貿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資金支持事項。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許可審批流程。(責任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
2.完善部門間協作機制。
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商務主管部門要履行好內貿流通工作綜合統籌職責,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內貿流通領域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探索建立大流通工作機制,鼓勵整合和優化內貿流通管理職責,加強對電子商務、商貿物流、農產品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規劃和政策的統籌協調。(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
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
落實支持和鼓勵內貿流通領域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加快發展,提升行業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勵各類專業人才到行業協會商會創業就業,規范行業協會商會依法運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大力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建立政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新型合作關系,理清政府、社會、市場三者關系,提倡政府向行業協會商會購買服務,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參與相關行業立法、行業規劃、行業標準制定以及行業數據統計等事務。(責任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等)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建立加快貿易流通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及時研究推進重點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提出流通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各縣區也要建立協調機制,統籌推動工作,進一步深入研究區情縣情,找準比較優勢,摸清存在問題,選好發展突破口,逐個落實具體任務,逐項推動重點工作,逐年提高發展水平。要建立運轉快捷、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加強配合協作、完善市縣聯動,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發展格局。
2.優化發展環境。嚴格執行與貿易流通產業發展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清理和減少內貿流通領域行政審批項目,依法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建立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實行部門聯合執法,精簡執法檢查,著力解決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營造良好的內貿發展環境。
3.完善統計監測。進一步健全內貿流通業統計調查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客觀準確地反映內貿流通產業發展情況。整合信息資源,疏通發布渠道,不斷提高內貿流通業信息服務水平。嚴格市場信息和統計數據報送分析制度,為政府行業管理和企業市場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4.加強隊伍建設。積極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大力培養內貿流通專業人才,鼓勵引進境內外高級專業管理人才。加強基層建設,不斷提高基層干部的依法行政和服務企業的能力。積極開展內貿流通領域發展方向和重大課題研究,結合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增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