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發布后,“中國未富先老”的聲音不絕于耳。這種議論可能過于悲觀,但人口老齡化無疑對我國社會帶來了巨大挑戰,巨大的養老支出可能拖慢經濟增長速度,應對不當將影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專家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養老和醫療負擔。我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勞動社保部前部長鄭斯林給出的數據是2.5萬億元,而世界銀行的研究數據是9.15萬億元。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估算,目前我國僅社會保險的個人賬戶缺口保守估計即達1萬多億元。
即使在發達國家,養老也已經不堪重負,在2005財年,美國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虧空228億美元。發達國家可通過提高退休年齡,減少養老支出,但是,我國就業壓力大,通過提高退休年齡將加劇就業緊張。
除了巨大的養老負擔,老齡化對我國的經濟結構也有影響,可能增加消費而降低投資率。因為老年人的消費支出特別是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會大幅度上升,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就會相對下降,這將直接導致儲蓄額的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會放慢。
當然,老齡化的經濟影響并非完全是負面的,夕陽產業也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目前,我國只有養老床位120.5萬張,平均每千名老人僅占有 8.6張,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50-70張養老床位數的水平相差甚遠;加上旅游、老年服務消費、休閑、醫療及相應的服務業等“銀發經濟”,有望提供一千多萬個就業崗位。
預計到本世紀30年代,我國老齡化將達到高峰,而這二三十年正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只有采取恰當的解決對策,社會保障制度才能平穩運行,社會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專家建議,為了應對老齡化的挑戰,需要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第一個層次是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證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主要由政府負責;更高層次的保險是企業年金,就是效益好的企業,可以根據效益情況,建立企業年金,國家給予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第三個層次就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