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近幾年正在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步伐,首先推出了逐步取消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單位編制的政策,其后又在中小學進行取消事業編制改革試點,這些政策走向無不牽動著廣大事業單位在職員工和準備考事業單位的年輕人的心。下面,小編將簡單談一下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讓各位對此有一個深刻和全面的認識。
第一階段:公益三類事業單位(自收自支)轉為國有企業或變賣為私營企業
預計時間:2020年前全部完成
改革對人員的沖擊:
本單位員工將不再擁有事業編制,聘用合同將轉為簽訂勞動合同,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約束,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員工的工作穩定性驟然降低,工作穩定性及工資福利將取決于單位的經營效益和發展前景以及單位負責人的好惡。
尤其對于縣城和偏遠地區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制后將面臨與90年代類似的國企下崗潮的風險。最可悲的是,從這種事業單位主動或被迫下崗的員工,由于沒有積累到符合市場需要的職業履歷,技能和經驗,因此很難在社會上重新找到合適工作。屆時將不可避免被迫遷移至發達地區打工。
第二階段: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差額撥款)基本轉變為公益性社會組織,全面取消編制。
預計時間:2020-2030年全面完成(個人推測)
改革對人員的沖擊:
公益二類中的高校、中小學仍然維持事業單位屬性,簽訂聘用合同,但編制將全面取消,穩定性類似于國有銀行。但是,國家也在嘗試將中小學變成企業,例如2017年,濟南高新區成立基礎教育集團,全部取消教師編制就是一個試點。但也有人大代表建議將基礎教育體系納入為教育公務員,因此,今后中小學改革方向還要在實踐中摸索,目前政策并不明朗。
公益二類中的公立醫院將逐步嘗試變成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目前,國內公立醫院已經開始有被私營企業整體收購的案例,例如,吉林省梅河口市所有公立醫院、婦幼保健院都已經被廣西的康美藥業集團收購,變成私企,所有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人事大權掌握在藥業集團手中,穩定性自然和康美藥業的員工五異。
第三階段: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撥款)大部分轉變為公益性社會組織,極少部分轉變為參照公務員管理編制或行政編制。
預計時間:2020-2030(個人推測)
改革對人員的沖擊:
改革后,全面取消事業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屬性,發展為類似于歐美國家的“第三部門”,或稱“非政府組織”,公益組織。原在編員工改稱為正式員工,原不在編員工稱為合同工或勞務派遣工、臨時工。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中的黨校及執法等部門轉為參公管理或行政公務員可能性較大,但這只是極少數部分單位。絕大部分單位的在編人員將取消編制,仍然存在單位被注銷解散員工或裁員的風險,穩定性類似于銀行,國家電網、煙草公司的正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