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兩會熱點解讀關于就業創業的參考資訊,為大家作為參考。
繼續簡政放權形成新創業浪潮
繼續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改革的重頭戲。國務院各部門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29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149項,再次修訂投資項目核準目錄,大幅縮減核準范圍。著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達到1293萬戶,其中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45.9%,形成新的創業熱潮。經濟增速放緩,新增就業不降反增,顯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場的無限潛力。
推進機制,為創業提供便利
地方政府對應當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要徹底放、不截留,對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們要把握好總體要求,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
大力發展眾創空間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落實和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更多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臺建設,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推出創業引領計劃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完善就業促進政策,推出創業引領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穩中有升。
制定“互聯網+”計劃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支持新興產業創業
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和完善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健全勞動監察和爭議處理機制,讓法律成為勞動者權益的守護神。
個人申請創業擔保貸款
申請對象
在法定勞動年齡以內,從事微利項目(除建筑業、娛樂業、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等國家限制行業和暴利行業以外的所有項目),誠實守信、自主創業的,可向當地人社部門創業擔保貸款機構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具體包括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一般指大齡、身有殘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連續失業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畢業兩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刑滿釋放人員。
政策依據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23號);
2.《轉發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資金管理的通知》(湘財金〔2014〕8號);
3.《關于進一步規范促進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管理工作的規定》(婁財金〔2015〕43號)。
申請條件:
1.從事的經營項目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
2.除助學貸款、扶貧貸款、首套住房貸款以外,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以戶為單位)沒有商業銀行其他貸款記錄;
3.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申請創業擔保貸款不需要工商部門注冊登記,但應有相關部門審批意見);
4.有固定的經營場地和一定的自有資本金;
5.自籌資金不低于項目所需資金的40%;
6.無不良記錄、信用良好;
7.原則上應通過創業培訓。
扶持方式
財政負責貼息(最長期限2年)
扶持標準
1.個人可以申請貼息貸款的最高額度為10萬元。財政貼息期限最長為2年;
2.貸款到期借款人提出展期且符合貸款展期條件的,經創業擔保貸款機構審核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展期一次,展期年限不得超過1年(展期不貼息);
3.對信用記錄好、貸款按期歸還、貸款使用效益好的借款人,可給予二次貸款,貸款期限最長為2年(第二次貸款不貼息)。
辦理流程
1.自愿申請:符合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申請人,在經營所在地的創業擔保貸款機構登記;
2.申請人參加免費的創業培訓;
3.申請人提供擔保貸款所需資料;
4.擔保機構對申請人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進行相應的核查;
5.擔保機構、財政相關部門、承辦銀行聯合實地調查;
6.辦理反擔保手續(提供反擔保人或本地房產);
7.組織會審和社會公示;
8.銀行辦理放貸手續。
申請材料
1.申請人身份類別證明:《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高校畢業證、復員轉業退役軍人證件、殘疾證明、刑滿釋放證明、失地農民證明、返鄉創業農民證明;
2.營業執照、創業培訓合格證;
3.貸款申請書、項目計劃書、房屋租賃合同;
4.夫妻雙方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
以上資料帶原件,留復印件一式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