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十二五”末,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02.5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0.7億元,年均增長17.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1.2億元,年均增長1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0.9億元,年均增長16.4%;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2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4倍;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672元和8855元,年均增長12.7%和15.3%。
二、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武陵山機場7條航線形成“米”字型網絡;黔恩高速公路通車,黔石高速公路、黔張常鐵路、渝懷復線鐵路開工建設,重慶主城至黔江高速鐵路、恩黔畢昭鐵路、鐵路客貨樞紐等項目列入國市“十三五”規劃,初步形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北水庫、小南海干渠整治工程完工投用,太極水庫、老窖溪水庫、阿蓬江防洪治理等項目加快推進,羅家堡水庫、瓦窯堡水庫開工建設;建成利川至黔江日供30萬方天然氣管道,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烏電實現與國家電網220千伏聯網;提檔升級通信基礎設施,實現鄉鎮4G網絡、行政村寬帶網絡全覆蓋。
三、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加快城市東進南擴步伐,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拓展到2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預計達到46.1%;老城啟動B、C組團改造,正陽、舟白、青杠、馮家城市組團建設漸次展開;濯水鎮、石會鎮、馬喇鎮躋身新一輪全國重點鎮。
四、主導產業加快成長
初步形成輕紡服裝、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的支柱產業;正陽工業園區集中了全區7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為渝東南首個百億級特色工業園區;老城核心商圈引進佳惠、蘇寧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新城汽摩、冷鏈物流、林產品等區域性專業市場建成投用;著力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黔江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縣;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成為我區新的支柱產業。
五、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連續8年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蠶繭產量連續5年居全市第一;建成仰頭山、武陵仙山2個市級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在渝東南率先實現“村通暢”和農村客運“雙百”目標;累計解決22.9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4.1萬人,建成農民新村68個、特色院落692個。
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穩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財政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統籌推進文化、教育等領域改革,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稱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累計引進項目290個,到位資金515億元;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武陵山民族文化節、黔江國際釣魚邀請賽等賽事,電視連續劇《侯天明的夢》在央視播映。
七、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率提高到80%;入圍首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區縣建設行列并通過市級評估驗收;中心醫院創建為渝東南首家“三甲”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創建為“二甲”醫院;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每年約2萬名城鄉生活困難群眾享受到低保政策;鄉鎮公共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項“長安杯”,群眾安全感指數達到94.6%。
八、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
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保持在320天以上。整治14個老城污水直排口,建成投用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11個村居污水處理站,農村集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全覆蓋;完成55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成功創建3個市級生態鄉鎮。黔江森林覆蓋率達到56%,進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地區行列,被聯合國環境基金會評為“綠色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