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于10月29日發布。公報提到,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公報全文共5900余字,其中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內容就達3000多字。這10個字,為何占到五中全會公報一半篇幅?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認為,“十三五”規劃仍然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同樣,發展是民生保障的基礎,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盡管今天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但“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十三五”的發展相對于過往的“發展”具有“新境界”,它是在深刻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向新態勢,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目標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們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上的“發展”,是搞好統籌兼顧、更好地惠及民生的“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指出,就是要用這“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引領中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協調發展強調協調好“四個方面”的重大關系;綠色發展講如何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開放發展強調中國的發展如何和世界對接;共享發展強調全體人民共同邁向全面小康。其中共享發展是這次提出的一個非常新的發展理念。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信息,為您一一梳理。
1、創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公報摘要】
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二○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專家解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俏彬:自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傳統依靠要素投入、需求拉動的方式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已明顯下降。要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必須為中國經濟尋找新的發展動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互聯網是中國在全球經濟當中為數不多跟西方發達國家距離比較近的領域,或者說我們發展的比較好的領域。以互聯網為平臺打造現代的信息經濟,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義。發展互聯網經濟是我們當前國家一個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選擇。
【外專觀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周兆呈:互聯網創新發展已滲透到社會和經濟產業的各個領域,是過去幾年直接改寫中國經濟社會結構的產業。“十三五”規劃關于這方面的政策將直接影響到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2、協調——推動4個方面協調發展
【公報摘要】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建設水平。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建設,建設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專家解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這次公報特別強調,要把經濟發展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融合起來發展,我覺得這從另外的角度上也給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目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不能就經濟討論經濟,要把經濟放在和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協調發展整體來考量。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公報明確地講協調發展的核心是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我們黨歷來都是高度重視在各個時期一些重大關系的研究,比如說毛澤東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十大關系”,就是講當時的環境條件下要重點處理的一些關系。十六大以來我們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實際上也是要處理好一系列的關系。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里,中央明確地提出協調發展是要正確處理好發展中的那些重大關系,而且還具體地提到了城鄉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及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的同步發展,還特別提到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整體發展。
【外專觀察】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決“經濟增長和社會平穩能否同步”、“流動性不足造成貧富差距”等中國內部發展未來面臨的主要挑戰。
3、綠色——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公報摘要】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