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指的是兩個相關聯的變量,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增加而減少或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減少而增加,且它們的乘積相同。這兩種量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反比例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反比例。(教材第47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2.讓學生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進而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關系式。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準備】
投影儀。
【復習導入】
1.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正比例,然后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題。
下面各題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為什么?
(1)每公頃產量一定,總產量和公頃數。
(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3)修房屋時,粉刷的面積和所需涂料的數量。
2.說出每小時加工零件數、加工零件總數和加工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教師:如果加工零件總數一定,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會成什么變化?關系怎樣?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新課講授】
1.教學例2。
創設情境。
教師: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高度會怎樣變化?
出示教材第47頁例2的情境圖和表格。
請學生認真觀察表中數據的變化情況,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
(1)水的高度和底面積變化有關系嗎?
(2)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變化的?
(3)水的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學生不難發現:底面積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積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水的體積)一定。
教師板書配合說明這一規律:
30×10=20×15=15×20=……=300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說明:高度和底面積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的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2.歸納反比例的意義。
組織學生小組內討論:反比例的意義是什么?
學生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
教師總結: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的式子怎么表示?
學生探討后得出結果。
x×y=k(一定)
4.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舉例說明。如:
(1)大米的質量一定,每袋質量和袋數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積一定,每塊地磚的面積和塊數成反比例。
(3)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
5.組織學生將例1與例2進行比較,小組內討論:
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
學生交流、匯報后,引導學生歸納:
相同點:都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且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關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關系中乘積一定。
6.你還有什么疑問
如果學生提出表示反比例關系的圖像有什么特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中的圖像。
反比例關系也可以用圖像來表示,表示兩個量的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點所連接起來的圖像是一條曲線,圖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課堂作業】
1.教材第48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51頁第9、10題。
答案:1.(1)每天運的噸數和所需的天數兩種量,它們是相關聯的量。
(2)300×1=150×2=100×3=300(答案不唯一),積都是300。積表示貨物的總量。
(3)成反比例,因為每天運的噸數變化,需要的天數也隨著變化,且它們的積一定。
2.第9題:成反比例,因為每瓶的容量與瓶數的乘積一定。
第10題:50 100 12
【課堂小結】
說一說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
【課后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2.教材51~52頁第8、14題。
答案:
2.第8題:成反比例,因為教室的面積一定,而每塊地磚的面積與所需數量的乘積都等于教室的面積54m2。
第14題:
(1)斑馬和長頸鹿的奔跑路程和奔跑時間成正比例。
(2)分析:可以通過圖像直接估計,先在橫軸上找到18分的位置,然后在兩個圖像中找到相應的點,再分別在豎軸上找到與這個點對應的數值;也可以通過計算找到。
解答:從圖像中可以知道斑馬10min跑12km,那么1min跑1.2km,18min跑1.2×18=21.6(km)。
從圖像中可以知道長頸鹿5min跑4km,1min跑0.8km,18min跑0.8×18=14.4(km)。
(3)斑馬跑得快。
第3課時 反比例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成反比例關系用字母表示為:x×y=k(一定)
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且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關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關系中乘積一定。
反比例優秀教學設計2
【授課內容】《反比例》
【教材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47-48頁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在教學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比例”知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用它解決一些簡單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數量關系,通過舉例、交流,知識遷移,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反比例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首先通過對正比例的復習,直接導入新課教學,揭示課題“反比例”,例題學習,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三種量中的變化規律,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然后進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關系式:xy=k(一定),接著運用反比例的知識,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反比例,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關系的認識。
【學情簡介】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采用引探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能力目標: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構建過程,培養發現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反比例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感悟到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難點:掌握反比例的特征,能夠正確判斷反比例關系。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歸納推理,探究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猜想導入,引出問題。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什么叫正比例關系?
2、在生活中兩個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還可能成什么關系?學生很自然想到反比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問學生想學反比例的哪些知識,學生大膽猜測,對反比例的意義展開合理的猜想。由此導入新課。
達成目標:猜想導課,激發探究愿望
(二)共同探索,總結方法。
1、明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2)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2、情境導入,學習探究。
(1)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積(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體積(立方厘米)
提問:根據列表,你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引導學生回答:表中的兩個量是高度和底面積。
高度擴大,底面積反而縮小;高度縮小,底面積反而擴大。
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300.
(4)計算后你又發現了什么?
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300,乘積一定。
教師小結:我們就說水的高度和體積成反比例關系,水的高度和體積是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提問:高底面積和體積,怎樣用式子表示他們的關系?板書:高×底面積=水的體積(一定)
(5)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他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認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6)歸納總結反比例的意義。
(7)比較歸納正反比例的異同點。
達成目標:比較思想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十分普遍的數學思想方法,《成反比例的量》是繼《成正比例的量》一課后學習的內容,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有相似之處,學生從知識的差別中找到同一,也可以從同一中找出差別,學生學習新知識,進行深化拓展,歸納總結。
(三)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1、生活中,哪些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關系,舉例說一說。
2、課后做一做每天運的噸數和運貨的天數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3、出示反比例圖像,與正比例圖像進行比較學習。
達成目標:學生利用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判斷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學會分析并進行判斷。
(四)反饋鞏固,分層練習。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達成目標: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的特點,體現數學的應用性。
(五)課堂總結,提升認識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揭示課題?反比例)你有什么收獲?學習中,你要提示大家注意什么?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板書設計】 反比例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積(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體積(立方厘米) 300 300 300 300 300
高度擴大,底面積反而縮小;高度縮小,底面積反而擴大。
高×底面積=水的體積(一定)
反比例關系式:x×y=k(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