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理清游客們“惋惜- 懷疑-驚嘆不已”的態(tài)度變化過程,理解“點睛”的神奇,理解“畫龍點睛”的意思。
2. 理解作者用游客們在點睛前后的變化來表現張僧繇的畫技高超,能把游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使故事更加具體生動。
教學重點:
1. 能夠通過閱讀故事理解“畫龍點睛”的意思。
2. 能夠把游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初知把概括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把游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
教學過程:
一、抓住特點,導入新課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我們都不陌生,它出自于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成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一般都有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畫龍點睛”的故事。
二、理清變化,引導交流
(一)請大家邊讀邊畫出點睛前后寫游客們反應的句子。
(二)學生交流:
1.游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惋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
(1)理解“惋惜”的意思。
(2)如果我是張僧繇,你會惋惜地說……
2.游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
(1)理解“唬人”,明確這是懷疑。
(2)你會懷疑地說……
3.游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1)理解“無不、驚嘆不已”。
(2)你會驚訝地說……
你會贊嘆地說……
3. 小結:游客們從點睛前的惋惜、懷疑到點睛后的贊嘆不已,說明“點睛”是非常關鍵的一筆。張僧繇給龍畫上眼睛,龍“騰空飛去”;如果說話的時候,用上關鍵的詞句,說的話就變得………?如果寫作文在關鍵處用上幾個點睛的詞或句子,習作就會變得……?所以我們知道,畫龍點睛的意思就是?
三、清晰思路,妙筆生花
現在,就讓我們同學拿起手中的筆,把游客們面對張僧繇的畫作時的表現寫下倆,可以在提示語中加上表示動作、語氣、神態(tài)的詞語。
四、小結方法,明確意義
成語是中華民族經典文化中的一塊瑰寶,言簡意賅,表意豐富。如果我們再多讀一些成語故事,不僅會幫助我們理解成語的意思,而且能夠豐富我們的積累。如果你能學者今天把概括寫具體的方法,發(fā)揮想象,充實故事內容,相信會對我們同學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