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開題報告格式【一】
一、題目。
要求明確、鮮明、簡練、醒目。一般不用副標題,字數不宜過長。
二、摘要。
要求準確、精練、簡樸地概括全文內容。
三、引言(或前言、問題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因此要簡明扼要。
內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問題。
2、介紹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闡明研究的假設。
5、說明研究的意義。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這是研究報告的重要部分,以實驗研究法為例,其內容應包括:
1 、研究的對象及其取樣。
2、儀器設備的應用。
3、相關因素和無關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與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結果的統計方法。
五、研究結果及其分析。
這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要求現實與材料要統一、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切忌主觀臆斷。
其內容:
1、用不同形式表達研究結果(如圖、表)。
2、描述統計的顯著性水平差異。
3、分析結果。
六、討論(或小結)。這也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
其內容:
1、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2、本課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價值。
4、本課題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七、結論。
這是研究報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簡練、措詞、慎重、嚴謹、邏輯性強。
主要內容:
1、研究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2、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是否實現了原來的假設。
3、指出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八、參考文獻。
九 、附錄。如調查表、測量結果表等。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的基本要求
一、標題
可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型與變化了的字體(黑體)來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標題下一行,一般寫上“××單位課題組”,在右上角打上一個“﹡”,然后在首頁文末劃一橫線下面加注,也注上“﹡”號相呼應。加注時要標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以及一些謝辭。也可單獨列一頁,或放置正文末尾括號中,將具體的工作與成員予以說明。
三、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研究報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結論與提出的新見解的簡要說明,以100—300字為宜,接著“××單位課題組”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變體字。
關鍵詞除了幫助檢索之外,還在于可提醒本研究報告的閱讀者著意理解所列詞語,以2—5個為宜,緊接著“內容摘要”,其中“關鍵詞”也用中括號,變體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
⑴是揭示問題或困難。
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⑶是研究現狀的'綜述
⑷是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
2、課題研究目標 目標的確定與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聯系。
3、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框架
這一部分需說明自己對本課題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還要將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方面的問題交代清楚。
4、課題已經的內容與方法 這是研究成果的主體,是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面展開。
5、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么,這些東西是什么。結果可用圖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簡要說明。
五、結論
這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今后應怎樣辦等。
六、存在的問題與后續的研究
七、報告落筆的時間: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參考資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對象 基本格式
書籍類 作者名《書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類 作者名《文章題目》(《刊物名》,×年第×版)
報紙類 作者名《文章題目》(《報紙名》,×年×月×日)
開題報告成果匯編
一、封面
說明課題來源、立題編號、課題名、課題負責人和承擔單位、立題時間和結題時間等
二、目錄
三、主報告
正文小四號,1.5倍間距。大標題(題目)三號,粗黑體。一級子標題四號,黑體。二、三級標題與正文同字號,字體變。附件如篇幅較多,正文可用五號,單倍間距,標題字號相應縮小。
四、附件
包括課題申報表、研究方案、立項通知、子課題研究報告、有較強階段特征的階段研究報告、相關的研究論文、設計的相關材料(如調查表),相關的個案研究報告、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相關成果的獲獎證明及其他有關材料。(學生的作品一般不納入匯編,在附典型教案或課堂實錄時,還應加上相關的點評,以說明該個案對主成果的聯系)
課題開題報告案例【二】
《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研究》開題報告
一、選題的緣由及課題研究的背景
從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層面上來說,本課題的選擇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課程實施以來,特別是新課標教學要求頒布以來,由于新教材留給老師的空間很大,不少老師對現在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課堂中有效地落實好教學目標和要求還存在著“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度的達成。
(2)課堂教學中,教師講的多,包辦的多,許多本該達到解釋水平的課,不少教師將此下降為記憶水平,“滿堂灌”或“滿堂問”(填空式問答,懂的要問、不懂的不問)。有的課把教學混同于學科習題機械訓練和簡單強化,“表面上像探究,實際上是講解”,大部分學生還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顯下降。不少老師對一些主要課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原有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的層面上。
(3)課堂教學的預設設計與課堂動態生成性調控脫節。當堂的學習質量和效益明顯偏低。
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中學數學界一直沒有停止過,在近期還逐漸趨熱。有的側重于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有的側重于有效學習方式的研究。特別是最近鄭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開放性”(見課程·教材·教法2007第7期P.28),從新課程實施以來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興起,什么是有效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問題等角度,進行了闡述和剖析。
這些研究對本課題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但從總體上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成功模式還遠沒有建立起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本課題著力于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剖析,從微觀的操作層面入手,通過對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煉等,形成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本課題中的預期目的即指省中學數學新課標教學要求。
有效性教學:以省中學數學教學要求為基準,教師在實施單位時間的教學行為后,引起學生具體的進步和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
有效性教學包括以下三重涵義:一是有效果:指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學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的生產活動。教學效率可表述為: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三是有效益:指教學活動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這里不僅僅是知識和方法的掌握,還有思維水平的發展和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個或多個真實疑難問題的情境描述。本課題中的案例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實錄。這里的典型課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過收集、整理典型課例,分析其中影響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因素,并提出改進的策略和具體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觀點
⑴課堂有效性教學的主要取決于教學設計(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設計)。我們認為,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對教學的達成度、對當堂效益有著顯著的和最直接的影響。
⑵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主要應關注目標設定的有效性、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師生思維互動的有效性、練習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師的個體素質與群體研究的水平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顯著的和直接的影響。
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體現在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精英”,教學目標及要求的落實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維目標的和諧落實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視角
(1)關于“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文獻研究
從多角度來收集、研究并組織全學校中學數學老師學習有關文章,在討論中提高一線老師的理論素養和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意識。
(2)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著重于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教師課堂調控的有效性。
(3)教學行為現狀的分析研究
當前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研究。融合先進教學理念的良好教學行為研究。不同教師群體教學行為的差異研究。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分層要求的研究。
(4)典型課型的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對新教材中的概念課、定理公式推證課、章節習題課、新高考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主要課型的典型課例進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導價值和推廣意義的操作策略與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
案例研究法是對典型的課堂教學實錄進行分析研究,歸納整理出有效的教學行為方式。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總結,邊完善,把研究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2)本課題以文獻分析法和調查法為輔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通過對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制定階段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還可以用之作為培訓老師的素材,以提高課題研究的實際效用。
調查法主要調查本課題研究之初課堂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后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五、研究的途徑與目的
(1)通過省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的學習,正確把握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及具體的教學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討,剖析中學課堂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構建符合我學校實際的評價指標。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業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從現實存在問題人手,以中學數學教師為主體,立足解決本學校的教學問題,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堅持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案例分析與模式構建相結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校數學教研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貼近教師的實際。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學校中學數學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