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關于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報告匯總2篇

思而思學網

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特點,是小官涉貪現象明顯,窩案串案嚴重,貪污侵吞突出。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7關于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關于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報告1】

根據市扶貧辦、市財政局《關于做好2017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實施監管工作的意見》(泰扶貧組辦發[2017]3號文)精神要求,我們在認真研究和調查的基礎上,并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項目資金安排的原則

1、中央級整村推進800萬元項目資金。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在全縣25個省派第一書記村中,選擇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示范帶動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村擇優安排。選擇了8個省派第一書記村安排中央級800萬元整村推進項目。

2、省派第一書記750萬元項目資金。在充分研究和學習資金分配原則的基礎上及各第一書記的工作實際,嚴格遵照上級有關規定每村按30萬元進行了安排。

3、省產業發展1091萬元項目資金。按照省級產業發展資金集中用于省級貧困村產業扶貧項目(且按貧困人口數量作適度調整),縣級統籌安排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原則,在確保脫貧攻堅期內省級貧困村每村產業發展資金安排30萬元的前提下,其余省級產業發展資金由縣級統籌用于建檔立卡和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可用于貧困人口較多且“十二五”省級重點村、市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較多的一般村等要求。計劃安排省“十二五”扶持資金不足30萬元的部分村及市級派駐的省級貧困村,其余資金統籌使用的原則進行了計劃安排。

4、金融扶貧104萬元項目資金。根據東平縣實際,在前期金融試點的基礎上,原則上將104萬元金融試點資金直接注入縣農村合作銀行用于擴大金融試點資金。

5、省特色產業發展扶貧基金1355萬元項目資金。我們將遵照省、市有關規定和要求,并結合東平縣扶貧開發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出操作性強的辦法和措施,項目資金另行安排。

6、市級項目540萬元項目資金。市派第一書記8個村每村安排20萬元,共計160萬元。產業項目380萬元資金,重點用于19個市級貧困村。原則上按每村20萬元的原則進行分配(且按貧困人口數量作適度調整)。

二、項目扶持的重點及原則

主要用于大力支持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種養業,重點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設備,開展技術培訓;圍繞做大做強當地主導產業,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運輸、貯藏和生產經營服務等,延長產業鏈條;也可以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光伏扶貧等產業。

三、資金使用要求。實施產業開發項目要大力發展投資少、見效快、可持續、貧困人口能直接受益的項目。資金撥付省派第一書記村及市派第一書記村參照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扶貧辦《關于加強省直單位選派第一書記幫包村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通知》(魯組發[2016]7號)要求執行,其余扶貧項目資金可根據對有產業項目的村,根據產業項目實施進度撥付資金,可以按照不高于該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總額50%的適當比例預撥項目啟動資金,具體撥付程序按照省財政廳《關于改進和加強縣級農業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管理的通知》(魯財農[2015] 45 號)執行;對沒有產業項目,或者項目不真不實的村,將不予以撥付。允許以財政扶持資金作為貧困戶入股資金入股扶貧新型組織(扶貧專業合作社、扶貧龍頭企業),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入股合作社、龍頭企業,持股分紅,負盈不負虧,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金比例不得低于70%。

三、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探索通過縣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監督,負責項目立項評審、績效評價、竣工驗收、資金使用監督等工作,縣扶貧辦和財政部門根據產業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撥付一定比例的扶貧資金。按照撥付程序撥付到鄉鎮(街道、開發區)區域內的扶貧資金,鄉鎮(街道、開發區)要監督好、管理好,切實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充分調動貧困村、貧困戶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積極組織協調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投資和參與扶貧項目建設;嚴格按照規定,做到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安全規范運行。

2、加大責任追究。縣財政局要加強檢查稽查,審計部門要跟蹤審計,紀檢監察、檢察機關要全過程監督,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對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污挪用、侵占套取、揮霍浪費等各類違法違紀行為一經發現,從嚴懲處。

3、強化督查考核。建立資金項目調度及信息通報制度,堅持項目月調度、資金季調度、半年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各地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定期開展扶貧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應用于鄉鎮(街道、開發區)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建立工作成效、評價結果與下一年度各級專項資金安排增減掛鉤制度,對工作抓得好、效果明顯的鄉鎮(街道、開發區),通過提高分配額度等方式,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工作不力、管理不到位、效果較差的,相應調低各級專項資金分配額。

【2017關于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報告2】

根據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召開財政扶貧資金監管交叉檢查和財務交叉檢查經驗交流會議的通知》(甘開辦發〔2017〕130號)要求,現將白銀市財政扶貧資金監管工作情況匯報如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甘肅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縣級報賬制實施細則(試行)》(甘辦發[2015]66號)和《甘肅省縣級項目庫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五個辦法,把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監管作為提高扶貧資金效益的主要工作來抓,加強領導,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加強督查,狠抓落實,確保實效,加快了財政扶貧項目的實施和資金撥付進度。

一、資金撥付報賬和結余情況

2015至2017年省市安排財政扶貧資金53082.73萬元,其中:省上安排財政扶貧資金48882.73萬元,市級財政安排財政扶貧資金4200萬元。

2015年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和結余情況。省市下達財政扶貧資金18213萬元,撥付18014.75萬元,未撥付199.25萬元,占資金總量的1.1%;其中會寧縣總量6501萬元,撥付6391萬元,未撥付110萬元,占資金總量的1.69%;靖遠縣總量5170萬元,撥付5131萬元,未撥付39萬元,占資金總量的0.75%;景泰縣總量3081萬元,撥付3035.75萬元,未撥付45.25萬元,占資金總量的1.5%;平川區總量2029萬元,全部撥付報賬;白銀區總量1432萬元,撥付1427萬元,未撥付5萬元,占資金總量的0.3%。未撥付資金均為開工建設項目的質量保證金,目前正在辦理撥付手續。

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和結余情況。省市下達財政扶貧資金23667.21萬元,撥付23323.16萬元,未撥付344.05萬元,占資金總量的1.5%;其中會寧縣總量9977.05萬元,撥付9962.89萬元,未撥付14.16萬元,占資金總量的0.14%;靖遠縣總量6824.97萬元,撥付6519.32萬元,未撥付111萬元,占資金總量的1.7%;景泰縣總量4277.35萬元,撥付4114萬元,未撥付163.35萬元,占資金總量的3.8%;平川區總量1463.29萬元,撥付1434萬元,未撥付29.29萬元,占資金總量的2%;白銀區總量1048.65萬元,撥付1022.4萬元,未撥付26.25萬元,占資金總量的2.5%,市直36萬元全部撥付。

2017年財政扶貧資金預撥付情況。2017年省市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下達我市15402.52萬元,其中:省上下達13702.52萬元,市財政下達1700萬元,截止11月底共撥付11687.41萬元,占總資金的75.88%。其中:會寧縣6723.12萬元,撥付4925.1萬元,占總資金的73.26%;靖遠縣4527.88萬元,撥付3790.48萬元,占總資金的83.71%;景泰縣2223.12萬元,撥付1349.61萬元,占總資金的60.71%;平川區1063.88萬元,撥付828.82萬元,占總資金的77.91%;白銀區412.52萬元,撥付341.4萬元,占總資金的82.76%,市直452萬元全部撥付完畢。

縣本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情況。縣本級財政實際投入扶貧資金4630.7萬元,其中:會寧縣655.2萬元,靖遠縣2200.5萬元,景泰縣532萬元,平川區100萬元,白銀區1143萬元。2017年本級財政實際投入扶貧資金4367萬元,其中:會寧縣940萬元,靖遠縣1961萬元,景泰縣410萬元,平川區270萬元,白銀區786萬元。

二、貫徹五個《辦法》的做法和成效

我市把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監管作為確保精準扶貧成效,順利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保障,著眼建章立制夯基礎、創新機制提效率,進一步建立完善制度,創新探索資金監管新機制,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安全、規范、高效運行。

一是領導重視,認識明確。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都將扶貧開發工作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從項目的篩選、項目庫的建設、項目計劃編制、資金任務落實、公告告示制落實、招標采購合規性操作、資金撥付報賬、項目的實施、項目的驗收等全方位親自研究、親自過問、親自檢查,真正將扶貧專項資金監管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真正將主體責任落到了實處。鄉村干部也充分認識到扶貧資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是碰不得的“帶電的高壓線”,在項目的具體實施中,增強了責任意識,加大了監管力度。

二是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市縣結合省委省政府兩辦關于《甘肅省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涉農項目資金監督管理的意見》等五個資金管理方面的文件精神,先后制定出臺了《白銀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試行)》、《關于全市建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指導意見》、《白銀市貧困戶“雨露計劃”及“兩后生”培訓工作管理意見》等管理制度,使資金監管更加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執行扶貧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項目實施合同制、項目招標制(政府采購制)和資金使用報賬制,對扶貧項目資金的政策規定、審批流程、資金分配、項目實施和績效考評等全程公開,將扶貧專項資金安排使用情況定期定點進行公告公示。

三是強化監管,靠實責任。全面強化市縣鄉村四級監管責任。市級領導作為扶貧資金監管的主要責任人,定期研究扶貧資金的監管問題。市上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扶貧領導小組會議共5次,專題研究扶貧專項資金監管工作,并由市級領導帶隊組織相關部門先后8次深入縣(區)、鄉、村、貧困戶,檢查指導精準扶貧和資金監管工作;縣級黨政一把手認真落實監管“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景泰縣委書記李作璧認真落實扶貧資金監管的廉政責任,先后6次召集涉及扶貧資金管理的部門和鄉鎮負責人召開會議,就規范、安全使用扶貧資金提出要求,反復強調扶貧資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是碰不得的“高壓線”,必須筑牢思想防線,確保每一個扶貧項目資金安全,干部清廉清白。縣區主要領導認真履行扶貧資金的規范運行、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效益責任,對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兩后生”培訓、互助資金、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等方面都逐個過問,逐項研究,檢查指導。對預脫貧的19個貧困村的項目都跟蹤檢查指導,確保建設任務落實,會寧縣并將鄉鎮的工作經費由30多萬提高到70多萬,有效從客觀上避免了資金擠占、挪用現象;各鄉鎮普遍建立了扶貧資金監管聯絡員制度,建立了監督監管臺賬,完善信息報送。實施整村推進等比較大的項目村都建立了村民監督員制度,對發現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及時向扶貧主管部門匯報。為了加強資金監管,我們創新監管機制,改變檢查方式,提高監管效果。6月中旬,市紀委、市財政局和市扶貧辦改變以往對項目建設按部就班的檢查方法,采取隨機抽取、密封項目、到縣拆封、現場檢查的方式,對至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建設項目進行了嚴格檢查。

四是創新機制,提高效率。市上轉發了《甘肅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縣級項目庫管理辦法》,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規定當年實施的項目按照輕重緩急,從上年納入的項目庫中擇優選擇。在項目資金監管體系建設上,采取群眾監督、技術監督、行政監督和公示監督等多種方式,把扶貧項目資金作為“陽光工程”公開運行,透明操作。進一步規范項目申報程序,嚴格按照項目村根據群眾意愿提出項目建設申請、是、鄉鎮審核匯總制定實施方案,縣區扶貧部門會同有關單位實地核查、縣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批、市級扶貧主管部門匯總備案的項目審批程序,加強了扶貧項目資金的源頭管理。嚴格項目實施程序,積極推行“三驗三簽”工作制,即:項目鄉鎮對實施完畢的項目首先進行初驗,項目村和鄉鎮主要負責人簽字上報;扶貧部門根據鄉鎮的申請組織竣工驗收,并就發現的問題提出限期整改意見,驗收結果由扶貧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字生效;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及技術人員進行終驗,相關成員單位及技術人員按照行業標準把關并簽字。各縣區在項目資金兌付方式上采取“一折統”,對招標實施的項目,報賬資金由財政部門直接支付給中標單位;對統一采購物資的項目,報賬資金由財政部門直接支付給供貨單位,對農戶自采物資的項目,報賬資金直接打到農戶“一折統”。

五是積極配合,齊抓共管。為了認真落實最高檢察院、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在扶貧開發領域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中加強聯系配合的意見》精神,突出重點、強化預測預警、強化警示教育、強化協作配合、強化堵塞漏洞。市縣扶貧辦和鄉村都設立了檢察聯絡室,配備專門的辦公室和工作人員,協助檢察院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對各類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項目的實施、資金的發放開展跟蹤監督工作。白銀市積極配合檢察機關,將相關資金文件和電子檔案及時報送檢察機關,在檢察機關開通的惠農政策監督網站公告公示,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會寧縣在扶貧領域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和大宗物資采購環節,積極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對有行賄受賄記錄的公司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同時,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扶貧領域開展“查處不正之風、保障扶貧政策落實,查處腐敗問題、保障扶貧資金安全”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兩查兩保”專項行動工作,為全市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法紀嚴明、堅強有力的紀律保障,4月19日下午,白銀市紀委和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召開全市扶貧領域開展“兩查兩保”專項行動會議。會議印發了《白銀市在扶貧領域開展“兩查兩保”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關于報送惠農政策文件和相關年度政策落實情況的通知》(市脫貧領辦發〔2017〕11號),對扶貧政策資金進行系統摸排梳理,全面掌握扶貧政策標準、分配渠道、資金規模、受益對象等情況,分門別類,歸檔整理,讓扶貧干部和群眾對國家的扶貧惠農政策知源知流、知根知底,為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打好基礎。市扶貧辦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率先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展開“兩查兩保”專項行動自查自糾工作,重點圍繞項目“選項、申報、審批”,工程“招標、建設、驗收”和資金“撥付、管理、使用”等環節和關鍵風險點,排查問題,該整改的限期銷號整改,該問責的嚴格執紀問責,切實將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管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起到表率作用,積極配合市紀委搞好白銀市“兩查兩保”專項工作。

六是加大地方資金投入力度。白銀市、2017年連續兩年市級扶貧專項資金投入達1700萬元,比2015年多出900萬元,增長125%。靖遠縣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從2015年的240萬元增加到的2200.5萬元。出現了由擠占、挪用扶貧資金向千方百計籌措扶貧資金的喜人現象。

三、審計署駐蘭特派辦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審計署駐蘭特派辦對白銀市會寧縣至財政扶貧資金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審計共發現問題6個大類、18個子項,涉及金額47636.29萬元。其中涉及扶貧部門的有1項,為甘肅恒星淀粉食品有限公司騙取財政扶貧貼息資金13.65萬元。縣政府已責成有關部門進行了整改,該公司已于3月30日將多獲取的財政貼息資金13.65萬元上繳會寧縣國庫,并將整改情況上報了省審計廳。

雖然我市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項目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與省委、省政府對精準脫貧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與兄弟市州相比,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項目管理方面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們不斷努力,逐步提高精準脫貧監管和項目管理水平,為與全省乃至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