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寄宿制學校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
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情況,根據省政協有關調研要求,我們于7月中旬-8月下旬,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轄的民族鄉鎮寄宿制學校進行了現場調研與考察走訪,并聽取了市教育局的專題匯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我市農村寄宿制學校近年來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市總人口171萬,常住人口152萬,共轄64個鄉鎮街道、969個村社區,境內常住土家、苗、白等少數民族人口11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7.83%。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9個(不含345個鄉村教學點)。其中,農村寄宿制學校共有93所(包括九年一貫制學校41所、獨立初中47所、完全中學5所)在校學生約18.5萬人。2015年全市教育經費投入為19.07億元,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4.25%,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財政支出的14.3%。
2008年以來,通過布局調整、合格學校建設、“全面改薄”等項目,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縱向比較得到較大改善。2014-2015年,投入中央“薄改計劃”專項資金1.5億元,改造了68所學校的127個項目。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合格學校171所。2014-2015年,全市先后落實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3318萬元和3400萬元,受益學生分別為2.7萬人和3.1萬人。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近年來,雖然市區縣各級政府都提出了“教育強市/強區/強縣”的發展戰略,在統籌城鄉教育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
(一)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欠賬,以學生“住宿難”的代表的“四難”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由于“撤點并校”,現有的農村寄宿制學校普遍出現辦學規模和條件無法適應現實需要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寄宿學生人數劇增而導致的“四難”??宿舍緊張“住宿難”、食堂簡陋“就餐難”、浴室缺乏“洗澡難”、廁所蹲位不足“如廁難”。
如桑植縣6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現有3958名寄宿學生,人均宿舍面積僅有1.32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積只有1.08平方米、人均浴室面積只有0.17平方米,而人均擁有沖水式廁所面積更是為0平方米。在賀龍中學我們看到學生普遍“兩人一鋪”,人數最多的一間由教室改建的宿舍擺了14架雙層床擠了56名男生,全校師生共用一個只有40個蹲位的旱廁,而且距離女生宿舍達300米之遠。食堂年久失修、缺桌少凳,學生就餐無處可坐。學生不僅就餐要排隊、洗澡也要排隊、甚至上廁所都要排隊。
有的學校對學生“重教輕育、重管輕養”,食宿管理不重視,衛生管理不到位;有的學校食堂自制腌制發酵食材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有的學校管理圖省事、簡單化,將學生宿舍用鐵欄關鎖形同監獄,存在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有的學校熱水供應不足,學生洗澡成了老大難;有的學校不重視校園內務和環境衛生管理,廁所臭氣熏天、骯臟不堪,無處插足,幾乎成了被文明遺忘的角落。
(二)師資隊伍建設嚴重滯后,以師資“老化”“弱化”為代表的師資隊伍“薄弱化”現象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由于近年來,優質教育資源在客觀上與“城市化”同步,導致優質師資紛紛流向縣城和市區學校,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留不住人”和“人留、心難留”的現象非常普遍。表現在:
一是教師數量不足。如桑植縣農村學校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時間沒有進過一個新老師。各學校教師隊伍普遍缺編25%以上,普遍沒有配備校醫和專職宿管教師,食堂后勤服務人員也全部是沒有編制的臨聘人員。在編在崗的教師不僅要負責教學,還要負責寄宿學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已是疲于應付,生活管理根本無法到位。
二是教學質量下降。農村教師隊伍普遍年齡偏大、責任心和榮譽感的持續下降,直接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全縣農村寄宿制學校中45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占45%以上,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僅占20%,師資隊伍整體精神面貌不佳,人心不穩。老年教師得過且過,青年教師一心謀回城,即便是特崗教師也是干了一年半載就千方百計往城里調。桑植縣2010年后的定向委培師范生,畢業后普遍違約,沒有一個回鄉任教。
三是專業教師十分缺乏,“教非所學”現象十分普遍。音、體、美、理、化、生、地等專業師資普遍稀缺,“學體育的教地理”的跨學科教學“復式教師”,在鄉村學校比比皆是早已“見怪不怪”。如此師資,素質教育從何談起?
永定區湖田埡九年制學校,由于當地村民重教的傳統,在“撤點并校”的浪潮中,幸存了下來,但是如今,師資“老化”“弱化”現象也十分嚴重。目前留校的20位老師中,只有5人是在編在崗的老教師,有2人是特崗教師,其余13人均是臨時聘請頂崗的代課老師,長此以往,教師隊伍難免青黃不接,人心浮動,很難保證維持和過去一樣的教學水準。
又如在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尊師重教傳統的“文化之鄉”王家坪鎮中心學校,近五年來新進教師20人,也培養了一批優秀師資,但是每年都被城區學校或外地學校通過多種途徑被挖走或跳槽,如今只留下5人。稱得上是農村學校骨干教師流失的一個典型樣本。
(三)本級地方財力薄弱,辦學經費不足,已經成為長期困擾我市農村寄宿制學校發展的最大難題。
農村寄宿制學校多年來一直按小學600元/年、初中800元/年的標準由財政補貼經費,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經費來源。由此導致兩個“落實難”??
一是教師的基本福利待遇落實難。各農村學校普遍在“保工資、保運轉”的臨界狀態起浮掙扎。有的學校為了確保教師隊伍穩定,不得不違規動用公用經費解決教師的部分福利待遇。如洪家關小學共有教職工106人,人均績效工資、年終一次性獎金、住房公積金、醫保門診資金約需1.8萬元/年,全部要靠學校自籌解決,僅此一項,學校需開支159萬元,而學校公用經費收入僅有66萬元,即使違規挪用,經費缺口仍有近百萬元之巨。因為農村學校普遍無力落實住房公積金等國家政策規定的福利待遇,在客觀上影響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榮譽感。
二是教學和生活服務設施配套“落實難”。由于經費不足,學生宿舍的擴建改建、浴室鍋爐熱水器的配備、食堂廚具灶具桌椅的配套以及衛生間的改造,都難以落實達標。此外,教學實驗儀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的更新,也受資金不足的制約難以落實到位,嚴重制約了農村學校的教學保障水平。
(四)農村寄宿學生“留守化”“低齡化”趨勢日益凸現,心理健康教育嚴重滯后,安全隱患防不勝防。
由于寄宿制學校的布局調整,目前保留的學校幾乎每所學校都是覆蓋方圓15-20公里、3-4個鄉鎮、2-5萬人口。再加之,城市化的影響,農村中青年外出打工十分普遍,導致各校留守兒童寄宿生比例逐年增大。桑植縣中小學留守兒童寄宿生比例已經占到了學生總數的52%以上,有的初中學校甚至達到了90%以上。有的小學甚至出現了三年級的低幼齡寄宿生。而其他未寄宿的走讀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爺爺、奶奶等親戚在學校周邊租房陪讀的留守兒童。
目前,農村學校因為沒有編制,普遍沒有配備專職心理輔導教師,也沒有專職的生活宿管老師。因此,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還是一片空白。導致各農村學校普遍反映留守學生“管理難”“安全難”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留守學生普遍缺乏親情關愛,身心普遍發育遲緩,出現了很多心理健康問題。部分留守學生表現出孤獨、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緒和不健康、不理智行為。沒有經過專業的心理學培訓的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們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進行關心和疏導,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老師的關懷終究無法替代父母親情,也無法達到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難。尤其是網吧容留留守學生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治。農村寄宿制學校校園周邊往往地處偏僻,相關部門監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式整治行動外,平時監管很難到位。因此,食品安全依然存在極大的隱患。尤其是網吧,雖然經歷多次整治,學校也加強了管理,但是在周末和假期,留守學生上網管控就成了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有的校長感嘆說:“老師好不容易管住了一學期,但是學生變壞只需要放假上網一小時”。
三是校車政策難落實,交通安全無保障。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留守學生“上學難”問題凸顯,大多數學生上學和回家路途變得更加遙遠,根本不可能安排校車接送,有的偏僻鄉村甚至沒有固定線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學生只能違規乘坐“三無”車輛和摩托車,超載現象時有發生,交通安全根本沒有保障。
三、關于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對策和建議
加強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提升農村教學質量,保障農村學生身心健康,是促進城鄉之間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民族地區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基本權益,不僅關系著每一個鄉村學生的未來,也事關民族地區的穩定。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接地氣、有實效”的特殊扶持政策。根據我市教育、財政、衛生、文化、交通、食藥、扶貧等相關部門的認真研討,形成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設立民族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專項資金。近年來,國家和省雖然出臺了“合格校”、“全面改薄”等項目,但是,對于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并無特別扶持的規定,與普通學校生均經費補貼標準并無差別。為了體現國家和省對民族地區農村教育事業的關懷和支持,建議在國家和省的層面設立面向中西部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力爭用3-5年的時間,全面改善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使民族地區的農村學生能夠有平等的辦學條件接受平等教育的陽光雨露。
(二)制定民族地區鄉村教師培養五年計劃。在國家和省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基礎上,針對民族地區師資“培養更難”“留人更難”的問題,建議在普通師范院校中確定一批地方師范院校,專門核定一部分民族教育師資定向招生計劃,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實用性和民族化的特點,科學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和保障措施,確保這批學生畢業后能“回得來、下得去、留得住”。
(三)大幅度提高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生均經費保障標準。由于民族地區縣級財政普遍財力薄弱,無力承擔上級要求的配套資金比例。建議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取消對民族地區教育經費補貼的縣級地方財政配套政策,改為由中央財政或省財政全額承擔。同時,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經費的長效保障機制,實現學校正常運轉、教師福利待遇、學生寄宿生活補貼的財政經費全額保障,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保障問題。
(四)建立完善的寄宿制學校教職員工人事管理辦法。針對師資“弱化”“老化”日益嚴重的問題,應當盡快制定專項的師資補充計劃,建議每年適當增加針對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的教師專項招聘計劃,可以嘗試從非師范類院校招聘具有心理學等背景的專業人才,充實到各校心理健康專業教師、校醫以及生活教師崗位。還可以考慮委托職業學校培訓一批專業廚師充實食堂工作人員隊伍,實現寄宿制學校后勤服務人員的職業化。
(五)加大對留守學生的關懷力度,出臺特殊的教育扶貧政策,鼓勵其父母返鄉創業就業。留守兒童問題,說到底是“城市化”的產物,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民族地區農村發展面貌,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就無法保障。因此,建議專項制定幫扶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特殊扶持政策,將他們納入產業扶貧的重點對象,在其就近方便就業創業方面盡最大可能給予政策和資金補貼上的傾斜和照顧,還留守兒童一個完整的家庭和一個完整的童年,用平等的教育拯救一代農村孩子!
關于寄宿制學校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2】
教育事業事關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把教育當做最大的民生工程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抓。縣政協為了促進這項民生工程的落實,全面掌握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情況,將此項工作列為今年重要的工作議題。十月中下旬,縣政協調研組深入到全縣中小學寄宿制學校查看校舍設施及教學設備,分別與教體局領導班子、各鎮領導、各學校校委會成員、部分政協委員座談,就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情況開展調研。
一、全縣中小學校及寄宿制學校建設情況
20XX年,全縣公辦學校106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初級中學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小學39所,幼兒園38所,其中:民辦幼兒園27所。在校學生46053人,其中:高中518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830人,初中生9746人,小學生20857人,學前班3196人,幼兒園5239人,其中:民辦幼兒園2602人,在校學生數量較2012年穩中有升。中小學寄宿生15157人,其中:小學4845人,初中6388人,高中3505人,職中421人。全縣中小學校舍建筑面積329496平方米,危房26982平方米。
全縣中小學校教職工2589人,其中:專任教師243人。
我縣自2011年實施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2300萬元,完善了63所寄宿制學校的教室、學生宿舍、廁所、操場、膳食中心等設施,使農村中小學校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農村中小學校基本的設施得到了初步解決,為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和保證。
二、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硬件設施配套不齊,是寄宿制學校面臨的關鍵問題
1、基礎設施不足。大部分學校學生宿舍數量不足,仍有部分學生在校外寄宿。特別是紅椿鎮紀家溝小學校舍已成危房,學校租用農民的房屋上課,學生寄住在農戶家。高灘鎮初級中學男生宿舍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三層教學樓,每個房間住50多人,最多的一個房間住63人。許多學校學生宿舍沒有配套的洗漱間、衛生間、消防設施等。麻柳鎮中心學校無教師宿辦室,毛壩中學部分教師無宿舍。高灘鎮初級中學、廣城鎮中心小學、高橋鎮中心小學、向陽鎮芭蕉學校供水設施不足,師生飲水困難等,由于上述設施不全,滿足不了學校師生正常的生活需要。
2、生活設施不全。目前,盡管大部分學校維修和新建了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餐廳,但相關配套設施沒跟上,有食堂無餐廳、有餐廳無桌?、學生多餐廳小、有宿舍無床鋪的情況比較普遍。有的學校操場小,如向陽、煥古九年制學校,早操和課間操、體育課無法上。據統計,全縣28所中小學校需建學生餐廳總面積2520平方米、18所學校需建操場總面積54100平方米、55所學校需建浴室總面積1670平方米、14所學校需建廁所總面積1050平方米,33所學校需學生架子床1037套,完成上述配套需投入資金1951萬元。
3、教學設備亟待完善。目前,大部分學校沒有音體美教學設備,一些學校的語音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有名無實。全縣58所中小學校需配音體美教學設備550套,其中:音樂設備58套、美術設備120套、體育器材58套、63所中小學校需增加圖書320810冊,完善這些配套設備和圖書,需投入資金550萬元。
(二)教職員工配備不齊,是制約寄宿制學校管理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縣教師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學科教師配備不平衡的問題。一是絕大部分寄宿制學校沒有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如:校醫、食堂管理員、學生宿舍管理員等,后勤管理工作大多由在職教師兼任,使教師應接不暇,不堪負重。因此,學生的健康、安全隱患大,已出現個案問題。二是專業學科教師緊缺。學校普遍反映英語、理化、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相當缺。“教非所學,學非所教”的現象比較普遍。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由于留守兒童缺乏關愛,部分學生表現出孤獨、抑郁、狂躁等各種不良情緒和不健康行為,需要專業心理老師為其疏導。但所有學校沒有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師生的心理缺乏疏導,嚴重影響師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全縣有留守兒童18730名,其中:小學12751人,初中生5979名,均占全縣小學、初中學生的61%,個別學校留守學生占到80%以上。如何教育管理好留守學生,保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已成為教師難以自解的精神壓力。
(三)經費保障不足,是寄宿制學校保質提效的障礙。
一方面,在寄宿制建設中,因資金不足,學校建設不符合標準的情況較為普遍,這無疑給2017年的“雙高雙普”驗收留下遺憾和新的欠賬。另一方面,雖然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給予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補助,但縣財政應給予寄宿生每人每年配套的100元補助費用仍沒到位。
(四)安全隱患多,安全環境堪憂
1、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學校沒有專職宿管員,大多數學校由老師兼職,老師既要教學備課改作業,又要保證第二天的正常教學,對住宿生安全的管理難以到位。
2、安全隱患多,防控難度大。一是部分學校校舍及部分教學設施陳舊、老化,未及時修復或拆除,容易形成安全隱患,二是少數學校疏于對學生食堂管理,衛生措施不到位,衛生環境有待改善。學校周圍商店缺乏長期有效監管,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三是農村學校實行布局調整后,留守少年兒童多有的回家路途較遠,違規乘坐“三無”車輛和摩托車的現象較為普遍,存在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上述問題,是目前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由于教育是個浩大的系統工程,成績是主要的,但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因此,全社會唯有齊心協力,共同關心支持教育事業,我縣教育事業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
三、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這不僅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和諧,更關系到紫陽的穩定發展。寄宿制學校是針對偏遠農村教學片分散、師資配置不平衡、教學設施滯后局面探索出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這種集中辦學模式,是促進農村教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調研,我們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一要著重解決好學生的住宿、洗漱、飲食、生活服務等硬件建設方面的問題,服務設施更人性化,使學生吃、喝、拉、撒不為難;二要加強農村學校的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設,解決學生有房住,住得安全的問題;三要完善和配套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圖書、教學設備和文化娛樂設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今后三年的寄宿制學校建設中,重點要突出科學規劃,嚴格按標準要求設計,按設計要求實施。確保寄宿制學校配置合理,功能齊備,為學生創造舒適、寬松的學習、生活環境。要優先解決好影響學校師生學習生活的突出問題。如:紅椿鎮紀家溝小學的校舍,高灘鎮初級中學男生宿舍樓危房改造,麻柳鎮初級中學教師宿辦室(可在正在建設的綜合樓上加層)、毛壩中學教師宿舍以及高灘鎮初級中學、廣城中心小學、芭蕉初級中學、高橋小學的飲水等問題。通過三年的努力,建立起與義務教育階段相匹配的寄宿制學校。
2、增加后勤管理人員編制。根據《國家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項目學校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和全縣各中小學校教師隊伍的現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專科教師、后勤管理人員(校醫、安保、心理老師、生活老師)缺的突出問題,深入學校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明確和規范寄宿制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的配備標準,切實解決寄宿制學校管理缺人的問題。
3、建立穩定的人才供給機制。鑒于我縣教師隊伍流動性大、老化嚴重和專業人才、管理人員缺額較大的問題,建議政府建立長效的人才招聘機制,每年有計劃的招錄一批教育教學和管理人員,及時解決缺員缺編的問題,確保教育質量朝著更好的方面發展。
4、加大教育資金的監管力度。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教育專項資金、公用經費的到位情況、使用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資金的安全使用和硬件設施按標準建設。審計局要加速對校建工程項目資金的審計,確保工程款及時結算,避免工人上訪鬧事,以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5、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公安、文廣、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建立長效的檢查監督和打擊處理機制,與學校共同承擔起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的責任。
6、積極支持教體局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教體局做好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為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提供快捷服務,創造便利條件。
7、發揮好教體局的職能作用。一是要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使真正的困難學生能夠及時得到補助。二是要做好保學控輟工作,保證《義務教育法》得到全面、正確地貫徹實施。三是要按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課程。堅決糾正一些學校一味追求學生的成績排名,將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只印在課表上落實不到課堂上的錯誤做法。四是要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立完善規范、科學、合理、有效的寄宿制學校管理制度,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要堅持不懈地狠抓學校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機制,落實好安全措施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學生住校期間的一切安全;要按照《國家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項目學校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逐步建立學校自辦餐廳的機制;要抓好寄宿制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兩支隊伍”建設,定期邀請心理專家為教職員工舉辦心理知識講座,讓每位教職工掌握基本心理常識,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加強教師的政治思想和師德教育,進一步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每年利用假期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理論培訓和師德培訓,提升教師的政治品質;要建立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聯校包抓工作制度,抓出幾個樣板和典型,在全縣逐步推廣,進一步提高全縣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我們投入再多的愛心,傾斜再多的資源都不為過。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研,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切實解決相關問題,逐步完善支持系統,健全工作機制,為我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更為良好的局面,為“雙高雙普”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