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最新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多篇】

思而思學網

2017預算執行情況報告1】

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審查批準了《關于宜昌市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規定和市人大常委會的安排,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2017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財稅改革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市財稅部門主動適應和把握新常態,貫徹落實新預算法,認真執行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批準的預算,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民生改善。上半年,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各項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較好地服務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執行情況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8億元,完成預算的51.9%,增長25.8%。其中:稅收收入96.6億元,完成預算的47.6%,增長7%;非稅收入61.2億元,完成預算的60.6%,增長74.1%。

上半年,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完成預算的45.9%,增長39.9%。其中:稅收收入15.6億元,完成預算的43.6%,增長14.2%;非稅收入15.5億元,完成預算的48.5%,增長81.1%。分部門看:國稅部門2.1億元,完成預算的38.8%;地稅部門14.4億元,完成預算的44.3%;財政部門14.6億元,完成預算的49%。主要項目執行情況:增值稅1.2億元,完成預算的39.5%;營業稅5.9億元,完成預算的41.2%;企業所得稅1.1億元,完成預算的29.4%;個人所得稅6082萬元,完成預算的50.8%;專項收入2.8億元,完成預算的29.5%;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4億元,完成預算的36.4%;罰沒收入5.7億元,完成預算的65.7%。

總的來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市財稅部門多措并舉,強化收入責任,深挖收入潛力,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在一季度的基礎上實現了平穩回升,但稅收收入仍存在增幅偏低、占比下降、落后于序時進度等態勢,收入增長主要靠非稅收入的拉動。上半年,全市稅收收入增幅7%,市本級稅收增幅14.2%,均低于一般公共預算增幅;全市稅收占比61.2%,市本級稅收占比50.2%,同比分別下降10.8和11.3個百分點;全市稅收完成預算的47.6%,市本級稅收完成預算的43.6%,分別落后于序時進度2.4和6.4個百分點。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帶來稅收減收。上半年,稅務部門累計辦理各項減免稅達11.2億元。二是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導致按現價計算的增值稅等稅收低增長。三是受企業利潤增幅回落以及去年企業預繳所得稅增加較多影響,今年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減少。四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少、采礦業市場持續低迷、央行降準降息降費等,影響地方稅收收入的增長。五是葛洲壩房地產公司和葛洲壩財務公司等企業總部外遷,也帶來了稅收的減收。

2、支出執行情況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4億元(含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下同),完成預算的63.9%,增長15.4%。

上半年,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2億元,完成預算的51.4%,增長10.4%。主要項目執行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8億元,完成預算的51.4%;公共安全支出4.8億元,完成預算的30.1%;教育支出4.9億元,完成預算的47.9%;科學技術支出1.8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893萬元,完成預算的78.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6億元,完成預算的23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3億元,完成預算的59.4%;節能環保支出6294萬元,完成預算的78%;城鄉社區支出6億元,完成預算的51.7%;農林水支出1.7億元,完成預算的56.6%;交通運輸支出3.1億元,完成預算的147.8%。部分科目支出進度較快,主要是因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和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中央、省及市委市政府關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各項重點支出的資金撥付,及時下達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確保了重點領域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0.6億元,完成預算的25.8%,減收20億元,下降39.6%;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5.6億元,完成預算的33.7%,下降7.7%。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0.3億元,完成預算的34.1%,下降23.3%。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5.6億元,完成預算的33.6%,下降7.7%。

政府性基金收支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安排的支出下降。上半年,全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8.6億元,下降36.9%,市本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4.5億元,下降5.8%。由于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比高,土地市場的狀況直接決定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速。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地產企業拿地的積極性下降,進而導致了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受收入下降影響,政府性基金支出也下降。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上半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尚未入庫,支出相應也未撥付。主要是國有企業母公司合并上年度企業財務年報后還須中介審計,計收利潤需要一段時間,市級國有企業應交國有資本收益入庫通常集中在下半年。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上半年,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8億元,完成預算的74.2%。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6.8億元,完成預算的68%;失業保險基金收入1.7億元,完成預算的89.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7.5億元,完成預算的92%;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9449萬元,完成預算的78.2%。進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今年7月1日起,《宜昌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12年來首次大幅度調整,將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從“9%或4.8%”提高到“10%或5.5%”。受此影響,靈活就業人員多選擇在7月1日新《辦法》實施前繳納本年醫保,導致收入進度加快。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9.4億元,完成預算的55.1%。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13.5億元,完成預算的56.5%;失業保險基金支出3582萬元,完成預算的26%,進度較慢主要是因為市本級穩定就業崗位補貼工作正處于啟動階段,待審核無誤后將于下半年撥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4.4億元,完成預算的56.3%。

總的來看,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較好。我們深入貫徹落實新預算法,按照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有關決議要求,緊緊圍繞財政改革主線,以破解重點難點問題為抓手,加強制度創新和體制完善,發揮好財政的基礎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積極釋放改革活力和管理效益,重點落實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去年,財政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頂層設計,積極推進財政21項改革,密集出臺統籌使用財政專項資金、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辦法等20多個改革性文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今年,在抓好去年改革成果落實的基礎上,市財政局部署了18項財政改革任務。啟動三年滾動財政規劃編制,探索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進一步深化預算編制制度改革。大力推廣PPP模式,推進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籌備建立城市建設發展投資基金。創新財政扶持產業發展機制,“補投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籌備出臺產業引導股權投資資金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設立宜昌市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首期籌措15億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爭取117億元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債券和新增債券,其中市級80億元,將PPP財政中長期支出責任等納入預算管理,推進建立規范的市級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創新結轉結余資金管理方式,通過清理甄別盤活結轉結余資金8.1億元,將結轉結余資金清理與預算編制結合,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9億元,編入部門預算4.2億元。加強工資制度改革、公車改革和財政內控機制改革等上下聯動改革的前期摸底調研,研究制定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做好改革準備。

二是狠抓收入征管。在經濟新常態下,財政收入持續增收壓力加大,為實現年初預算確定的收入目標,高度重視組織收入工作,注重協調、挖掘潛力,突出非稅,我市的財政收入在形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實現了穩步增長。堅持財稅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做好收入預測和進度分析,密切跟蹤收入動態,強化部門工作協調機制,明確重點稅源、重點項目和收入征管薄弱環節,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及時入庫。解放思想,智慧理財,培植稅源,挖掘潛力,建立可持續的收入增長模式。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創新征管方式,加強稽查監管。

三是嚴格預算執行。深入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嚴格按照市人大批準的預算抓好執行,在規定時限內批復市直部門預算,并嚴格按照年初預算確定的項目用途和范圍下達,做到無預算不支出。進一步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重點加大對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重大專項等資金的監控力度。推進國庫資金管理機制改革,對專戶進行清理。強化預算約束、厲行勤儉節約,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進一步增強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與市審計局主動聯網,開放預算執行查詢窗口,實現實時審計。

四是積極發揮財政宏觀調控作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局面,充分發揮財政宏觀調控職能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資金和政策手段,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產業創新發展和增強財政投融資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精準發力,推動全市經濟穩定增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籌措資金70.4億元,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資金8.9億元,利用國庫短期調度資金13億元,重點推進至喜長江大橋、城市快速路網、東山大道BRT等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及奧體中心、博物館等公建項目建設,支持和塘悅舍公租房、九安城安置房、環城南路及中央商務區城市棚戶區改造。統籌整合省域副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基金等三大產業基金24億元,采取“補投融”相結合方式,支持精細化工、食品生物醫藥等六大千億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籌措資金對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增資擴股,新增擔保貸款1.4億元。“讓利、輸血、反哺”實體經濟,安排風險補償金,引導金融機構投入,推出“財政增信惠農貸”、“財政科技創新貸”、“財政引導及時貸”等各類財政金融創新產品。

五是落實各項民生保障政策。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170.4億元,增長28.5%,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的76.1%;市本級民生支出37.7億元,增長40.5%,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的75.2%。在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更加注重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保障民生等重點支出需要,教育、科技、農業、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節能環保、住房保障等重點支出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安排教育專項資金2.4億元,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資金1196萬元,支持市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和職教園建設,支持重點職業院校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和重點專業建設。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安排就業資金和殘疾人保障資金8850萬元,支持重點人群就業和個人自主創業,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降低失業保障費率。執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提高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個人自付住院救助比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安排醫改資金1.8億元。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安排資金9253萬元,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全國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創建。安排資金2766萬元,支持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二、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之中,復蘇動力不足,我國經濟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更加注重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國內外環境相當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部分行業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產能嚴重過剩、商品價格低位波動、資金與債務等潛在風險顯性化的困難和挑戰。從我市情況看,今年經濟相比往年困難更多、壓力更大、形勢更為嚴峻,特別是投資增速下滑、工業增長后繼支撐不夠、消費長期低位運行、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比較突出。

(二)傳統骨干行業企業形勢低迷。

受經濟下行及政策影響,宜昌傳統骨干行業發展面臨極大挑戰,整體呈現低迷態勢。上半年,全市全口徑稅收收入完成158.7億元,增長5.6%,其中第二產業稅收增幅僅為1%。全市制造業合計入庫稅收31.1億元,下降2.1%,其中:紡織業入庫3325萬元,下降77.3%,減收1.1億元;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入庫1.8億元,下降29.4%,減收7612萬元;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入庫2.1億元,下降26.8%,減收7672萬元;專用設備制造業入庫9467萬元,下降21.3%,減收2558萬元;食品制造業和煙草制造業形勢略好,分別入庫2億元和8.9億元,比同期分別增收1.2億元、1.5億元,減緩了制造業稅收下降的幅度,但并不能扭轉下降的態勢。與此同時,受化工行業景氣度不高影響,全市采礦業入庫稅收5億元,下降19.4%,減收1.2億元。礦產、化工制造業等作為宜昌工業優勢和特色產業,占我市稅收比重仍然較大,但由于產能過剩、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等限制,發展遭遇周期性瓶頸,行業內部分支柱企業經營困難,稅收后續增長乏力。

(三)稅收收入形勢不容樂觀。

受經濟增速下滑和政策性減稅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市稅收收入呈低速增長態勢,1-5月稅收收入增幅一直維持在3%左右,6月份增幅回升到7%,稅收收入增幅每月均低于全省平均增幅。上半年,全市15個稅種中6個稅種下降,其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體稅種“兩增兩降”。地方稅種增幅創近年來最低,也成為制約全市稅收收入增收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相關稅種增速回落20.6個百分點。綜合經濟增速放緩,清理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和進一步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的落實,三峽集團公司、三峽財務公司、葛洲壩集團公司、葛洲壩財務公司、葛洲壩房地產公司等企業總部外遷使稅收發生轉移,央行降準降息使金融業稅收存在不確定性等,我市稅收收入形勢不容樂觀。

(四)預算平衡矛盾突出。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收入形勢更加嚴峻。在稅收收入增收困難的同時,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檢察院和法院的上劃等對非稅收入也造成了影響,財政收入的不確定性和減收因素明顯增多。然而,財政支出壓力明顯加大。一是落實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公務車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等增支政策。二是落實教育、科技、農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政策。三是支持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打造“四大平臺”、促進六大千億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支出。四是地方政府債券和其他一些政府性債務陸續進入償還高峰期等剛性支出需求。與此同時,中央和省財政進一步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改革資金分配辦法,我市受經濟發展水平、財政供養規模、人均財力狀況等因素影響,上級對我市特別是市本級的轉移支付補助相對較少。在財政收入來源減少、支出明顯加大的情況下,我市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收支平衡難度加大。

三、下半年財政主要工作舉措

下半年,我們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的有關決議以及本次會議提出的要求,加快財政改革步伐,統籌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深化財稅改革與完成年度預算任務的內在聯系,促進實現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預期目標。

(一)加快培育新增長點,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突出“穩增長”的重要位置,夯實“穩增長”的基礎。積極落實相關財稅政策,加快培育新增長點,把政策轉化為財源建設的成果,促進經濟平穩增長。著力拉動投資需求。加大力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筑牢經濟發展支撐。發揮好產業基金拉動社會資本投資的作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促進財政增收。落實好支持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推進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落實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稅收政策,努力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為企業發展減負加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要求,規范執行已出臺的優惠政策。建立規范、科學、嚴密的財源籌劃機制,強化財政協稅護稅功能,健全涉稅信息共享機制,加大收入組織力度,調動市場、企業、政府等各類資源,積極尋找增收點。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完善非稅收入征繳制度和監督體系,努力實現財政收入規模、質量和增速同步提高。

(二)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紅利。

按照2017年財政改革工作要點,抓好各項財政改革任務的落實,將改革成果應用到財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增強預算統籌協調功能,加大資金統籌力度,盤活存量資金,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在執行好已經出臺的政策文件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并狠抓落實。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試編發展性支出三年滾動規劃。規范權責發生制事項,規范財政專戶及往來資金管理,完善國庫現金管理,合理調節國庫資金余額,防止把金融風險轉化為財政風險。加快PPP項目實施進度,提高PPP項目可融資性,助推更多PPP項目落地。創新產業發展基金管理使用方式,加強與金融、債券、基金等機構對接,形成“政府投資+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的融資機制,放大財政資金引導、示范和帶動的杠桿效應。創新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做好80億元新增債券及置換債券分配工作,制定關于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權責利相結合、借用還相統一”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步伐,圍繞清權、確權、曬權、束權,加大改革力度,出臺政府采購、預算編制、資金撥付等領域八條簡政放權措施,優化財政服務,轉變政府職能。

(三)轉變發展方式,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圍繞我市產業發展規劃,認真落實市政府“黃金八條”,用好產業股權引導基金,促進六大千億產業加快發展,扶持現代服務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性發展。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持新建各級研發平臺、創新型企業、產業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創新財政扶持中小企業機制,擴大“財政科技創新貸”、“財政增信惠農貸”等系列財政金融產品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成果,推出“電商流通優惠貸”,支持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支持城區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及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以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交通、“三河十庫”等十大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支持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統籌試點鄉鎮建設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

(四)完善政策機制,切實保障改善民生。

落實針對不同教育類型的財政支持政策。支持市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和市一中、夷陵中學、市特殊學校新校區建設,推進職教園建設。建立健全職業院校生均經費保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保險、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建立穩定可持續籌資機制。完善計劃生育投入機制,落實城鎮獨生子女年老父母獎勵全覆蓋等計生政策。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和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出臺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創新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使用機制,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盤活存量房,加大回購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的力度。加大文化惠民投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司法體制經費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機制。

(五)強化財政管理,確保資金安全規范有效。

落實人大有關決議和審計意見,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和預算編制機制,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試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實行財政投資評審新模式,采取放開一批、自評一批、聯評一批方式推進財政投資評審。對規格、標準統一的貨物類、服務類項目,執行政府采購程序,不進行評審;對投資額5000萬元以下的建設項目委托業主自評,實行備案制管理;對重大建設項目,會同業主聯合評審。加強非稅收入稽查力度,推廣新型繳款方式,完善收入項目目錄清單,探索罰沒財物處置方式。改革完善政府采購制度,通過“建機制、簡程序、抓監督、促公開”,再造政府采購流程,加大政府采購監督力度。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實行資產處置聯動協作審批,制定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法。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誠信體系建設和執業質量監管。對項目前期周轉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福彩公益金等5類專項資金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專項資金用到實處。細化部門預算公開內容,推動部門決算公開,規范預決算公開程序,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主任、常務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做好各項財政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本次常委會的審議意見,誠懇接受市人大常委會的指導和監督,主動作為,扎實工作,努力完成2017年預算,促進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2017預算執行情況報告2】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17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2017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公共財政預算。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240700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0%,比上年(下同)增加25798萬元,增長12.00%。預算支出完成584943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增加155780萬元,增長36.30%,結轉下年使用0萬元(詳見附表1)。

??政府性基金預算。預算收入完成723614萬元,為年初預算的777.49%,比上年增加673271萬元,增長1337.37%。預算支出完成789417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增加734614萬元,增長1340.46%(詳見附表2)。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預算收入完成163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0%。預算支出完成47萬元,為調整預算的33.57%(詳見附表3)。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預算收入完成91962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0.71%,預算支出完成83462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8.13%(詳見附表4)。

以上預算收支平衡,略有結余。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預算執行情況是預計數,在年度決算編制后,還會有些變化。

2017年,財政部門努力克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性減稅因素增多、增收空間縮小、剛性支出增長過快、收支矛盾異常突出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廣辟財源,勤征細管,嚴控支出,深化改革,強化監管,全力支持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點:

(一)嚴格依法征管,征收體制日趨完善。堅持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做到應收盡收,促進財政收入持續穩步增長。一是征管對象重點明確。全市建筑行業完成稅收收入19741萬元,增加7938萬元,增長67.25%;房地產業完成稅收收入24884萬元,增加4529萬元,增長22.25%;全市納稅前20強企業增收8498萬元,增長17.45%。二是征收工作亮點突出。全市住宿和餐飲業完成稅收收入2456萬元,增加991萬元,增長67.65%;打擊“兩違”建筑稅費清繳收入完成16992萬元,增加4246萬元,增長33.31%;農村耕地占用稅、契稅完成3509萬元,改變了近五年來農村“兩稅”放任自流的局面。三是非稅征管成效顯著。建立非稅收入激勵考核機制,全市非稅收入完成84808萬元,增加18211萬元,增長27.35%。

(二)科學調度資金,重點支出保障較好。確保了各項干部職工改革性福利政策落實到位,確保了政權機關的正常運轉,確保了重點民生支出的需要。一是提高全市干部職工待遇。啟動鄉鎮工作補貼發放工作。以應發工資為基數,足額發放了干部職工的個人年度考核獎勵工資。按照每人每月增加300元的標準,預發了在職人員基本工資的調資部分。離退休人員工資按要求套改到位。二是提高鄉鎮基本財力保障水平。合理確定鄉鎮財力和人均基本財力標準。2017年公共預算新增安排540萬元資金用于鄉鎮基本財力保障和街道辦事處工作補助。三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啟動老年鄉村醫生、民辦教師、代課教師生活困難補助。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的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全市參保人數達到126.27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標準提高到75元/月/人。保障特殊群體基本生活,全市城市低保對象11276人,月人均補差293元;農村低保對象50716人,月人均補差128元。四是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足額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安排校舍維修改造工程、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等各類工程建設資金5886萬元,改善了農村辦學條件。完善扶困助學機制,安排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補助及職業教育助學金、普通高中助學金共2737萬元。五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投入24681萬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全市新開工保障性住房項目64個,共5909套住房。

(三)加大“三農”投入,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一是認真發放涉農補貼。全年共發放涉農補貼36項,發放資金總額27900萬元,惠及全市24萬戶補貼對象。二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1146萬元,對68座小二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投入1080萬元用于中小河流治理。確保了關王塘和太平灌區等小農水重點建設項目配套改造資金的需要。整合財政資金342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1.5萬畝。整合財政資金3000萬元,支持油茶綜合產業園建設,建設標準化油茶生產基地1.5萬畝、早實豐產基地1萬畝。三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安排農村公路建設資金6000萬元,支持村民改善出行條件。投入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3659萬元,有效解決了我市農村飲水困難的問題。投入1100萬元用于農業環境整治以獎代補,提升了農村環境質量。投入4350萬元用于農村危房改造,為2900戶農村困難群眾改善了基本居住條件。四是推進農村綜改工作。積極支持遙田鎮建新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爭取到上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2739萬元,實施項目361個,完成硬化道路68千米,修建水渠61千米,硬化山塘118口,環衛項目3個。五是支持精準扶貧工作。安排扶貧資金435萬元,實施“雨露計劃”、建立貧困戶信息網絡系統等,提高了扶貧資金使用的精準度和使用效益。

(四)創新體制機制,財政改革有序推進。通過深化各項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提高了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一是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實新《預算法》,構建規范透明的預算管理機制。建立了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統籌協調的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部門預算公開實現“全覆蓋”,“三公”經費預決算全面公開。二是推行PPP模式。積極推進“耒陽市智慧城市綜合開發項目”,大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被列為全省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項目計劃投資15.01億元。三是落實政府債務管理體制改革。2017年,全市置換債券金額合計3.47億元,極大地減輕了財政支出壓力。國投公司獲批發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債券12億元,將推動我市重點民生項目的建設進程。

(五)規范財經秩序,財政監管全面加強。充分發揮財政監督職能,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一是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制訂了《耒陽市市直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會計基礎工作及“三公經費”使用情況、公務車輛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檢查,有效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全市“三公經費”同比下降5%。二是認真開展各項監督檢查工作。開展非稅收入稽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積極清理“吃空餉”人員,停發了60名在編不在崗人員工資。三是不斷加大投資評審工作力度。累計評審項目373個,評審總金額212807萬元,審定金額190800萬元,審減資金22007萬元,審減率為10.34%。四是扎實推進政府采購監管工作。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購監管總額42865萬元,實際支付政府采購合同總額39282萬元,平均節約率為8.36%。五是加強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先后組織人員對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資金、公共衛生資金和校車經費進行績效評價,進一步提高編制財政預算的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當前財政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經濟轉型尚需時日,主體財源缺乏,財政增收困難;財政供養人員過多,負擔過重,剛性支出壓力大;國庫資金缺口加大,資金調度日益艱難;有些單位財務管理不規范,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對于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決。

二、2017年財政預算安排意見

全市財政工作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力培植財源,增強發展后勁;推進依法征管,促進財政增收;優化支出結構,構建公共財政;深化財稅改革,健全體制機制;加強財政監督,嚴肅財經紀律,為加快富民強市提供有力的財力保障。

根據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全市財政收支預算安排如下:

(一)公共財政預算(考慮到我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規模較小,從2017年起并入公共財政預算,不再單獨編制)。總收入預期完成269600萬元,比2017年年初預算240700萬元,增加28900萬元,增長12%左右。其中上劃中央收入預期完成71589萬元,增長17.41%;上劃省級收入預期完成21432萬元,增長14.38%;本級收入預期完成176119萬元,增長9.40%。(詳見附表5)

預算支出堅持“保工資、保民生、保運轉”,優先保障干部職工工資和改革性福利待遇支出,保障社會民生福利支出,保障單位運轉和社會穩定的支出需要。堅持厲行節約的原則,全市“三公”經費預算5087萬元,比上年預算下降10%。2017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391000萬元,比上年預算增加10280萬元,增長2.70%。其中上級提前下達的專項轉移支付支出21344萬元,提前下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支出36954萬元,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支出30920萬元,本級安排的支出301782萬元。(詳見附表6)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完成78251萬元,比上年預算數減少14819萬元,下降15.92%左右。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預期完成76000萬元(不含按計提繳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4000萬元)。

支出預算安排37954萬元,比上年預算減少48048萬元,下降55.87%。其中上級提前下達的專項轉移支付支出3萬元,本級安排的支出37951萬元。(詳見附表7)

(三)社會保險基金預算。2017年我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共6項,較上年新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全年收入預期完成146938萬元,其中保費收入75446萬元,投資收益1278萬元,財政補貼收入69709萬元。支出預算安排134816萬元,其中保險待遇支出131718萬元。(詳見附表8)

三、完成2017年財政預算任務的主要措施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建市30周年。做好2017年的財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財政部門將認真履行自身職責,積極作為,努力完成全年財政工作各項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堅持創新生財,推進經濟發展。按照“做大、放活、調優、扶強”的原則,建立健全財政政策導向機制,加快推進全市財源建設。一是強化財政扶持,做大做強重點企業。加大對年創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扶持力度。將政府性資金存款與金融機構支持企業貸款情況掛鉤,鼓勵金融機構對重點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探索國有資本參與重點民營企業投資管理,引導重點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二是著力一區三園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招商引資平臺。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園區資源,做到條件成熟一片,滾動開發一片。實行項目準入機制和風險預警機制,規定項目建設期限,將土地及其他優惠政策與企業納稅情況掛鉤,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努力引進一批高稅收、高附加值的企業入駐我市。三是突出本土特色,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積極培育本土企業,幫助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本土企業盡快投產發展。圍繞油茶、貢茶、粉皮等本土特色農業產業,大力培植鄉鎮財源。推進“互聯網”行動,實現線上與線下銷售的有機結合,為全市的工業產品、農業特產、旅游景點打開廣闊的市場。四是激活吸納社會資本,擴大PPP模式運作范圍。積極將第二水廠、污水處理廠、標準化廠房、蔡倫竹海等存量資產盤活,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經營管理,解決我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二)堅持科學聚財,推進綜合治稅。進一步完善稅收征管制度,強化稅收保障工作,確保各項稅收及時、準確、足額入庫。一是建立稅收保障信息平臺。對全市稅源進行地毯式清理,將信息集中反饋到信息平臺,實現涉稅信息共享,加強稅源控管,防止稅收流失。二是強化重點稅源征管。繼續加大重點企業、重點行業收入督促征收力度。積極完善國土收入征管機制,堵塞征管漏洞。三是完善零散稅收征管方式。對城區個體工商戶稅收、房屋租賃稅收、車輛營運稅收等實行委托代征,對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相關稅收及契稅、耕地占用稅等開展協稅護稅。以適當的獎勵方式,鼓勵消費者向商家索取發票,構建新型個體稅收社會綜合治稅網絡。

(三)堅持合理用財,推進公共財政。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合理安排各項支出。一是支持社保事業發展。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落實財政補助政策。適當調整新農合補償方案,全面啟動大病醫療保險,提高城鎮居民醫保醫療待遇水平。二是支持教科文事業發展。繼續做好中小學校舍安全經費保障工作,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支持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和獎勵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加快推進“兩館一中心”建設,完善我市文化服務體系。三是支持“三農”發展。積極申報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經營項目,通過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繼續支持精準扶貧工作,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推進建設。四是支持全市性的重點工作。努力保障公車改革、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及建市30周年重點財政投資項目的支出需要,確保各項改革和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四)堅持精細理財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