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了幾篇報道,內心感觸頗多。既被時代楷模、守島英雄王繼才的先進事跡和愛國奉獻精神所感動,也被《人民日報》宣揚的9位“中華脊梁”的卓越貢獻所震撼。他們淡泊名利、大忠大義,敢為人先、可歌可泣,矢志不移、鏗鏘前行,以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是*的旗幟和標桿,是奮斗者最美的樣子。
這些先進典型的堅守和付出,猶如航行中的燈塔光芒萬丈。有人說,生命有了奮斗,靈魂才有重量,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崗位都能書寫不平凡的華章;也有人說,奮斗的初心就是為國為民。*的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靠的就是無數革命先輩舍生忘死、前仆后繼,靠的就是幾代建設者們篳路藍縷、奮發圖強……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家國情懷,在今天這個*,我們更需要有大情懷大追求,更需要確立奮斗者的價值追求: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努力。
架起理想與現實的橋梁。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崇高的理想信念,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動力,也是革命軍人成就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心有多寬、舞臺就有多闊,格局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廣。沒有理想的人生,就像“空口袋”,立不起來;如果理想是小的,人生“口袋”也立不住。唯有樹立遠大理想,強化精神堅守,牢記出發的原點和來時的路,才能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始終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滿懷激情走好奮斗之路。
搞好小我與大我的融合。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和集體里,都有一個自我定位和發展的問題。劉伯承元帥曾講,“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么名堂的”。奮斗者如果離開黨、國家和軍隊建設事業,一樣也搞不出名堂。“計利當計天下利”,要努力培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情懷。只有時刻憂黨、憂國、憂軍、憂民,在個人理想、職位、價值與黨和人民的事業之間,理性找準自己的位置,奮斗之路才能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寬闊。
扛起崗位與責任的擔子。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世上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古往今來,干事創業都得有那么一股干勁和拼勁。優秀的人往往是肩膀最硬的人,敢于亮明態度、承擔責任,處處體現氣魄和擔當。要有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的崇高使命與擔當,樹立崗位光榮、崗位作為、崗位奉獻的思想,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單位當家來建,鞠躬盡瘁、永不懈怠,敢于扛重擔、挑大梁、打硬仗,任務面前不推托、困難面前不退縮,不斷積累新經驗、走出新路子、取得新進步。
厘清付出與收獲的關系。“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想到”與“得到”之間還有一個詞叫“做到”。美好愿望的實現,都是由無數平凡和細小的努力積累而成;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從一件件具體事干起的。人生既要有目標追求,更要腳踏實地。簡單的事情不停地做,就能成為行家;做簡單的事情也特別專注,就能成為專家;把簡單的事情始終做好,就能成為大家。人生要學會算長遠賬,算國家和人民的大賬,把目光從一時一域的得失上挪開。須知,甘愿吃苦,勇于付出,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只有敢吃苦,才能洗盡鉛華;只有能吃苦,才能戰勝險惡;只有吃過苦,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和幸福;只有比別人吃更多苦、流更多汗,才能不斷超越自我、綻放光彩。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是奮斗者的時代,*屬于每一個人。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更應該大力傳承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自覺讓理想揚帆、給本領升級、為擔當加碼,以舍我其誰、敢闖敢干的青春熱血和勇氣豪情,爭做*強軍興軍的實踐者、奮進者、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