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解放思想找短板心得1】
發展是硬道理,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三大任務。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問題,明確要求:“發展現代農業,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是穩民心、安天下的戰略產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時也還存在不少問題。農業生產基礎依然薄弱,現代設施裝備應用較少,科技支撐能力不足;農業經營規模偏小,農業勞動力素質偏低,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都有待提高。尤其是隨著青壯年勞動力的轉移就業,“誰來種地”的問題日益突出。要破解這些難題,必須深入的講話精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要加快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職業農民,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近年來我國農民人均收入持續增加,增幅連續6年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去年更是突破萬元大關。但就絕對值來講,農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
對廣大農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他明確要求:“增加農民收入,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盡快富裕起來。”
必須看到,家庭經營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始終把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種糧農民收入作為一項重大政策,不斷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升級和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還要通過促進農民外出務工和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通
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讓農村更美麗宜居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大戰略舉措,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對建設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仍會有四五億人生活在農村,對此必須有長遠眼光和清醒認識。因此,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同時,決不能忽視農村發展,必須同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要把各級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建設好、管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要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要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
特別強調:“建設,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新農村建設要充分體現農村特點、地域特色、民族風格,要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不要把新農村建成縮小版的城市社區。要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解決好農村污水亂排、垃圾亂扔、秸稈亂燒的問題。
【鄉鎮解放思想找短板心得2】
新時期農業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在糧食連年豐收背后,進口量、庫存量齊增,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雙重擠壓。
“需求升級了,農產品有效供給跟不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委員分析,以玉米為例,產量多了,價格還高,賣不出去,只能進倉庫。這說明,當前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補貼不是農民增收的根本措施,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結構,提升勞動生產力、提高供給質量才是發展方向。去年國家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玉米價格向市場回歸,提高了競爭力。
農業結構怎么調?“市場缺什么,農民種什么,農產品的供需矛盾根本上還要靠市場來解決。”山東省鄒平縣韓店鎮西王村支書王勇代表說,現在大家都關注不種玉米種什么,事實上,玉米本身也可以結構調整,可以“糧改飼”變青貯,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的葡萄糖、果糖、玉米綿白糖,可作為蔗糖的替代品。
如今休閑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成為農業農村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挖掘農業和農村的潛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產業引導,綠水青山就能變成金山銀山。
農業現代化的主體是農民,絕不能把農民丟到一邊。一方面要大力扶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讓農民群眾自己干、自己闖;另一方面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