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正值中國經濟轉型的節點時期,此次規劃是關乎中國未來經濟結構改革的具體藍圖,是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大戰略。那么,面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外形勢,“十三五”期間我們都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理解“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應當如何解讀“十三五”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
一、“十三五”期間面臨的重大挑戰
按照《公報》的說法,“十三五”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這話說得比較重。有哪些挑戰呢?可以概括為以下九個方面。
(一)“十三五”期間的挑戰
第一,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原因是2008年以來的國際經濟危機還沒有完全退出,它的影響還在。更主要的是,最近若干年來,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尤其是針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所以,這對我們今后的出口和對外投資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第二,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多變。隨著中國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很多大國對中國有了一些防范心理,周邊國家也對中國有些芥蒂。同時,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錯,使得中國“十三五”期間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
第三,經濟增速在換擋!笆濉北旧硪彩窃趽Q擋,一直在換擋。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一直往下,已經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的6個點,底部還沒有探明。“十三五”前期,我們還可能面臨更低的可能性。經濟增速的換擋是過去三十多年來沒有遇到的問題。過去三十多年,我們遇到的大多是經濟周期的波動,即周期的波動是下降還是反彈到原來的高度等問題。現在的經濟換擋,或者是說就發展階段的轉換,或者是步入新常態,那就意味著經濟增長的高速要轉入新的增長平臺,不能反彈到原來的高度。這對我們來說,代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四,結構調整陣痛。過去,主要是通過粗放發展的模式,發展高投資、高效能、高排放的產業。現在遇到瓶頸了,必須要淘汰它。同時必須大力發展新的產業。在這個轉換調整過程中,有一批企業和行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笆濉边要繼續進行,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五,增長動能轉換。增長動能也就是增長動力的挑戰。原來的“三駕馬車”越來越靠不住了,今后必須要依靠“三大發動機”!叭蟀l動機”的培育需要一個過程。增長動能的轉換過程是面臨挑戰的。
第六,經濟泡沫的風險加大。過去多年的高速增長積累了資產價格泡沫、產能過剩、地方債務風險、影子銀行等經濟泡沫。經濟泡沫現在還沒有消除。“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解決它,這是一個挑戰。
第七,社會發展轉型帶來挑戰。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貧富差距仍然比較大,社會矛盾一部分在加劇,老百姓對權利的訴求在增加。在“十三五”期間怎么應對社會轉型,這也一是個挑戰。
第八,資源環境的約束。資源越來越短缺,環境污染的壓力仍然很大。大氣、水、土壤,這些污染的增量控制可以有所成效,但是已經污染了的存量部分的解決還需要時間。在“十三五”期間,這將面對更加艱巨的任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九,人口紅利消失。自2011年開始,15歲到64歲之間的生產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開始下降,人口紅利正在消失。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十三五”期間仍然處于這個通道上。當然,我們前面放開兩胎會有所緩解,但是短期內不足以扭轉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結構變化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要迎接這個挑戰。
(二)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
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到中高速,6%—7%。
第二,發展方式要由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原來我國主要是追求規模的擴張、速度的提高,“十三五”期間將更多地強調質量和效益,即所謂的“提質增效”。這是新草案所要求的。
第三,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我國過去是粗放發展,所以在增量上不斷擴大,擴大產能。今后,存量要調整,有些存量逐漸要淘汰。增量不是一種平面的擴張,而是要做優,要優質、高效。
第四,發展動力要由主要依靠資源、低成本勞動力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三駕馬車”轉到“三大發動機”,是指“三駕馬車”是需求鞭策動力,“三大發動機”是供給鞭策動力。這說的是什么?從供給的內部來看,也有轉換的問題。從原來主要依靠一般性的要素,轉向今后高技術、人才、信息這樣一些要素。當從需求的定位來看,原來主要依靠外需轉到主要依靠內需,由原來的依靠投資轉到依靠消費,由原來依靠政府投資轉到主要依靠社會投資。總之,整個動力體系要發生基本變化。這是新常態的要求。
(三)不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是全面小康
“十三五”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很多指標要檢驗,老百姓要評價。怎么來實現?決勝階段要解決什么問題?必須要把現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配套的、不相適應的、達不到要求的問題解決了,然后才能說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哪些問題必須要解決?
第一,要消除貧困。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問題是不大的。但是,中國地區差距很大,貧富差距很大,收入差距也很大。一些貧困地區也要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這次特別強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一對應,否則就不能說我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那些落后地區也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十三五”最大的問題。
第二,要解決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整體來說,我國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很嚴重,有些企業效益不太好,重大安全事故頻發,經濟泡沫比較嚴重。這一系列問題都說明,發展方式總體還比較粗放,這是“十三五”期間必須解決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才真的步入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三,要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目前,城鄉的差距仍然比較大,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在3倍左右。區域的差距也很大,東西、西部、南北的差距也很大。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縮短這些差距。
第四,要解決資源環境的約束,F在,我們的資源約束趨緊,環境的總體趨勢還在惡化,尚未得到根本扭轉。而環境已經成為民生了,老百姓非常關注。小康社會包括好的環境,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第五,要使人民的素質進一步提高。小康不光是要有物質財富,還要有文明素質,城鄉居民的文明素質也要達到與小康適應的水平,才能說建成了小康社會。
第六,要充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尤其是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的。城鄉都要供給到位,否則不能說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要解決這個問題。
第七,要解決法治社會的建立問題。四中全會明確要依法治國,建立!笆濉逼陂g,推進法治建設的任務還比較艱巨,這也是小康社會所要求的。
第八,要提高黨的領導水平。
這是第二大部分,共四個方面,主要講“十三五”面臨的形勢,包括新的階段和有待解決的若干個問題。
二、“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我們先來看指導思想。關于指導思想,有幾句話比較重要、比較關鍵。
第一,要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八膫全面”的戰略布局,這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
第二,要加快形成引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我們一直說要引領經濟新常態,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關鍵是什么?是要形成相應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體制機制、發展方式真正建立起來了,新常態會自動到來。
第三,要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
第四,要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是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是不可動搖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第二個方面是基本原則。基本原則有六大原則:第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二,堅持科學發展;第三,堅持深化改革;第四,堅持依法治國;第五,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第六,堅持黨的領導。這六個原則是非常有深意的。
首先,這六個原則對應著前面的“四個布局”,還加了兩個詞,一個是科學發展,一個是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科學發展一直是黨的指導思想,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是今后“十三五”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必須要重視的因素。
(三)發展目標
第三個方面是發展目標。總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外,還有八項具體的目標。
第一個具體目標,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具體來說,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而且這個“翻一番”還要建立在什么基礎上呢?要建立在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也就是說,“十三五”追求的GDP增長不是為了經濟增長而增長,要是在符合這“三個性”的前提下,根據兩個翻一番的目標進行測算。“十三五”期間,人均GDP增速的底線是6.5%。當然,跟過去相比,確實是下了一個臺階。但是,如果考慮到中國現在處于發展階段的轉換期、步入新常態的歷史事實,考慮到我們面臨的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考慮到我們現在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考慮到我們面臨著人口紅利減少的事實,考慮到“十三五”期間,我們仍然還要消化“十一五”、“十二五”以來,積累的很多經濟問題和泡沫,“十三五”要實現6.5%以上的平均增長,仍然還是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是要在三大發動機上做好改革轉型創新。如果通過這三大發動機,把新的增長動力培育起來,把新的增長點培育起來,我想完成6.5%以上的增長目標,是完全可能的,反之,不一定。這是第一個具體目標。
第二個具體目標,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過去,很多產業在總體是中低端的。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必須要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高附加值產業要具體體現在一、二、三產業上;先進制造業要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要不斷成長;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比重要進一步上升;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新的進展,這是第二個具體目標。
第三個具體目標,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升。這是從經濟增長動力“三架馬車”的角度來說的。過去主要是依靠投資拉動,最近這幾年,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逐步上升。,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51.2%。2015年前三個季度進一步上升到58.4%,已經超過了投資對GDP的貢獻力。我們希望在“十三五”期間,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提升。這是第三個目標。
第四個具體目標,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這里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就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什么要這么說呢?過去統計城鎮化率有兩種口徑,一種口徑就是按照戶籍來說。按照戶籍,2013年的城鎮化率實際上只有35.9%。一種是按照通常統計上所計算的城鎮化率。,城鎮化率達到了54.77%。戶籍城鎮化率和我們統計上的城鎮化實際上是有一個差距的!笆濉逼陂g,真正面臨的艱巨任務是怎么讓人口城鎮化,不僅是讓農民進城里來打工,更要讓他們真正與現有的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權益。那就必須要解決和提高戶籍城鎮化率水平,這顯然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45%左右。2013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5.9%,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每年年均要提高戶籍城鎮化率1.3個百分點,每年要讓1600萬沒有獲得城市戶籍的人成為戶籍城市人口,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任務。這次在《“十三五”規劃建議》說明里,對這個問題專門有一段說明。
第五個具體目標,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里邊特別強調的是脫貧的問題,脫貧目標也非常具體。貧困人口要實現脫貧,貧困縣要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的整體貧困。按照我國現行標準,我們現在有多少個貧困縣?592個。又有多少貧困縣都想戴著這個帽子,享受很多的優惠政策?未來五年全部“摘帽”。這個任務之艱巨、挑戰之大、目標之具體,可想而知。
第六個具體目標,使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第七個具體目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最主要的,我們要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要控制能源、水資源、土地、碳排放權的總量,同時還要控制它的強度,使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
第八個具體目標,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我們有356項改革要在2020年取得決定性成果。也就是說在“十三五”期間,所有的制度要逐步建立起來,運行起來。
(四)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是一個創新。五大發展理念作為主線,統帥整個“十三五”規劃。而且在五中全會《公報》和《綱要》中,都把這五大理念上升到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的高度。這五個問題不是虛的,是一場非常深刻的變革。哪五個理念呢?第一是創新發展理念,第二是協調發展理念,第三綠色發展理念,第四是開放發展理念,第五是包容發展理念。這五個理念,概括得非常好,把目標、路徑、理念、策略等都說到了。
三、五大發展理念揚帆領航全面小康
下面講“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重點任務就是按照五大發展理念來展開的。
(一)創新
先說第一個重點任務,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部分實際上強調的是全面創新。我前天在《光明日報》上專門發了文章,解讀了一下公報精神,從哪個角度呢?抓住全面創新的“牛鼻子”。創新是一個體系,是全面創新,我概括為六大創新。
第一個創新是創新文化(包括創新理論)。在《公報》和《綱要》里面有這么一句話,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個方面的創新。這些年的文件里,這么講創新的還不多,尤其是把理論創新、文化創新放到這么重要的位置,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所探索的一整套文化和理論,多年來一直指導著我們的發展。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的形勢日趨復雜,過去的理論和文化不足以滿足新的需要,所以要與時俱進,要創造新文化和新理論,實現引領型的發展。這次提出一個概念,叫做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引領型發展就是帶領別人去發展,我們國家要引領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這是一種積極的發展。怎么引領發展呢?光是發展產業項目不行,還要在文化和理論上引領潮流,要占領制高點,所以強調創新文化,創新理論,這是第一個創新。
第二個創新是創新動力。動力分為兩種。
第一種動力是供給邊的動力,有經濟增長的供給。我前面說了“三大發動機”。經濟增長一個方面取決于過程要素投入的增加,另外一方面取決于全要素生產力的提高,這兩個都是供給邊的主要力量。今后,我們要更多地從供給面的角度去尋找新的增長。也正因如此,這次《公報》和《規劃建議》里面也有專門的表述,即: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的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這段話主要從供給邊角度出發,主要通過新的科技要素來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二種動力是需求邊的動力。在《規劃建議》里面,也專門就“三駕馬車”動力也有所論述。比如,消費強調,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投資強調,增加有效投資,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也就是P2P模式;出口強調,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第三個創新是創新空間。這是一種新提法。創新有五大空間。
1.拓展區域發展空間
區域發展空間具體表現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實際上講的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要發揮城市群的輻射作用。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還強調,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等。這都是拓展區域發展空間,總的來說有三個方面:一是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二是要發展城市群,三是要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的建設。
2.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主要是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同時,還強調,為了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要鼓勵發展“四眾”: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3.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
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主要是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完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
4.拓展網絡經濟空間
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也是新提法。怎么來拓展呢?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還要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其中,分享經濟、國家大數據戰略也是文件里面第一次提出的。
5.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壯大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