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律主題班會篇一:主題班會:慎獨自律_成人成才
慎獨自律,成人成才
【活動背景】
學生進入中專以后,很多同學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更重要的是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學習動力不足。學生上課自習精氣神不足,睡覺的多,自習說話的多;課外上網的多,違紀的多,很多學生走下坡路明顯。為了幫助每一位同學成人成才,經過充分準備,班級決定召開“慎獨自律,成人成才”的主題班會。
【活動目標】
1、全員參與,班內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本次班會活動。,結合班級和自己的實際,進行自我診斷,進行自我評價,對班級和學生的不良風氣進行評論,增強班級凝聚力。
2、注重評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個人、他人和班級的不良習慣和風氣自評、他評,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有了一定深度。明確了自律的重要性和層次性將有助于理解“自律的最高境界為慎獨”,并能促使學生將其作為整個高中階段乃至自己終生的修身目標。
3、正確評價自己,滿懷信心,展望未來。班內榜樣的談話真實可信,由此引起學生對自己放任自己、不思進取心理和行為的反思,堅定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和不良行為的決心,從而追求奮發向上、積極健康的高中學生生活。
4、“慎獨自律,成人成才”的誓言,讓全體同學心動行動,徹底改變學生精神面貌和班級面貌。
【設計思路】
這堂班會以學生活動為主線,貫穿情感教育,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一,理解慎獨自律的深刻含義;二,深刻體會擁有慎獨這種品質的重要意義;三,如何養成慎獨的行為和習慣。簡而言之,就是“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入了圖片,影視資料,學生講述和評論等,通過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內心的榮辱觀,讓他們在課堂上受到啟發和教育,從而把意識內化為具體的行動,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做一個具有高度自我約束力的人。
【活動方法】
1、點評,質疑。點評身邊一些現象,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探究,質疑,從而對慎獨行為習慣有深刻認識。
2、互動,體驗。在動手做游戲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筋思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擁有慎獨品質的重要性的認識。
3、挖掘,升華。本課教學不僅要明確行為要求,講出行為意義,更要注意激發情感,讓學生樹立鮮明的榮辱觀,以擁有慎獨品質為榮,把認知轉化為切實行動。
4、集體宣誓和簽名。
【活動準備】
1、召開班干部、團支部會議,分析班內目前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統一思想,確定班會主題“慎獨自律,成人成才”。
2、聯系自己的學習實際,診斷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
3、自拍的班級自習或課堂DV錄像。
4、教師準備PPT課件等。
5、請本班優秀學生準備講述自己的經歷。
6、準備宣誓用誓言。
【班會過程】
環節一: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在今天班會活動開始以前,老師想調查一下,兩個星期以前布置給你們的一項任務完成得怎樣?
(該環節可能會出乎同學們意料,能激發同學的好奇)
老師:看同學們的反應,有人似乎不記得了,那是什么呢?
(投影):來挑戰吧!每天晚上九點四十揮臂一分鐘,你做到了嗎? 老師:請堅持做到現在的同學舉一下手?
預設情況一:無人舉手
老師:很遺憾。我們班的同學都沒有能堅持完成,但曾經有人做到了,他是誰呢?請跟老師一起去認識他。
預設情況二:有人舉手
老師:請同學說一說的感受。(教師引導;在做這件事時,遇到了些什么情況;自己怎樣克服的?靠的是什么?)
恭喜你,你已和一位名人有共同的品質。他是誰呢?請跟老師一起去認識他。
(投影展示,逐字出現-----強化亞里士多德)
老師:亞里士多德在無人督促的情況下能堅持下去,靠的是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到意志力,恒心等,引導學生認識到亞里士多德有極強的自我約束力,在于對內心道德的一種堅守和自律)
老師:這種對內心道德的堅守和自律,就如同一朵開在幽深山谷里的鮮花,默默散發著奇異的香味,伸展著飽滿的花蕊。這里人跡罕至,沒有誰知道它是一朵奇葩。可是,它卻毫不倦怠。“慎獨”就是這深山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們心靈深處應該守護的奇葩,她不求為人所知,但求問心無愧,但求做出完美的自我。請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主題 守護心靈深處的奇葩------慎獨
環節二:交流調查結果
老師:請同學們,將你們課前對慎獨的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一個小組先來?
一小組:小品
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以“慎獨”出名的人物,名聲最大的是東漢安帝時的荊州刺使楊震。這位以“性公廉,不受私謁”著稱,留下了個“清廉誡四知”的典故。《后漢書?楊震傳》有這樣的記載:楊震去荊州赴任,道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當年舉薦上來的,王密為了表示對楊震當年提挈之恩的感謝,“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楊震拒絕接受,說“我舉薦你是因為我了解你,你這樣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了楊震的一番話,“羞愧而出”。后人就把這件事當成“慎獨”的典型,流傳下來。
二小組:圖示,或FLASH
《元史?許衡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許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熱感覺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惟獨許衡不為之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勸解道:“亂世之時,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嗎?”終不摘梨。
總結:面對饑渴之誘惑,許衡因心中有“主”而無動于衷。許衡心目中的“主”無疑就是自律、自重、自愛,有了這種“主”,便會潔身自好,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三小組:近現代典型
劉少奇、王順友的故事
四小組:美文誦讀或名言名句(同仁堂,四知堂故事)
老師:同學們的調查準備非常充分,你們從不同角度,由古及今展現了“慎獨”的精神實質。
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
(投影展示)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和法律之事。
老師:慎獨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有了慎獨,才有了我心有主的千古佳話,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反問是對于原則的堅守,并不因無人所知而暫時拋卻;
大學生自律主題班會篇二:《自強 自律 自立 自信 自理》主題班會教案
《自強 自律 自立 自信 自理》主題班會的教學設計 活動的目的:針對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較低,在學習和生活上的依賴思想嚴重,為了改善他們的這種狀況,開展一次'五自活動"。讓學生提高自我的生活能力,增強自強自立的生存意識,樹立健康的人格意識和良好的生存習慣,發展學生的勞動能力和積極生活的能力。 活動時間:兩節課
活動準備:將本次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告訴學生,將要準備的材料讓學生準備好,例如扯破的衣服,布,紐扣,土豆,水果,針線,刀具,菜板,肉,抄手皮,蔥蒜,鹽,盆等。 活動的過程:
主持人:同學們,想必大家都還記得<夏令營中的較量>那個故事吧。日本隊員生了重病還能繼續前進,中國孩子生了病卻回大本營。在前進的過程中,日本隊的孩子自覺地保護環境,而中國隊的孩子卻隨意的破壞環境。日本隊的孩子自己做飯吃,而中國隊的卻不知道怎么辦?現在有的學生上了
大學還將自己的臟衣服寄回家讓父母洗,還有的帶著保姆上學,他們除了讀書什么都不會?他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面對這樣的學生,同學們想想他們以后會出現什么狀況?
學生甲:以后離開父母就不能獨立的生活。
學生乙:以后不能在社會上立足,不能融入社會,適應社會。
主持人:那么現在作為青少年我們該怎么做,才會為將來我們立足于社會打下強有力的基礎你呢?下面請欣賞小品《如此的人》。
學生討論:這個人在生活中不會照顧自己,更不會動手去做任何事,導致最后脖子上掛著面包圈而餓死了 。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活動內容是“五自”,我們應該學會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夠學會解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下面我們就舉行一些家務活動比賽,每個組可以選派兩個成員參加。
一:切土豆絲。程序:每個組的參賽成員將土豆削皮洗凈再切成絲放在盤子里,看哪個組切得又快又好。
二:削蘋果。程序:每個組一個參賽者,綜合評價。
三:對扯破衣服的縫補和定紐扣。程序:每個組兩個參賽者比賽,綜合評定。四:規定的時間內包抄手。程序:每組選派兩個參賽者共同協作,綜合評定。比賽結束,計算每組的得分,選出優勝者。
主持人:通過今天的活動,同學們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討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離不開自立,自理,同時還要學會自強自信自律也是我們生活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學會生存,適應生活。主持人:全班合唱《明天會更好》
教師點評:
活動總結: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學會走進生活,樹立自立自理等意識,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體會尊重勞動,學會生活和生存并踐行與自己的實際行動中,真正的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大學生自律主題班會篇三:《文明自律,創建和諧校園》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為創建和諧文明的校園,培養遵規守紀、誠實守信、思想健康、道德高尚、舉止文明、行為端正、勤奮向上的職中生,通過對自身的日常行為進行反省,提高全體學生遵規守紀、文明禮貌方面的意識,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做一個守紀律有誠信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活動要求:
注重人人參與,講究活動秩序,聯系實際。
主 持 人:
申紹杰(男)曹雪霞(女)
活動過程:
女: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在開展一次班級活動,咱們開學已經一個月多了,我不知道大家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否有所了解,又是否落實到行動中了。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舉辦一次班隊活動。 男: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來說就是養成習慣。”
女: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是遵規守紀的結果,好的習慣能夠規范我們的行為。壞的習慣卻能誤導我們的行為,甚至可能讓我們誤入
歧途,走上不歸路。
男:那么平時我們的一些做法或者習慣是不是符合規范呢?下面進入第一個活動:判斷下面說法是對還是錯。
(1)要考試了,我的鋼筆不見了,小B不在,我拿他的用一下(?)
(2) 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 √ )
(3)排隊時可以大聲喧嘩、勾肩搭背,只要不被老師看見就行了。(?)
(4)吃飯時要做到邊吃邊聊,這樣才越吃越香(?)
(5)手中有廢紙或其他垃圾隨手丟在路邊,反正沒有人看見(?)
(6)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 √ )
(7)上課太累人了,我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再說(?)
(8)別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腳,立即給你道歉了,你說沒關系(√)
(9)認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優美。不在教室和校園內追逐打鬧喧嘩,維護學校良好秩序( √ )
(10)晚上休息時間到了,我睡不著,干脆出去散散步回來再睡(?)
(11)前面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趕緊繞道而行吧,免得給他打招呼(?)
(12)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足未成年人
不宜的活動和場所(√)
男:同學們,我們在知道這些答案后是不是以后要注意我們的行動。
女:下面我們開展答題競賽活動,請同學們積極參與,看誰回答的有快有正確。
一、填空題
1、乘公共汽車,給老 ,弱,病, 殘 , 孕 及環抱嬰兒者讓座
2、上課遲到者應在教室門口喊 “報告” ,經 教師 同意后再進教室。
3、出操集隊時要做到 快 、 靜 、 齊。
4、學生要做到穿戴整潔、樸素大方,男生不留長發 ,女生不穿 高跟鞋。
5、按時到校,不 遲到 ,不 早退 ,不 曠課 。
二、選擇題
1、教師走進教室,班長(A ),教師檢查紀律后答坐下。
(A) 喊“起立” (B)什么也不喊
2、進老師辦公室或居室,要( C)。
(A) 喊“報告”允許后進入(B)輕敲門,允許后進入
(C)喊“報告”或輕敲門,允許后進入。
3、評“三好生”的條件有 C 。
(A) 思想好、學習好、與同學關系好
(B)學習好、與同學關系好,能為班級爭榮譽
(C)學習好、身體好、思想好
4、與同學發生摩擦時( B)。
(A) 與他吵一架(B)耐心地交談,化解矛盾 (C)不理對方
5、上下樓梯,靠( B)走。
(A)左 (B)右 (C)中間
男:總歸一點就是先得遵規守紀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請聽聽下面的一個故事: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女: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好的習慣可以讓大家受益,自身存在的壞習慣無形當中會成為你人生的絆腳石。不信請同學們再聽聽下面幾個真實的案例,相信更能對你有所啟示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