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求職之前,我們需要首先為自己確定一個職業目標,這便是職業規劃的起點.那么,什么是職業規劃?這里先為大家補上一節"理論課".
什么是職業規劃?
所謂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根據美國組織行為專家道格拉斯·霍爾(Douglas T. Hall)的觀點,職業規劃分為個人的職業規劃和組織的職業規劃;個人的職業規劃即在對個人和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標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簡言之,職業規劃就是在下列三點中尋找平衡點:?個人性格特點和興趣;?具備的能力、條件和專業知識;?社會需求和市場;
為什么必須進行職業規劃?
假如有人告訴過我,我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教皇,那么以前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地學習.
-看了這句名言,你能明白教皇大人想告訴我們什么嗎?也許你覺得他想說的是他從沒想過自己的未來,從未做過任何職業規劃,但是由于祈禱努力,于是終于有一天,上帝扔了一頂教皇的帽子在他腦袋上--大概就像蘋果往牛頓的腦袋上砸那樣.這難道是真的?我們不妨看看保羅一世在成為教皇之前的人生經歷:出生于貧窮的工人家庭,在當地神學院完成青少年時代學業;大學就讀于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一所以Gregorian教皇命名的大學,在天主教徒眼中地位仿佛美國哈佛、英國牛津;曾任所在教區神學院的副院長,并教授學生教會法規、宗教藝術等課程;所在教區代理主教;威尼斯教區主教;宗教法院樞機主教……看到了嗎?這是何等明確的一條職業路線!也許你想當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教皇,我們也不必再提那句已經被用到泛濫的"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可是你至少從教皇的事跡里面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天上掉好東西的日子不是說來就來的,就算終于有一天你期盼了大半輩子的好東西掉下來了,你也需要為之做好準備--如果天上掉的是教皇帽子,你也許需要準備好一個形狀合適那頂帽子的腦袋;如果天上掉的是紅蘋果,你最好在腦子里已經有一個只欠最后一擊的奇思妙想;如果天上掉的是大餡餅,你恐怕應該早就練就一個怎么也撐不破的胃.
在下面這個真實的案例中,我們更可以清晰地看到優秀與平庸僅隔一線:你是否有一個明確而長遠的目標(當然,還有為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1970年,美國哈佛大學對當年畢業的天之驕子們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學再次對這一批1970年畢業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現在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什么特別突出的成績,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既然職業規劃如此重要,那么為什么我們又常常會忽略它呢?雷恩·吉爾斯在他的暢銷書《選對池塘釣大魚》中提到,"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做,很多人覺得這樣做太麻煩,很多人對自己確定的目標和計劃沒有信心,很多人將目標制訂的過于長遠,這使立刻看到成果變得不可能,從而導致他們喪失了勇氣."可以看到,這些導致我們忽略職業規劃的原因并不是不可克服的,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制定規劃的耐心、毅力、勇氣與方法.
你的職業規劃攻略
職業生涯是與個體的現實條件、環境密切關聯的發展過程.這種關聯表現為"人"與"職"的匹配與適應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主要的表現為身體素質、智力和個性特征上的差異,最終又表現為能力與性格上的差異.職業是社會分工過程中形成的,每個職業都有其自身的性質和內容,對于任職者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個體的差異和職業的多樣性的存在,使每個人都不可能適應社會上的每一種職業.因而,職業和職業性質與就職者個性特征之間的合理配合對組織和個人雙方都有好處.同時,一定時間范圍內,各種職業及其要求具有相對穩定性,同時個人特征在一定時間里也保持相對穩定.這也正是人與職可能匹配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