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如何?如何健全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體系呢?
一、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擇業中的心理障礙
(一)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歷程的計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陸士楨教授的一項調查表明,有67.29%的大學生確定了自己的職業定位,但是有49.84%的大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缺乏了解。從數字來看,有近一半的大學生沒有進行過職業生涯設計。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是在大學期間逐漸形成的,認識職業生涯規劃,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環節。
在高中,傳統的教育觀念仍是:學校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知識殿堂,學生就要學有所成再論職業。為此,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出現了偏差,追求的不是綜合素質,而是學習成績。 “職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詞匯。
進入大學,據有關材料顯示,許多大學只在大三、大四才開設就業指導課。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就業指導課 “信息量小”、“內容陳舊”,授課教師大多沒受過專業訓練,或是缺乏理論基礎,,缺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意識,或是教師本身對就業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空談理論。做為學生自身來講只有迷茫、困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未來和發展。(二)大學生擇業中的心理障礙。大學生由于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缺乏指導、社會經驗不足,在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和實施中就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也是一種消極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狀態。它不僅使一些畢業生悲觀失望、憂郁孤僻、不思進取,而且有礙于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有自卑心理的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往往缺乏勇氣不敢面對競爭、不敢參與競爭,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但就業期望值偏高導致理想與現實脫節后的自負心理。
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鍛煉,又趕上了國家發展的最好時期,他們希望把自己的未來同國家的命運、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就工作和事業而言,當代大學生都有一種強烈的進取精神,充滿著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另一方面,又自以為經過大學的學習和鍛煉已經滿腹經綸,自命不凡,存在脫離實際的盲目自大的心理。表現在擇業中,他們往往過高的估計自己,不能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性格、愛好、氣質,適合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做出正確判斷,由此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被動局面。
3、重實現人生價值,但缺乏務實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在職業選擇和職業評價時,越來越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擇業中,很多大學生都不愿碌碌無為。但是學生又缺乏務實的心理準備,不愿深入基層、農村等急需人才而又能發揮作用的地方,缺乏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和艱苦創業、去第一線做具體工作的心理準備。一旦事與愿違,就導致上進心和事業心受到挫折,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4、職業價值判斷的標準趨向務實化,但又存在比較明顯的實惠性和功利性心理。
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判斷標準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義變為明顯的務實主義。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大學生往往更看重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在市場經濟建立的過程中,這種追求職業價值觀逐漸轉向“經濟價值型”,把對“前途”和“成才”的長遠期盼轉化為對工資收入、住房、職稱、發展機會等具體條件的要求。擇業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追求實惠和功利化傾向。在就業的選擇上,學生更注重職業的經濟價值,而忽視了職業的理想價值;在職業的取向上,把擇業范圍定在都市,或大機關、大單位;在職業的去向上,不僅要選城市、選職業、選單位,而且要講條件、講福利、講待遇。
5、渴望競爭,但缺乏競爭勇氣的保守心理。
就業制度的改革,為大學生的擇業提供了平等的競爭機會。大學生已意識到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競爭意識,不通過競爭,就不可能成就事業。但是,由于大多數沒有經過社會實踐的鍛煉,在社會為其提供的競爭機會面前就表現為膽怯和束手無策,不敢大膽應聘,積極擇業。因此,不少大學生產生了精神不振、脆弱等心理現象。
另外,畢業生在擇業時,還存在觀望心理、懶散心理、虛榮心理、狹隘心理等,這不僅影響他們正常的擇業,而且對自身的人格培養、道德修養、身心健康也有較大的危害,必須通過引導、教育加以糾正和克服,使其順利畢業,積極擇業。
二、調適大學生擇業中的心理障礙,引導大學生確立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調適心理障礙的方法
1、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教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教育應加強大學生的價值觀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志愿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使個人價值在與社會價值的交融中得到升華。
2、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首先要考慮的是正確客觀的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使自己在求職擇業時做到心中有數,把自己擺在合適的位置去求職;其次要樹立自信心。在正確把握自己的情況下,勇于迎接挑戰,參與競爭,相信自己,自信而不自負;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做到逆境不氣餒,順境不驕傲,面對現實,勤于思考,百折不撓。
3、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既是畢業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又是化解畢業生擇業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徑。學校應主動通過就業指導,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規律,幫助做好就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一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積極宣傳各級政府和學校有關畢業生就業工作方面的政策,耐心細致的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二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進行榜樣教育,既要在往屆畢業生中尋找艱苦奮斗、業有所成的榜樣,又要在應屆畢業生中樹立意志堅定、自愿到基層工作的榜樣,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三要早抓就業教育工作,就業教育應當從大學生入校時做起,全體教職工,尤其是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讓學生了解學業與就業的關系。目前,還有一種提法就是就業指導要輔導員化,班主任化,使大學生盡早樹立起良好的就業心態和健康的就業心理素質。
(二)通過成功素質訓練,合理定位,指導其實現人生目標
成功素質訓練是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發展起來的一種對個人成功素質進行訓練的技術,是由拿破侖·希爾在卡耐基的提議下歷時25年,對2萬人進行調研后提出來的。成功素質訓練是以培養和訓練個人的成功素質為目標,通過心理分析、心理訓練和行為訓練等一整套科學方法,在強化積極心態、規劃成功目標、勇于成功實踐等方面對受訓者進行成功素質訓練。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與成功素質訓練兩者缺一不可。兩者必須有機結合,才能指導學生實現人生目標,走向成功。
1、實施成功素質訓練
(1)開設成功素質訓練選修課。采取朗讀、辯論、目標訓練、自我暗示、網上交流、跟蹤培養和調查等訓練方式,針對性地開展團隊訓練、信任感訓練、意志力訓練、破除心理障礙訓練、發散思維訓練和打破常規思維訓練以及領導素質和行銷能力訓練等等。
(2)重點在“強化積極心態、規劃成功目標、勇于成功實踐、掌握思維方法、控制自我情緒、提高領導素質、堅定成功信心、培養個性品質、挖掘創新潛能、訓練專注毅力、強化成功意識、超越失敗困境、科學利用時間、養成良好習慣、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對受訓者進行成功素質訓練。
(3)建立成功素質咨詢機構。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有選擇地建立學生成功素質訓練的跟蹤檔案。記錄并監控學生在確定了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后的成長歷程,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跟蹤輔導,及時糾正其偏差,不斷激發其創造創新精神,培養職業成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幫助其實現人生目標。
2、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與成功素質訓練實踐
(1)將就業指導納入必修課。就業輔導應納入必修課,從入學至畢業,分階段、分重點地為學生提供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就業信息指導、求職技巧訓練等各方面的指導。除開設必修課之外,就業指導還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任課教師不僅要教授專門知識和技能,還要闡明其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應遵循的各種原則。
(2)輔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價值觀的確定。要讓學生明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價值觀的確定是規劃職業生涯的根本。
自我條件分析。目的是讓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從而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
外界環境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做到趨利避害,使職業生涯具有實際意義。
職業生涯的選擇。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內外環境與職業的相適應。良好的職業選擇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進行的。
職業生涯策略。職業選擇一般由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組成。確定職業選擇目標后,行動成了關鍵環節。這里所指的行動主要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訓、實踐等方面的內容。
三、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開發與管理,促養機制改革
第一,系統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建立職業測驗與咨詢服務機構,開展持續的職業生涯教育。
第二,高校大力推進改革,從制度上扶持大學生職業規劃實。
首先,改革招生制度,優化培養計劃,完善課程體系。允許學生有充分的選擇專業權利,條件許可的學校盡可能實施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學生不僅可以選專業,同時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在導師指導下,建立學生自主選課制,加強引導和管理,不斷修正和更新大學生的人生和職業發展目標。只有建立自主的選課制,才能真正保證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順利實現。
最后,完善學籍管理制度,推動大學生創業機制的建立,有效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要有效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必須實行學習年限的彈性管理。一方面,學生要確立自己的職業規劃,需要到社會上了解自己職業錨所在以及市場需求。
另外,一部分品學兼優、創新能力強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科技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生產力,具有創業的優勢。當機遇降臨時,“機不待我,時不予待”,學?商峁┓奖,在標準學業年限的基礎上適當放寬某些剛性的規定。
筆者認為,如果高等院校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大力推進改革,從制度上支持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實現,我們的大學生就會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明確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前進,提高學習動機和質量,為學校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