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哈佛大學商學院60年代對哈佛大學學生的調查,10%的大學生具有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70%—80%的大學生只有簡單的規劃,而10%—20%的大學生則沒有規劃。而在90年代的追蹤反饋調查中發現,具有詳細規劃的大學生大部分成為美國社會各行業的精英,只有簡單規劃的大部分大學生成為中等階層,而沒有規劃的大學生有76%依靠領取救濟金生活。這一例子說明我們進行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職業規劃,就是現在你要學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如自己是哪種性格,自己的興趣愛好、潛能在哪里?近期和長遠的目標是什么?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是什么?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科學準確的職業規劃呢?
首先,從了解自己開始。你要清楚自己屬于哪種性格的人,自己的興趣在哪兒,比較適合的專業有哪些。心理學大師霍蘭德認為,職業選擇是人格的一種表現,某一類型的職業通常會吸引具有相同人格特質的人,這種人格特質反應在職業上,就是職業性格。不同職業性格的人,適宜從事不同的職業,適應不同的職業環境。只有選擇了與個人職業性格一致的職業,個人才會獲得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和職業成就感。反之則會削弱個人的職業滿意度和職業成就感。
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學心理學的大學女生,她性格外向,口才極佳,擅長與人交往,有較強商業意識,中學期間經常參與組織各種集體或團委活動并從中體驗到成就感,但這與心理學專業的學科特點以及日后就業方向、工作內容等并不十分匹配。這種不匹配一方面可能會導致這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體驗到角色沖突進而產生倦怠感,另外一方面也可能為未來就業的迷茫預留了伏筆。所以,在抉擇之時,還是要對自己的性格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也許你會發問,我現在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在哪兒,可能做出的選擇也不準確。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兩方面來考量。一是觀察。父母可以根據與考生生活多年的經驗來判斷考生的興趣所在,但要注意這個興趣是考生一以貫之的愛好或者特長,而不是考生一時興起的偏好。第二,心理測評法,F在許多網站和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都有相應的技術可以為考生進行職業測試,有些技術經過廣泛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如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但應提防網上的免費測評產品,其信度和效度較差,提醒考生和家長謹慎使用。
其次,了解專業和大學,開始有序地進行職業傾向。對于專業,要了解所要填報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就業方向、發展前景,以及相關院校和專業在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報考情況等。對于大學,要了解師資力量、學科實力、校園文化等。在對專業和大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就應該設定目標,結合近期和長遠發展規劃。如果你打算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就盡量不要選擇需要攻讀研究生或是博士的專業;如果你將來希望留學,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選擇基礎學科比較合適。
具體來說,整個過程就如同在畫圓。大家都知道,畫一個標準的圓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圓心,另一個是半徑。圓心就是我們確立的個人奮斗目標,半徑就是我們的綜合能力,即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多少。任何職業都離不開專業的知識,專門的技能和獨特的經驗。在這個職業化的社會里,一個人是否受到認可和重用并獲得發展,與他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經驗的擁有程度密切相關。這里,所指的專業知識,不僅是指你通過大學本專業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更是指你所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
在確定奮斗目標的基礎上,職業規劃所要做的另外一個工作,就是不斷延長圓的半徑。延長半徑就是要不斷擴大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積累豐富經驗,使自己的職業獲得延伸和拓展。隨著你奮斗目標的逐漸清晰,個人知識、經驗、技能的不斷增長,與之相隨的是職業生涯的豐富和開闊。
最后,職業規劃不是簡單的計劃,應該盡量從大方向著眼,制訂盡可能的遠期目標。一旦規劃變成了計劃,執行起來往往會令自己不知所措。
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因此,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是為自己繪制未來理想的藍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這就需要你畫一張通往未來的職業規劃圖譜,按圖索驥,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