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環節,根據職業定位,確定你的主導職業定位。也就是審視自我。
1.技術型( 學者型 )
持有這類職業定位的人出于自身個性與愛好考慮,往往并不愿意從事管理工作,而是愿意在自己所處的專業技術領域發展。在我國過去不培養專業經理的時候,經常將技術拔尖的科技人員提拔到領導崗位,但他們本人往往并不喜歡這個工作,更希望能繼續研究自己的專業。
2.管理型。
這類人有強烈的愿望去做管理人員,同時經驗也告訴他們自己有能力達到高層領導職位,因此他們將職業目標定為有相當大職責的管理崗位。
成為高層經理需要的能力包括四方面:
(1)分析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在信息不充分或情況不確定時,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人際能力:影響、監督、領導、應對與控制各級人員的能力;
(3)情緒控制力:有能力在面對危急事件時,不沮喪、不氣餒,并且有能力承擔重大的責任,而不被其壓垮。
(4)情感表達和運用能力。
3.創造型。
這類人需要建立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產品或工藝,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個人成就的私人財產。他們認為只有這些實實在在的事物才能體現自己的才干。
4.自由獨立型。
有些人更喜歡獨來獨往,不愿像一顆螺絲釘一樣在生產線上被釘死,很多有這種職業定位的人同時也有相當高的技術型職業定位;但是他們不同于那些簡單技術型定位的人,他們并不愿意在組織中發展,而是寧愿做一名咨詢人員,或是獨立從業,或是與他人合伙開業。其他自由獨立型的人往往會成為自由撰稿人,或是開一家小的零售店。
5.安全型。
有些人最關心的是職業的長期穩定性與安全性,他們為了安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優越的福利與養老制度等付出努力。目前我國大多數的人都選擇這種職業定位,很多情況下,這是由于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而并不完全是本人的意愿。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將不再被迫選擇這類型。
通過審視自我,就會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類型的人,我需要向哪個方面去努力。
通常有的人發現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興趣不屬于同一類型。比如性格屬于安全型的人,卻發現自己很喜歡做管理。這是一個矛盾,但并非不可以解決。既然喜歡做,那就向那個方向奮斗和轉變。很多人在工作中會發現自己慢慢地會轉變,封閉的人可能會很開朗,活潑的人也會變得沉默。只要自己努力,改變不是不可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會遙遠。
第二個環節就是確立目標。
有效的生涯設計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猶豫和干擾,全心致力于目標的實現。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作驅動力的話,人們是很容易對現狀妥協的。
找出自己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比如要達到什么樣的職位,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此生最渴望得到的,最想成就的是什么,等等。給自己一個目標。
如果發現很難確定自己的目標,那就找一個你最欣賞、最敬佩的人,看看他達到什么樣的高度,而自己能否達到甚至超越這個高度。也許那就是你的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是制定生涯策略。
有效的生涯設計需要有確實能夠執行的生涯策略,只有這些具體的且可行性較強的行動方案,才會幫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人生策劃的終極關鍵就是能否找準焦點,能否聚焦在自己的專長和目標上。所有人生的困擾與問題均來自于失去焦點。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能否展現自己的優勢并在競爭中取勝,最重要的也是聚焦。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的策略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在“圍剿”戰中以幾萬人打敗蔣介石的幾十萬大軍,靠的就是聚焦原則。
焦點原則在職業生涯規劃上指的是
1、供需一致性。你的專長和市場的需求是否一致。
2、原則的一致性。你應該做的和你不應該做的,你所做的是否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3、行為的一致性。你的期望和你的行動是否一致。
4、時間的一致性。你平常的一天和理想的一天如何度過,是否在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做。
職業生涯規劃的第四個環節是生涯評估
有效的生涯規劃還要不斷地進行反省,修正生涯目標、生涯策略,以及探討方案是否恰當,以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同時可以作為下輪生涯設計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