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在我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很多人都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同時,大多數人并不清楚職業規劃到底給個人帶來什么好處。
在向陽生涯的咨詢實踐中,我們發現有兩類“被誤解”的需求:
一類是客戶希望通過職業規劃(甚至想通過職業規劃咨詢機構或職業規劃師)馬上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另一類是客戶希望通過職業規劃,讓職業規劃師給他一個“高枕無憂”、“高大上”的職業發展,給他一份“一勞永逸”的職業規劃書,他可以當作“天書”,遇到瓶頸或困難的時候拿出來讀一讀,就能“豁然開朗”。
事實上,這兩類需求自從12年前我們開創這個行業之時就已存在。你也許會問:那如果職業規劃達不到這兩種需求,那做職業規劃還有什么用?
職業規劃確實能達到兩種境界:
一是在職業規劃之后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
二是通過職業規劃形成一個長遠的、適合自己的、良好的職業發展方向。
但,要想達到這兩種職業境界的修煉,其主角依然是客戶本人。職業規劃師(或機構)不是金庸大師筆下《天龍八部》中的“天山童姥”,能直接把“幾十年的內功”輸送給“虛竹”。
這話說來,職業規劃師似乎不能授之以“魚”,但,職業規劃師卻是可以授之以“漁”的。在職業規劃咨詢中,職業規劃師所做的是協助客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職業規劃師是怎么幫客戶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呢?
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規劃師們通過向陽職業規劃模型的“三大系統、十五項要素”梳理客戶的內在職業取向、商業價值及職業機會系統,得到清晰的職業定位,并依此設定階段性的職業目標,制定可性的行動方案。職業規劃師通過咨詢技巧的熟練運用,讓整個職業規劃咨詢過程更加快速而高效。整個職業規劃咨詢過程中,會幫助客戶深入了解自身的性格、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需求,挖掘所具備的技能、天賦等商業價值,整合客戶所處的環境能提供的各類職業機會,協助客戶形成清晰的職業定位,找準職業發展方向,形成有效的職業目標與計劃,并鼓勵客戶積極行動。
而我們的主角--客戶所要做的是“發現自我→接受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筆者認為,這也是職業規劃帶動個人自我成長的關鍵所在。
職業規劃給個人帶來自我成長,存在于以下兩個過程:
一、在咨詢的過程中,客戶在職業規劃師的幫助下,看到自己以往不曾看到的那一部分自我(特別是優勢部分)。
著名的“Johari之窗”(也稱為“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將自我意識分為四個部分:本我、自我、他人、潛我。“本我”指他人知道、自己知道;“自我”指自己知道、他人不知;“他我”指他人知道,自己不知;“潛我”指他人不知、自己不知。
例如,我們經常會碰“情感豐富”的客戶會這樣評價--“我覺得自己很感情用事,很沖動”,這樣的評價是負面的;而我們知道,這一類人往往會有這樣的一面--“感情很豐富,比較容易解讀他人的情緒,也容易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甚至愿意幫助他人”,而當職業規劃師指出有這樣的一面的時候,客戶會很激動,因為從來沒有人去這樣肯定過他的“感情用事”。同時會恍然大悟,原來“情感豐富”這樣的特片,可以有兩種解讀方法,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優勢還是弱勢,是看怎么去解讀,用在什么地方。
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天使,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價值。每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對自己的真正評價,這個評價只所以存在于頭腦中,很多時候,是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留在了頭腦中。自己眼中“不好的”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當客戶意識到這些點的時候,很多時候能改變對自己批判的態度,由消極變得積極起來,對于職業發展的心態也會變得樂觀起來。
這正是客戶“發現自我、接受自我”的一個過程。而有了職業規劃師專業的幫助,這一過程通常會比自我摸索來得更快、更有效,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包括時間、精力、經濟等多個方面。
二、在咨詢過程之后,個人在自我了解的基礎上,去執行自己設定的目標與計劃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自我了解”,不斷地“自我提升”,最終能夠“自我實現”。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提出,人因有“可塑性”,故可以實現“自我提升”與“心理治療”。在自我提升方面,我們原有一個“舊自我”--即最小的自我,這個自我只會有行為。而“新自我”,即最大的自我,會關注喜悅與悲傷。筆者認為,從“舊自我”提升到“新自我”,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直線型的發展,它是由外而內的、動態的過程。
自我是不斷發展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在職業的不同時期,我們需要一次又一次規劃與總結。職業規劃在未來的職場中,不是一個“例外”,它將是一種“常態”。
猶如計算機的發展,10年前的你工作時可以不用電腦,而10年后的今天你如果不會用電腦,被職場淘汰是毋庸置疑的。同樣的道理,現在的你說不懂“職業規劃”沒關系,如果10年后(可能是5年后),你不懂得用“職業規劃”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毫無疑問也終將被淘汰。
職業規劃不僅僅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次規劃,更是增進自我了解的一個有效方法,最重要的是,職業規劃能幫助職場人士不斷地自我提升,達到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