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央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增強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平滑貨幣市場波動,自7月15日起,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一般存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同時,按季交納存款準備金的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存放境內代理行人民幣存款,其繳存基數也調整為上季度境外參加行人民幣存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
實際上在去年9月,央行就發布公告稱,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彼時所謂的平均法,是指在維持期內,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算術平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為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存款準備金考核設每日下限。即維持期內每日營業終了時,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幅度應在1個(含)百分點以內。
舉例來說,一般銀行都是每旬(10天)上繳一次存款準備金。因此,未改革之前,銀行根據每旬末這一時點的存款總額計算需至少繳納的準備金金額A(=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每旬末存款總額),然后在5日后向央行足額繳納存款準備金A,且在此后新的一旬內,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都不得低于A。而去年改革之后,銀行不需每日都保證存款準備金不低于A,只要在新的一旬內,日均達到A即可,允許存在某一日存款準備金不足A的情況。但同時,央行又要求,某一日存款準備金不足的下限,是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之內。
然而,最新的改革升級版對平均法的考核更為寬松。根據上述公式,去年改革后的存款基數仍是時點概念,即以“每旬末這一時點的存款總額”確定下一旬需繳納的存款準備金。本次改革后,存款基數也由時點法變為平均法,即每旬內一般存款日余額的算數平均數。
時點法改為平均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平滑貨幣市場的波動。在去年改革時,央行方面就表示,對存款準備金實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時,輔以日終透支上限管理,目的主要是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而不是增強透支能力。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有助于金融機構平衡好資金運用效率和流動性安全的關系,督促其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和科學性,也有利于平滑貨幣市場波動。
對于本次改革的升級版,考核基數也改為平均法后,尤其是對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存放境內代理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也實施平均法,這有利于防止銀行在考核期末的異常資金波動。方正中期研究員季天鶴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個政策對在岸銀行來說影響不大,因為去年的改革已經對存款準備金的考核方式有了很大的靈活度,由于各家銀行目前存款基數旬度變化不大,不論是時點法還是平均法相差不多。
“現在銀行每月存款增速大約只有1%,更何況存款準備金是10天左右就繳納一次,因此這10天內的存款基數平均值和期末時點值相差的就更少。”季天鶴說。
不過,季天鶴認為,對于離岸銀行來說,影響就會大一些。此前一些離岸銀行發生過為了避免自己在境內參加行的存款,因需繳納準備金而被凍結,因此,離岸銀行就會在考核時點前想法設法拋出資金頭寸或拆借資金,這甚至導致過離岸人民幣市場出現負利率的情況。本次改革后,離岸銀行的這種做法就會得到一定的抑制。
中金公司方面也評論稱,存款準備金基數的調整有助于銀行降低資金備付率、提高超額準備金的利率效率。對于離岸人民幣市場,此舉有助于熨平繳準前后離岸人民幣資金利率的大幅波動。但從整體規模而言,新一輪改革帶來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