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學畢業生人力資源網訊
公司制定每一個管理制度,其范圍都為整個公司或某個部門,規范的目的:加強對公司行政后勤事務的管理,有效利用公司資產。
目錄:
第一章作息時間管理
第二章考勤管理
第三章假期管理
第四章職員個人通訊管理
第五章圖書管理
第六章辦公管理
第七章會議管理
第八章辦公用品管理
第九章資產管理
第十章印章證照管理
第十一章名片管理
第一章作息時間管理
第一條:公司作息時間詳見下表:
公司作息時間根據季節變化會做出相應調整,調整以后由總務處通知全體伙伴,望各位伙伴嚴格遵守。
第二章考勤管理
第一條:職員上班和下班時須各簽到一次。因故未能正常簽到的,須申明原因并經部門負責人確認后報行政部備案,否則,按曠工處理。
第二條:請假、外出培訓、考察或出差,必須提前填寫《請假審批表》或《出差審批表》,按規定程序報批并辦妥工作交接手續,同時交行政部備案后方可離崗。
第三條:職員不得要求他人代為簽到,或替他人簽到。每發現一次,對替人簽到者和要求他人代為簽到者,各罰款50元,通報批評,當季考核系數不超過0.8。
第四條:公司級會議、培訓、集體活動考勤罰則:遲到或早退依照公司員工手冊進行處罰。
第五條:公司關于視為曠工行為的規定依照員工手冊標準。
第六條:公司對于曠工的處理:參照公司員工手冊進行處罰。
第三章假期管理
第一條:休假及相關待遇
(一)取(銷)假的一般程序如下:
n職員出示請假條,需部門負責人、公司行政部批準,報總經理辦公室后方可取假。
n一次取假三個工作日以下的,需提前兩天申報。一次取假在3個工作日(含)以上的,需提前五天申報。
(二)正式休假、出差、外出考察、外出培訓前須知會全體員工。
第二條:婚假以及相關待遇
依法履行正式結婚登記手續的職員,可一次性享受婚假7天。如符合男25周歲、女23周歲以上初婚的晚婚條件,另加3天假期,一共
10天。婚假應在結婚登記之日起5個月內取完假。辦理休假手續時,需向總經理辦公室出示結婚證登記備案。
第三條:喪假以及相關待遇
直系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配偶之父母)死亡的職員,可取喪假3天,如職員家在外地者,覺3天時間不能返回,須向公司另外請假。
第四條:職員按本章規定申請假期的,應按本章規定填寫《請假審批表》。
注:第四章制度除請假以外,出差、婚假及喪假均為帶薪休假。
第四章職員個人通訊管理
第一條:職員入職后,應將個人通訊號碼及緊急聯絡家庭或宿舍電話號碼行政部備案。
第二條:申報報銷手機通訊費的職員,必須及時公布手機號碼,并保證每天(包括節假日)8:00-22:00處于開機狀態。
第三條:職員在執行公司特別任務期間,須保證每天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
第四條:行政部辦公室負責每月抽查職員開機狀況。如發現職員在一個月內有三次或三次以上聯系不上者,取消該職員當月通訊費報銷資格。
第五章圖書管理
第一條:圖書的購買
(一)購買前將圖書類型、數量、價格報總務處負責人、總務處后批準方可購買。
(二)購買圖書后必須到公司總務處登記,然后交申購部門使用,使用完畢后必須歸還總務處。
(三)未經公司總務處登記的圖書,財務部不予報銷購書費用。
第二條:圖書的登記
(一)建立公司書庫,由總務處擔任公司圖書管理員,負責圖書登記。
(二)圖書登記內容應包括購買日期、書名、編號、價格、保管部門、
保管人等六項。
第三條:圖書的借閱
(一)借閱圖書者必須向總務處辦理借閱手續后才能借書。
(二)借書者須妥善保管圖書,如有污損或丟失,按原價賠償。
第六章辦公管理
第一條:職員上班時間應佩帶好工作牌。
第二條:辦公時間內應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微笑面對同事及任何來訪者,使用敬語,維護良好的公司形象。
第三條:保持辦公臺面整潔,辦公文具、紙張等用品應擺放整齊。工作位隔板上不得張貼,離開辦公位應及時將座椅歸位。
第四條:接電話時先說“您好”,再報出公司名稱。接聽電話應簡單明了,盡量小聲,以免影響其他同事辦公。
第五條:如部門同事不在辦公位,應及時接聽其電話,待同事返回時告之。
第六條:接待來訪、業務洽談應在指定區域或會議室,避免影響他人辦公。來賓一般不得進入辦公區,如確因工作需要,應由相關部門人員帶入。
第七條:辦公時間應堅守工作崗位,暫時離開時應知會同事或上級領導。
第八條:辦公區域內不準大聲喧嘩、聊天,禁止吸煙、就餐、吃零食。
第九條:上班時間不允許看報刊雜志及與工作無關的網站、書籍。
第十條:職員下班離開公司前應關閉電腦主機和顯示屏電源。
第十一條:行政部將每月定期進行全面檢查與不定期的抽查,任何形式的批評都將會影響到部門負責人和其本人的績效考核成績。
第七章會議管理
第一條:公司規定每周六下午17:30分為公司每周例會;每月月末的17:30分為公司每月總結及下月規劃會議。
第二條:會議組織者應在會議前準備好會議相關資料。
第三條:參加會議應準時,因故不能按時到達應事先向會議組織者請假,參加公司級會議未請假遲到者將被處以罰款。
第八章辦公用品管理
第一條:所有辦公用品及設備(含電腦、復印機、打印機耗材等)均由總務處統一采購。
第二條:辦公用品領用程序
1.各部門需指定一人負責本部門辦公用品領用,領用時填寫《辦公用品請購單》;
2.開大型會議或舉辦活動需申請辦公用品,由會議或活動負責人填寫《辦公用品請購單》,并提前一天通知辦公用品管理員進行準備;
3.如有新職員加入,待新職員到公司報到后,在總務處領取統一標準的辦公用品,并在《新職員辦公用品領用表》中簽字確認。
第三條:辦公用品的保管:辦公用品領用后,由領用人妥善保管。計算器、訂書機、筆筒等耐用品,原則上遺失不補。如領用人因工作調動或辭職等原因離開公司,須歸還辦公用品管理員處。
第四條:申購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文件柜等固定資產填寫《固定資產購置申請表》。
第五條:辦公用品的申領,應結合實際需要,慎重申領,節約使用。
第九章資產管理
第一條:固定資產的管理
總務處辦公室負責對公司及項目部資產的實物管理,負責對公司電腦類資產進行專項管理,須對電腦類資產的購進、配置、使用、維修及報廢等進行全面的登記和管理。
第二條:資產登記的要求:
1.分別做好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的登記,登記的格式可參考《固定資產盤點表》。
2.為方便公司資產的統計,各部門統一按上述資產大類及總分類進行固定資產登記。
第三條:資產管理指引:
1.資產的購置、調撥、轉讓、報廢等均須按程序審批,未經批準,不能辦理相關手續。
2.資產管理需統一,并在資產上粘貼標識,確定資產責任人,確保資產的合理使用及管理。
3.未經公司同意,不得將資產外借和供無關人員使用。
4.資產的使用部門和使用人須合理使用設備,嚴格按規程操作,并注意設備維護、保養。由于使用、保管不善造成的遺失和損毀,責任人按資產價格或資產管理部門的評估價值賠償公司損失。
第四條:資產購置、調拔、轉讓、報廢的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
1.資產購置: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填制《固定資產購置申請表》并按規定申報流程和審批權限獲批后,方可進行資產的購置。
2.資產轉讓、報廢: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填制《固定資產報廢申請表》,并按規定申報流程和審批權限獲批后,方可進行資產轉讓和資產殘骸的處理。報廢資產有殘值的,經資產主管部門估價、處理后,回收的資金應及時上繳公司財務管理部。
第十章印章證照管理
第一條:印章管理
1.各類公章必須指定專人負責和保管。公章不得隨意存放,任意使用。
2.需蓋公章的部門或個人須說明蓋章的目的、用途、范圍,填寫《發文審批表》,經領導批準后,方可蓋章并填寫《公章使用登記表》。
3.各部門新刻或改制印章,須報公司總經理批準后方可辦理,并由行政部登記備案。
4.印章如遇丟失、損壞或被盜時,應及時向公司總經理匯報并予以備案,并及時辦理補刻手續。
第二條:公司公章
1.因工作需要以公司名義對外發文、上報材料或有關資料需蓋公司公章的,須說明用途、范圍,經有關用章審批人批準后方能加蓋公司公章;
2.凡因特殊原因需借公章外出公干,須書面申請說明用途和特殊原因,并經用章批準人同意方可借出;歸還公章時,須將借用公章所蓋文件的復印件一并交付備查;凡發現借用公章加蓋其他文件或空白紙張或因此而發生問題,將嚴肅追究借用人的責任;
3.公章保管人外出時,應將公章交給總務處指定的臨時代管人保管,不得擅自交給他人代管代用。
第三條:公司公章、部門印章使用審批規定
1.以公司名義張貼、外發(公司以外)的各類文件需加蓋公司印章。
2.以部門名義張貼、外發(公司以外)的各類文件需加蓋部門印章。
3.各部門應指定專人對部門印章進行保管。
第四條:各類證照的管理
1.各部門在取得各類證照時,應同意交行政部進行存檔管理,并登記在《公章、證照登記表》上。
2.如需使用各類證照,使用人需經總經理辦公室負責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五條:印章使用審批規定
印章的審批使用應由總經理簽字后方可使用。任何個人和負責人嚴禁私自使用印章,一經發現公司將從嚴從重處理。因私自使用公章為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公司將追究其法律責任和損失賠償,并給予辭退處理。
第十一章名片管理
第一條:新職員入職后即可申請印制名片,逐項按名片標準格式填寫后發至人事部門,人事部門批準后發至總務處,即可辦理。
第二條:職員名片標準:公司統一模板+部門+公司號+手機+郵箱地址;主管以上人員名片標準:公司統一模板+部門+職位+公司號+手機+郵箱地址。
第三條:未經公司任命的職位不得印制在名片上,所有申請了手機報銷的必須將手機號印制在名片了。
第四條:學位、職稱等若因工作需要在名片上印制,須經總經理辦公室驗證同意后方可印制。
《后勤員工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1.后勤員工管理制度
2.公司員工食堂管理制度
3.后勤員工管理制度
4.火鍋店員工管理制度
5.精簡版網絡公司員工手冊范本
6.酒店員工管理制度
7.人事行政部經理崗位職責
8.建立薪酬激勵機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