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識形態心得體會(1)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媒體日益成為思想、信息和社會輿論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興起,使社會輿論形成、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基本形態都發生深刻變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是麥克風”的社會圖景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師生的思想空前活躍,有著很強的話語能力。這迫切要求我們加大工作創新的力度,更加講究策略和方法,不斷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首先,主動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提高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水平。一方面,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網絡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借力新媒體新平臺,主動融入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絡社區;另一方面,必須建設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網絡陣地,這樣才可能在豐富思想內涵、引領價值追求、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文化底蘊上下功夫,為高校黨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與領導權奠定基礎。要主動走到意識形態工作前沿,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話語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們灌輸意識形態;高度重視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類網絡平臺,建好網絡陣地,通過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發言,引導青年,贏得青年。
其次,加強網絡素養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面對不良信息時的“免疫力”。北京大學通過整合管理實踐和教學科研等各方面資源,規劃建設全校性的“網絡教研室”,著力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課堂教學,將其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統講授”,通過課堂教學的傳統形式,全面、系統、深入地解讀網絡社會的各種新現象、新問題和新規律;另一方面“深度啟發”,通過課堂互動、案例討論、小組報告、課外實踐等多種途徑,使學生深刻理解課堂講授要點,以加快養成網絡社會中健康發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質。
第三,進一步健全輿情綜合防控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包括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機制、輿情搜集機制、分析研判機制、應急預警機制、應對處置機制和總結評估機制等,切實提高對網絡輿情的引導應對能力,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控能力。近年來,北京大學建立了24小時輿情報送值班制度,設立專門隊伍,使學校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第一時間研究對策,第一時間開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動權,力爭先行一步,盡早采取措施,確保有效控制和減少負面言論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
第四,正確區分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政治問題與具體利益訴求問題,采取不同的應對思路和策略。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絡上推波助瀾,把學術問題和群眾的個別利益問題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聯系,最終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和制度,對網絡輿論和社會思想共識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此,要沉著冷靜應對,引導廣大師生增強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對學術問題,要實事求是,加強引導,注意處理好學術與政治、淡化與泛化、堵與疏的關系。對社會問題,要客觀全面,具體分析,不能把由個別利益訴求引起的一概說成是敵對勢力的煽動和破壞。對政治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觸及黨和國家的原則、底線的言行,要及時、有效、堅決地進行斗爭。
個人意識形態心得體會(2)
人類進化到今天,各種文化和意識形態也應運而生。其實,無論是哪個國度或者哪個區域的意識形態可以不同,但也不是沒有絲毫的聯系的。換句話說,每一種意識的主要目的,都是為這個意識形態下的人們謀求最終的福祉的。只要能被其人們所接受,就應該有其正確性和認可性。就我們國度來講,古時達人們最時髦的禮節就是作揖、叩首。到了民國突然變成了握手,不也順理成章被國人接受嘛!在一次女子摔跤運動會上,一個伊朗的女選手摔到最后取得了勝利,男裁判要抓住她的手舉起來,以示勝利。不過抓了幾次都沒有抓住,人家把手放到背后不讓抓。這樣一來,裁判很驚詫;也許立即認為怎么會這樣那!但伊國人就會被此女子的行為所感動!因此,在與人交往或者進行社會活動時,彼此理解和尊重其文化及意識形態是很必要的。就文化和意識形態來講,很難說哪一種是絕對的正確和絕對的錯誤!內賈德的夫人出來了,用黑色的服裝裹得很嚴實;薩克齊的老婆也能出寫真集;這里只是列舉這樣一個例子。但是她們的行為都正確嗎?也不見得!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勢如破竹,文化和意識形態也必然會融合和變化。就社會的發展角度來講,“固有和不變”就應該給予一定的否定!因此,發展變化是必然的。
在人類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的時期,怎樣才能在交往中贏得尊重、理解、支持,個人修養顯得極為重要。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即使是和對手激烈斗爭,塵埃落定之后,也會引起對手的敬佩的。72年尼克松訪華,在一次即將進行宴會的時候,周恩來脫下他的風衣,這時尼克松麻利的接過來。我想談判桌上,少不了“唇槍舌劍!敝芄梢哉f是修養的化身。當然,尼克松也演繹了完美的修養行為。據說,他的這一行為引起了當時美國國民的熱烈贊譽。中美兩個文化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大國,在斷交22年的情況下,在為了各自民族利益而“討價還價”的時候,不也出現了許多動人的花絮嘛!只要彼此關照,站在全人類利益的高度,就是有在多的不同,也是可以找到共同點的!《上海聯合公報》應運而生。這個成果的取得,是靠談判,是靠真誠,是靠智慧,是靠互相之間的理解、關切。如果追索到談判行為者來講,只有具有很高修養者,才能收獲這么個高難度的成果。再說一些,當尼克松接到毛澤東要接見他的時候,很是激動,因為當時毛澤東身體很不好。他老人家堅持自己站起來(很困難)走到門口迎接。他要自己的尊嚴,也要國家的尊嚴;同時也是對尼克松的尊重。為了不干擾周恩來的談判進程,毛澤東對尼克松說:我們今天主要“吹哲學!边@也表現了對周恩來的信任和尊重。他們的智慧是歷史認可的,他們的功績是歷史認可的。他們的個人修養凝結在每一個行為上。
也許我們認為所謂修養就是:中庸之道,息事寧人之法。甚至和軟弱、委曲求全掛起鉤來。那確實是偏頗了,大錯特錯了。修養是多方面的,廣義的講:指個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經過長期鍛煉和培養所達到的一定的水平。這一切素質的形成,是要靠個人的言論和行為才能夠體現出來的。當這些言論和行為運用到社會生活當中去,其效果才能具體體現出來。無論怎么服務于社會,個人修養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修養的行為和行為的修養要貨真價實。虛晃一槍或者沽名釣譽以及投機取巧都不是修養的行為范疇。應該認為修養的行為是一種高超的智慧,是道德的藝術形式。它藐視武力,蔑視虛偽,具有含蓄的機敏和機敏的洞察。它是在良好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的土壤里生出的一枝獨特的奇葩;它堅定,大智大勇,又柔情似水。它存在于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中,但又超越它們。
當修養在行為的時候,能否完全避免火藥味?我看很難!修養的行為的另一面,不需要正面沖突。如果見面就打起來,那么也就不是修養的行為了,連涵養也不存在了。又想和顏悅色,又想擋住火藥,怎么辦?“迂回與諷刺”就不避免的了,最好多蒙一些幽默的外衣。修養本身有很大的海涵性,忍耐性,若要一味的海涵和寬容,那么就變成遷就和迂腐了,在發展下去就是軟弱和不作為的。我們有兩大文化流派,一個是儒家,一個是道家。儒家主體提倡忠恕,真不可以就采取中庸之道的。雖然愛民,反對苛政,但主張有貴賤之分。以老子為主的道家宣稱:貴以賤為本;致德之世沒有君子小人之別。提倡反向思維:明道若昧,正言若反。這些思維觀點表現了高度辯證思維,側重和推進了我國哲學的發展。但是其超脫性又太離乎現實,比如:為而不爭,為而不有;以德報怨,無責于人等等。這兩種哲學思想對于現實所要奉行的修養行為都很難立命。儒家思想存在貴賤的,那修養取向就要受到限制;道家又過于放任,就會給予惡勢力以可乘之機。修養存在于良好的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之中,同時具有超脫性。因此,真正的修養行為與行為修養要有一定的“火藥味,”以匡扶正義!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歷史故事,時間與人物名字忘卻了。大概是戰國時代,因為那個時代的思想家、政客迂回各個國家游說,以此來完成自己的抱負。說:“一個政客為了所事的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游說。這個人個子很矮,且很丑。到了人家那里被人恥笑,受到了羞辱。不過這個人是不慌亂的。他說,在我們那里,我是個地位很低的,凡是我們認為低下的國家都由我來游說。因此大王派我來到你們這個國家來了。”總之是不如原文那么生動和感人。他敢于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機敏的迂回對抗:畢竟是孤軍奮戰!有膽識,有智慧。我認為這個人是有一定的修養的,基本還沒有傷和氣。后來也因此得到這個國君的佩服,也談成了事。試想一下,在這個時候,他要在眾多恥笑聲中嚇得觳觫不安,自卑起來,自信立即消失,那將是什么結果,也談不上修養一說。因此,社會紛繁,人心浮躁,哪能都按“套路出牌!”修養行為的境界應該是:以靜制動,以不變制萬變。必要的時候還是要還以顏色的。再提一下周恩來的唯一一次“國罵:”“媽的,怎么不是極左,就是極左嘛!”故事情節就不說了。因此,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不是修養之行為!
因此,良好的修養之行為和行為之修養,雖然不同程度的受約于各種文化和意識形態,但其根本內涵和品質卻超越了它們。能夠提綱挈領的找到了互相之間的溝通渠道,婉轉悠揚的、漂亮的、瀟灑的詮釋了修養基本品質:無私,誠懇,正義,智慧和忠勇。它是真理和博愛的化身。敢于堅持真理,同時其行為也愛及所有,包括挑戰者。良好的修養之行為,可以使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化干戈為玉帛,”擁有修養的人們越多,我們的世界將更加和諧、太平,發展也越迅速。它可以引領不同之間找到共同,找到契合點,最終心悅誠服的發展各種不同思維流派,能夠最大程度融合。以上效果也只有良好的修養之行為和行為之修養能夠做到。但不可以否認的,上文已經談及,修養也需要挑戰,這么說吧:“秀才遇到兵”怎么辦?妥協嗎?若果真是這樣,那就不是真正的修養之行為的。那又怎么辦?上文也談了些辦法。但依然認為不會立即打起來,情同感受的、忍耐的來加以努力:以智克勇以及“善將不擇兵”亦是必須。言下之意:修養也不是靈丹妙藥,也要有犧牲精神??“我不下地域,誰下地域;我不入苦海,誰入苦海!”這是一位很具有修養的人士講過的話。要把修養之行為全都理解為:和顏悅色,陽光明媚,柔情似水的表象。當然,那樣更好!同時也是不完整的修養之行為,甚至失去其根本內涵!也最大限度的脫離了現實,是不實際的。親愛的朋友們!誰敢過于樂觀?
也許我們很多人不要去很高度的去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之根本不同,在相對和平的年代,各種沖突還不是非常激烈的時候。唯修養行為之下,特別需要加以維護的,不是風俗習慣,而是道德力量。道德力量能夠提高我們文明的質量,使之互相之間受到廣泛尊重。這樣全民修養之行為也就找到了可靠的土壤,修養之下也就名副其實了。先哲老子說:“有德司(掌管)契(古之結繩而治,后圣人易之為書契)。”也就是說,用道德來指揮我們的社會文明。再加上兩句:“道高而愈謙,德高而愈恭。”還有往往人們慣習于茍且,在挑戰面前而迂回。因此印度文學泰斗泰戈爾同時也說過;“根本原因不是我們對和平的熱愛,而是不再為我們的信仰付出死的代價。”的確泰戈爾的言辭有些過激,但是卻指出了問題的癥結。修養無國界,跨越了歷史;修養也不唯事!把灾晃,行之不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