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煤礦生產的頭等大事,安全對煤炭生產起著保證,支撐和推動作用,實施現代新科技興煤,科科技興安戰略,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是安全工作的必由之路,作為煤炭企業,現代安全科技創新管理,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動力和源泉。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一反兩檢煤礦反思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反兩檢煤礦反思材料1】
從眾多生產事故來看,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個別職工的安全意識不強引發的不安全行為,一個小的失誤、一次小的違規,都會釀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從這個角度和意義上講,增強安全意識、杜絕不安全行為對于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所謂安全意識,就是人們在頭腦中建立起來所必須遵守的安全觀念,也就是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各種各樣有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外在環境條件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它包括人的安全價值觀、安全警惕性等等。
一、行為意識在事故中的具體表現形態
1、蠻干型
蠻干型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作業人員文化水平低下,在思想深處存在“生死由命”這一封建想法,不能有效地識別安全隱患和危險因素,或根本不懂作業的安全操作規程,多憑自己想象作業,做事從不計后果和影響,從而造成安全事故發生。
2、自恃型
自恃型是作業人員對自己技術或是經驗過于自信,產生自負心理,在工作存有僥幸心理,作業者本身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知道怎樣作業是違章作業,也知道違章作業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但為貪圖便利,或是自恃能力而忽略安全,從而造成原不應該的安全事故。
3、圖利型
圖利型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為了保生產、趕任務,圖省事違章操作提高產量,在安全與利益相違背的時候,以利益為先,抱著僥幸態度去對待安全,加班加點連續作業,超負荷運轉,使“安全第一”也只成為一句空話,以致安全意識每況愈下,從而釀成安全事故。
二、加強職工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1、強化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全員安全素質
在煤礦的安全管理中,始終存有這一不二法則,那就是安全知識勝于安全措施、安全意識強于安全知識、安全意愿優于安全意識。沒有安全知識,員工就會糊里糊涂的受到傷害,只有有了安全意識,員工才能主動學習安全知識,牢固樹立認真履行安全職責,實現安全績效的意志和愿望。通過職工安全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和廣大職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增強職工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增強自我防護能力。
2、強化安全意識教育,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有一種心理叫粗心,有一種狀態較大意,有一種病癥叫麻痹。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常說“緊繃安全這根弦”,安全意識的內容有很多,那么,安全這根弦指的是哪根弦,指的就是風險意識,緊繃就是要我們時時刻刻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不可掉以輕心,麻痹大意。
中醫有三種境界,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就安全工作而言,事故預防永遠處于第一位,防微杜漸才是安全的根本所在。禍患常積于忽微,有隱患不一定會造成事故,事故背后一定存有隱患,只要現場存有隱患,觸發條件一旦出現,必將釀成安全事故。只有通過不斷加強職工安全意識教育,提升職工業務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防范于未然,徹底消除事故隱患。
3、強化安全意識教育,培養良好作業習慣
“三不傷害”幾乎涵蓋了崗位員工所應遵守的現場安全管理規章所有內容。不傷害自己,是我們工作必須做到的最低標準;不傷害他人,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不被他人傷害,是最難做到而又必須做到的職業規范。事故是造成人生三大不幸的罪魁禍首,面對死亡困境,人們才能意識到生的可貴,災難給人的教育刻骨銘心,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只有知道生命的珍貴,人們才能盡可能的躲避災難、預防事故。加強職工安全意識教育,喚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識,安全就會形成一種觀點、一種文化、一種行為、一種習慣。
在煤礦這個時刻充滿危險的行業里,安全生產是我們管理者與全體員工共同的追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都樹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識,牢記安全的重要性,緊緊抓住“人”這一因素,以安全文化建設為載體,通過科學的管理、有效的培訓和教育、正確的引導和宣傳,不斷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全員參與、全員管理,才能有效的促進企業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一反兩檢煤礦反思材料2】
安全工作是煤炭企業的生命線、幸福線。沒有安全,就沒有生產、沒有效益、沒有礦區的穩定發展和職工個人的家庭幸福。因此,只有穩抓、狠抓安全生產工作,才能全面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才能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
(一)、安全生產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安全是人類生存的一種保證,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追求。人類要生存,就要克服、避免威脅生命的種種不利因素及危險,竭盡全力獲取平安生存的基本條件。人類社會發展史證明,凡是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人們都迫切地需要有一個安全的條件和環境,以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對以“安全第一”為主的煤炭企業來說,更是需要具有良好的安全形勢。可以說,安全一詞把人類對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創造財富、保存自己、延續生命所采取的手段,以及所要達到的目的,作了形象的概括。
(二)、 安全生產是保持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江澤民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電視電話會議,都把安全生產提高到“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高度。安全生產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家庭幸福,每一次重大事故的發生,都會在社會上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如果處理不當,還會釀成嚴重的社會動蕩,影響社會穩定。煤礦發生事故,不僅正常的生產秩序被打亂,嚴重的還要停產,而且會造成人心不穩定,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生產效率下降,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安全生產是社會保持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
(三)、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國憲法規定:“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勞動報酬,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加強勞動保護工作,搞好安全生產,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生產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的生活需要,最重要的莫過于生存和健康的需要。近幾年黨和國家*在安全工作上做過多次重要指示,重點強調:“安全生產,人命關天,各地方各部門一定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增加安全設施投入,搞好設備維修,消除事故隱患,要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對發生重大事故的地方和單位,要嚴肅查處,依法追究當事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這些重要指示說明國家把安全生產放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來考慮,安全生產絕非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已經上升到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尤其是煤炭企業應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來抓。
(四)、安全生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
鋼鐵大王卡內基在總結企業事故頻發、生產下滑、效益下降的教訓之后,首次提出“安全第一”的思想,已被實踐所證明,成為今天的安全生產方針。企業管理的目標是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應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履行社會責任。沒有經濟效益,就不能保證企業再生產,最終企業就會倒閉。但是人們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行為價值的排序,保存生命又是第一位的,企業如果不能安全生產,發生事故輕則造成財產損失,重則造成人員傷亡,這樣既不能保證勞動者安全,又不能保證生產成果??經濟效益。安全管理的作用是為了保障生產,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生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