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話題是每年“兩會”的熱點,今年委員、代表們普遍將重點放在農村教師群體上,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多位委員提出要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在此基礎上湯建人委員還建議從基層選拔農村教師。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的呼吁早已有之,客觀地說目前農村教師收入確實相對較低。劉長銘委員提到,大學生到農村支教的政策,結果是農村學校成了他們的畢業入職訓練班。在收入較低的情況下,農村學校不足以留住優質人才,教育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委員們提出的兩個建議中,選拔基層教師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教師流失問題,但提高待遇顯然更為關鍵,畢竟即便是基層的教師,在考慮去留時待遇往往也是重要因素。
近年的國家政策在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今天之所以還有委員就這問題提出建議,主要是因為政策覆蓋面不廣,力度不夠大。現今談論這一問題時,主要涉及政策具體落實層面,比如說,到底多高的工資,才能吸引教師人才去農村?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前些年做了一個報告,結果顯示,如果工資達到4001-5000元,88.07%的大學生都愿意下到農村。建議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的委員們在今年“兩會”上普遍未說出具體數額,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建議成倍提高,而劉長銘委員則建議大幅提高農村教師工資,而補助標準則要明顯高于城鎮教師。這樣的要求其實并不高,參照國外經驗,不少發達國家鄉村教師的收入甚至要高于城鎮地區,目的就在于吸引優秀人才。中國要達到這一目標可能有些難,但實現委員們提及的待遇水平目前看來并不難,一些分析顯示財政方面完全可支持政策落實,可以說,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關鍵是愿不愿意。
當然,在推動改善農村教師待遇的同時,還有必要提醒,教師待遇不高只是農村教育問題之一,在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提高待遇對于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所能起到的作用恐怕有限。外界總結這一群體困境時普遍提到兩點:一是待遇低,二是缺乏幸福感。前者會影響后者但未必起決定作用。對于教師群體而言,構成幸福感的要件相對多元,除了待遇,教師的幸福感也與學生的表現有關。而前些年推行的“撤點并校”政策,致使農村學校生源狀況不佳,也影響了教師的幸福感,并最終加速了農村教師的流失。農村教師的困境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今天要改善這種狀況,不應該僅僅強調提高教師收入,學校硬件條件的提升、生源的改善以及教師群體職業晉升機制與城鎮教師看齊同樣重要,長遠來看,農村學校還應該謀求自身的風格和特色,如此種種,都可促使農村教師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職業。
鄉村教師工資待遇狀況匯報:教育問題決議著一個國度將來的興衰,不斷都受世界各國的注重。我國自變革開放以來,對教育問題高度持續的關注,并且加大投入力度以期盡快完成權宜之計。在不時的變革開展中,我國的教育事業逐漸進步,也獲得了一些斐然的成果。但是鄉村教育作為教育事業中重要的一環開展卻相對滯后。近幾年來,我國在政策上對鄉村教育停止傾斜,加大了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鄉村地域的教育在一定水平上得到相對的進步。在鄉村教育中,師資力氣是影響全局的關鍵要素之一,要想鄉村的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開展,師資力氣的加大是必不可少的。
教師工資待遇改革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出臺了《關于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按照規定,當時的補貼標準是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
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當時,教師平均月薪只有幾十元,3到10元的津貼對于教師來說,起到了改善待遇的很大作用。但,如今轉正定級的師范本科生月薪一般是2000元以上,津貼卻仍然是幾元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每個月3元、5元最多10元的教師教齡津貼已經實施了30余年,是時候修改教齡津貼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主委馬秀珍建議,適當提高教齡津貼,讓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在待遇上吃虧。
鄉村教師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政協副主席張亞忠說,“農村學校教師在最艱苦的地區默默付出,但他們的生存狀態卻令人擔憂,經過調查,70%的農村教師可支配月工資為1500-2000元。”
鄉村教師面臨生活困難,社會地位低和經濟壓力大三大挑戰。
生活困難主要表現在:與外界溝通困難,生活圈子封閉,住宿、辦公空間狹小。
而教師的工資比周圍的體力勞動者更低,工作很辛苦,內心卻極不平衡。
經濟壓力大:相對于老一代土生土長的鄉村教師,新生代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提高了不少,但仍呈現總體偏低的現狀,無法滿足教師日常消費與支出,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
對于鄉村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教育部、財政部曾印發通知,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不少鄉村教師受惠良多。但也有一些補助并沒有及時到位。
對此,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這給農村教師帶來了好消息,去年中央頒布鄉村教師扶持計劃,今年要加強落實,總理的講話給鄉村老師們撐腰了。
今年兩會上,給鄉村教師提待遇,也成了很多代表委員的心聲。今年春節期間,關于鄉村凋敝的現象,的確令人擔憂,而教育、教師在推動鄉村建設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承載著鄉村的希望。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大化縣高級中學教師藍春桃就說:有必要把農村教育的重點轉移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建設一支“愿進來、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師隊伍。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所有消息、材料、圖表等僅供參考利用,不聲明或其內容之準確性。網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白本網站之概念或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