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員養老金并軌制
社保體系的并軌改革
老有所養是大家的期盼,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被社會各界所關注。為什么要改革退休制度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困惑,以及如何推進改革,如何構建公平可持續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改退休制為社會養老保險制
改革退休制度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首先是由單位保障到社會保障的需要,其次是實現制度公平的需要。什么是退休制度呢?工作期間不繳費,達到退休年齡之后,由單位來發放退休待遇。如果說你這個單位是財政撥款的,那么就是財政預算,如果是差額撥款,那么有一部分是財政撥款,有一部分是單位籌措。比如說你這個單位退休的人比較多,那要發的退休金也會比較多,壓力也會比較大。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有些單位未必有這么充足的經費和資金,那么養老金的發放就存在風險,也就是說你這個單位要自保有時候就力不從心。我們改革退休制度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說由單位保障走向社會保障,緩解經費不平衡的風險。
什么是社會保險制度呢?這些單位都要繳費,形成了養老基金,職工到了退休年齡,不再是從單位領錢了,而是通過社會保險基金來發放養老金。這樣就實現了社會共濟,就實現了風險共擔,使保障更加充分,更具有可持續性。
當前我們對退休制度、養老制度存在各種垢病。退休制度不繳費,養老保險制度要繳費,兩者之間的待遇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確確實實我們應該反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從人社部的文件來看1992年就開始搞試點了,也一直在推進。當前來看,全國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大概是4000萬,事業單位大概3000萬,機關單位不到1000萬。根據統計,現在大概有2/3已經實行了繳費,上海和廣東也有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在繳費。迄今我們仍然還有一部分實行退休制度。為了建立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就需要逐步地統一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職工都應當參加社會保險,職工就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不論是政府的工作報告,還是黨的報告都講到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制度公平,這已經不是學術的探討,而是現行的政策。在這個過程中,確確實實也涉及到利益的調整。
養老制度改革中的困惑
我們知道退休制度是不繳費的,社會保險制度是要繳費的,由不繳費到繳費,單位是不是會吃虧呢?退休制度是在職期間不繳費,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是由單位發放。也就是說最后這些人的退休金是單位支付的,這個成本是單位負擔的。但是實行社會保險制度之后,根據在職職工的工資總和按照地方比例進行繳費。改革養老保險制度就是為了通過提高規模效應,通過大家繳費化解風險。
改革退休制度,不是為了要降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金待遇。我們的政策導向是通過改革,使每一個參保人員、每一個工作人員有更加充分可持續的保障。我們反對隨意提高待遇,也反對隨意地降低待遇。就現行試點的政策來看,盡管機關的試點辦法還沒有出來,事業單位已經開始試點,廣東省就是試點之一。
改革不是要消除企業職工養老金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待遇的差距。反對隨意擴大差距,但不是說沒有差距,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機關事業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待遇的高低取決于你的繳費時間長短和繳費水平的高低。繳費時間長短、繳費額度大小不一樣,待遇肯定不一樣。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各個方面的收入差距還很大,這樣的情況下繳費水平肯定不能按照一個標準來要求。收入的二元結構,決定了不同群體的待遇肯定有一定的差距。改革不是消滅差距,而是使這個差距較為合理。社會保險有一定的社會再分配功能,應當向弱勢群體傾斜,二次分配、養老金的分配不能拉大差距。所謂拉大差距就是不能比初次分配的差距更大,如果比初次分配的差距還大,那么這個制度是失敗的。
還有人說現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存在基金缺口,加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安全,這是不符合實際的。根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數額是2.5萬億。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啊,全國財政收入大概也就是十幾萬億,2.5萬億相當于1/5的全國財政收入。我曾經參加2012年全國審計署專題報告會,根據審計署的審計,這筆錢沒有挪用。從全國總體而言,我們是夠發養老金了。但職工養老保險是地區性的統籌,養老金收支區域是一個小的范圍,所以局部有些地區就可能出現缺口。2009年,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省級統籌。盡管有些地區不是很到位,是調劑基金辦法,但也有一定的調劑功能。如果某個地方當期收的不夠當期發,可以通過省一級的調劑基金來彌補缺口資金。如果調劑基金不夠的話將由中央財政或者各級財政轉移支付,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也就是說全國是有結余的,但是局部地區可能存在缺口。
因為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們確實也要未雨綢繆。截至2013年,65歲以上的人口大概是在10%以上,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那么我們如何應對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呢?首先就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理事會有一萬億左右的資金,作為戰略儲備資金,一旦養老金出現缺口可以由該基金進行彌補。另外我們要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這筆錢也要逐步形成積累,以便存錢養老。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否有缺口而言,應當這樣認識,當期來看我們是不存在缺口的,長期來看我們可能有一定的支付壓力,但是也采取了一定的應當對措施,應該說這個制度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養老金并軌后的差距
中保協將成立反欺詐委員會 嚴打保險欺詐 癌癥疾病威脅日益嚴重 防癌保險受到熱捧 8成銀保新單保費負收益 險企上架拼個險 保險協會發布十起反保險欺詐典型案例 國內首個高溫險 賭成都今夏37℃不超兩天 保險機構疏遠同業業務 斬斷利益輸送渠道 現在企業的養老繳費是按職工的月工資額來劃定,基本養老金部分,企業占20%,個人占8%;補充養老金部分,也即企業年金,企業、個人各占8%。根據人社部今年發布的《2013年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6.6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剛超過2000萬,為職工設立年金的企業比例不足0.5%。
一些專家分析認為,現在國內的企業年金是“富人俱樂部”,大部分國企管理者、普通職工都有機會沾光,而對于更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僅僅是負擔基本養老金繳費,承受的壓力就很大,更別說企業年金。
養老金并軌正式實施后,差額事業單位需要為單位人員上繳28%的養老金。這筆費用從何而來?唐鈞、楊燕綏等專家認為,一些公立醫院、大中院校,可能會大幅推高服務價格、收費價格,原本應由政府承擔的部分公共服務費用或會被轉嫁,還會因此影響到公益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呂井海也有同樣的擔憂。他說,現在整體來看,事業單位人員比公務員、效益好的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都低,退休后享受的養老金待遇,也比公務員、壟斷國企職工的待遇要差。
呂井海表示,在3100多萬事業單位人員中,有67%是專業技術人員,因為工資等待遇偏低問題,近年來像高校、醫院、科研等類的事業單位,已經有嚴重的優秀人才流失問題;就連一些新招聘到的應屆高校畢業生,也往往會在落實戶口后,轉而跳槽至薪酬更高的企業。
據北京某高校的一名中級職稱教師介紹,2011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規定,對于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也就是差額事業單位,賦予用人單位靈活的人事管理權;近期出臺的《條例》中也明確,事業單位人員將依法參加養老金繳費。下一步,養老金一旦真的并軌,他或許就會選擇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