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以“國發(2009)32號”文件情勢正式宣布。國務院抉擇,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試點,2009年試點包圍面為世界10%的縣(市、區、旗),往后慢慢擴大試點,在世界廣泛實驗,2020年之前根基實現對農村適齡住民的全包圍。
破繭而出的新農保,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是籌資模式有了重大改變;二是養老金報酬有了重大調解。
起首,籌資模式上,新農保基金由小我私人繳費、集團補貼、當局津貼組成。固然集團補貼是不確定的,但當局津貼是實打實的。當局對切合領取前提的參保人全額付出基本養老金,個中中央財務對中西部地域給以全額補貼,對東部地域給以50%的補貼;處所當局該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以津貼,津貼尺度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這樣,當局津貼對應于城鎮職工根基養老保險的單元繳費部門較為公正,社會養老保險的社會性也浮現出來了。
其次,養老金報酬上,由基本養老金和小我私人賬戶養老金構成,付出終身。一方面,中央確定的基本養老金尺度為每人每月55元,處所當局可以恰當進步和加發。另一方面,國度為每個新農保參保人成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小我私人賬戶、小我私人繳費、集團補貼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小我私人對參保人繳費的扶助,處所當局對參保人的繳費津貼,所有記入小我私人賬戶,小我私人賬戶儲存額今朝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小我私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尺度為小我私人賬戶所有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城鎮職工根基養老保險小我私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溝通)。
津貼全包圍
舉例 一位一、二級重度殘疾參保職員,其繳納最低尺度100元的保險費,當局要給以40元非凡補貼,即小我私人現實每年只繳60元,加上一再享受每人每年30元的廣泛繳費津貼,其小我私人賬戶每年儲存總額則為60元+40元+30元=130元。
零繳費參保
60歲以上不繳費每月領養老金80元
新政謀劃定,在本年8月31日之前,年滿60周歲以上的城鄉住民,本人不繳費也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尺度為每人每月80元,比國度每人每月55元的尺度跨越25元。
“以往種種養老保險政策都須補足必然年限的參保用度,而此后介入我市城鄉住民社會養老保險,則可不補繳。”該認真人暗示,但60歲以上老人不繳費享受基本養老金也是有前提的,其切合參保前提的后世必需按新政策參保繳費,已介入其他社會養老保險則視為已參保繳費。
同時,有前提的老人可自愿按每月40元、60元、90元3個檔次選擇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費,這樣,除能按月領取80元基本養老金外,還能領取按所選檔次發放的小我私人賬戶養老金,養老報酬程度將大幅進步。
舉例 一位65歲的參保職員,若選擇90元繳費檔次,他距75歲差10年,即120個月,一次性躉繳養老保險費為90元×120個月=10800元,再扣除當局每年津貼的30元,即30元×10年=300元,現實繳費10500元。每月領取的養老報酬為80元(基本養老金)+90元(小我私人賬戶養老金)=170元,若享受獨生后世及高齡津貼,每月最多可領取190元。
降繳費檔次
增100元繳費檔次讓低收入者也能參保
據相識,國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把年繳費尺度分為5檔,別離是: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
而我市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原先只有200元、400元、600元、900元4個繳費檔次,為與國度尺度對接,也滿意經濟收入較低的參保工具需求,新政策增設了100元的最低繳費檔次。
該認真人說,保存跨越國度尺度的600元和900元兩檔,是為勉勵多繳多得,為慢慢縮小各項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報酬差距奠基基本。
舉例 一位選擇年繳費900元檔次的參保職員,60歲時,按今朝步伐靜態測算,繳費15年,每月可領取養老保險報酬194元;繳費30年,每月可領取養老保險報酬353元;繳費44年,每月可領取養老保險報酬558元。
打消繳費年限
45歲以上參保者不設最低繳費年限
憑證新政策,45歲以下職員繳費年限須達15年以上,而對45~59歲職員,則不再設最低繳費年限,只要求按年繳費,到60歲方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15年小我私人賬戶總額/139個月)=248元。
參保者每人每年均享30元當局津貼
以往的當局津貼都是針對非凡人群,而我市此次城鄉住民養老保險新政策的津貼范疇大幅擴大,將平凡參保職員都納入個中。對參保繳費職員,同一按每人每年30元給以津貼。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干認真人先容:“個中,對年滿16歲、不滿60歲的參保職員,在小我私人繳費基本上,每人每年津貼30元,該津貼直接存入小我私人賬戶,不能用于抵扣繳費;對年滿60歲以上,且自愿選擇一次性躉繳的職員,按一次性繳費年限,每人每年也給以30元津貼,但可抵扣繳費。”
該認真人說,津貼涉及400多萬切合前提的平凡參保職員,目標在于進步小我私人養老保險報酬。而非凡人群的報酬可一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