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在那樣一個時代楊樸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七夕》文言文翻譯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
宋代:楊樸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已不詳。據(jù)題意,當(dāng)知這首詩是作者于某年七夕所作。神話中說,農(nóng)歷七月七日,郎織女此夜將有一年一度的相會。舊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對空擺上織物,向織女乞求智慧機(jī)巧,稱為“乞巧”。這首詩通過詠七夕的乞巧而諷刺人間爾虞我詐的丑惡現(xiàn)象。
譯文及注釋一
譯文
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么樣?我愿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
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fā)生在我身上罷了。
注釋
(1)七夕:節(jié)日名。夏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話,七夕牛朗織女在天河相會。
(2)未會:不明白,不理解。
(3)不道:豈不知道。
譯文及注釋二
在未曾相會的時候,牽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樣,據(jù)我替他設(shè)想,須要邀請織女星來,弄那織棉的金梭子。
年年的賜給人問的許多巧,卻不知道人間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注釋
⑴牽牛:星名,在銀河之西,俗稱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黃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頭角、感之形,名之牽牛。若何:怎么樣。
⑵“織女”句:織女,在銀河?xùn)|,織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織女?椗畟髡f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孫,會紡織,韓愈待“天孫為織云錦裳”。傳說天孫同牛郎結(jié)婚,婚后被罰分居銀河兩岸,只許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鵲給他們架橋,使他們相會一次。金梭,梭子的美稱。
⑶“年年”句:因織女會紡織,古代女子便于七夕焚香陳瓜果,祝賀她夫婦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間有穿七孔針之戲。乞與,賜給。
⑷不道:沒有科到。
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dá)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fā)端,別出新裁,表達(dá)了作者獨(dú)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拔磿颗R馊艉?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shè)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zhì)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lián)所發(fā)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jīng)是很多了,多得有點(diǎn)可怕。詩人在這里并非是在贊揚(yáng)人間的機(jī)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zhuǎn)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chuàng)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fù)、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斗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jīng)不同于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lǐng)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dāng)人間充分運(yùn)用他的機(jī)巧來進(jìn)行勾心斗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xiàn)得很是恰當(dāng)、巧妙、深刻。
楊樸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