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至5日,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每晚8時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有關中紀委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中紀委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
2017年1月3日,由中央紀委、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專題片共分為三篇: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篇《嚴防“燈下黑”》,下篇《以擔當詮釋忠誠》,中紀委在專題片中詳細披露了如何對自己“動刀”。十八大后首個落馬的中紀委高官魏健在辦公室被帶走調查后一夜白頭;而原中紀委“六室”則成為中紀委“清理門戶”的重點,包括中央紀委第六監察室原副局級紀檢、監察專員羅凱在內。朱明國、金道銘、魏建等10余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法違紀行為和思想蛻變的過程,發人深省、令人警覺,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看完節目之后,我深有感悟。
一、“打鐵還需自身硬”,領導干部要先煉好內功。
一是轉作風,樹正風。領導干部應把基層當成錘煉自己的平臺,而不是撈取好處的口袋,應主動幫助困難群眾,體驗群眾生活疾苦,掌握群眾的訴求。推進脫貧工作進程,增強干群凝聚力,扶貧扶志齊抓。切實轉變作風,樹立正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家每戶,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實在困難群眾身上。真心實意解決群眾困難,真情真意把老百姓當親人,才能暢通干群這條渠道,讓干群情更深,也讓干部作風正。
二是定思想,投真情。一些領導干部對下基層有抱怨,因此對老百姓不聞不問,思想上逐漸偏離導致行為上的出軌。領導干部要深知下基層的意義,基層是了解群眾的窗口,是黨和政府了解實情的第一資料,因此首先把下基層當做學習進步的舞臺,飽含感情的去和群眾打交道,進農家院,吃百家飯,聽百家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求,與群眾促膝而談,和群眾心與心交流,在與老百姓服務中建立感情,同時更堅定自己的思想:為老百姓服務是天職,讓老百姓幸福是本職。
三是強責任,勇擔當。領導干部要強化責任,敢于擔當,挑起大梁,為民解憂,為民干事。領導干部要以基層為入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早日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生活。面對難題、難事不推脫不回避,保持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精神狀態,攻堅克難,打好脫貧攻堅。
二、把節日反腐擺在突出位置
時至年關,從中央到地方的紀檢監察機關都把節日反腐擺在突出位置,始終對節日腐敗保持高壓態勢,這種姿態讓老百姓感到放心。
中紀委已經明確要求,各地紀檢監察部門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防節日腐敗。市紀委、區紀委下發了《關于在元旦春節期間開展明察暗訪的通知》,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就要認真履行職責,以春節為契機,打響節日反腐保衛戰。新春佳節打響反腐第一槍,既寓意著新年的開篇,又可以極大提升公眾信心。
新春佳節,預示著團圓與希望,絕不能成為腐敗高發的“盲區”,絕不能成為作風建設的“失控期”,作風堅持永遠在路上,春節就是最好的契機。要通過突擊行動、明察暗訪、群眾舉報,切實加大違規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嚴厲追究相關領導干部的責任,要讓心存僥幸、不知收斂者徹底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過不好年。
中紀委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將于1月3日到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新聞頻道每晚9點半重播。
曾經“工作應該是比較勤懇努力的,然后形象也比較正面”的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在目睹一些老板的生活方式之后,他的心態一步步失衡,最終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監督者,到因為貪腐成為被審查對象;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在擔任多個職務期間,都曾經利用職權和影響力謀取私利。曾經身為執紀執法者的朱明國,形容自己過的是兩面人生……事實證明,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肩負著黨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擔著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重要職責,自身更要過硬。如果監督者不被監督,就可能出現“燈下黑”的情況;紀檢監察干部發生以案謀私、串通包庇、跑風漏氣等問題,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傷害,將比一般干部更甚,無疑會對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政治生態造成長期性破壞,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來恢復。
打鐵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明確指出:各級紀委要解決好“燈下黑”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這個問題要探索解決。王岐山多次強調,“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要用嚴明的紀律管住自己,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聚焦中心任務,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堅守監督執紀問責的定位,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另一方面,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從嚴管理監督,眼光向內、刀刃向內,堅決清理門戶,解決“燈下黑”問題。數據最有說服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談話函詢218人,組織調整21人,立案查處17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談話函詢5000人次,組織處理2100余人,處分7500人。這些數據印證著誰來監督紀委命題的必要性,也顯示了中央紀委不回避問題、清理門戶的決心。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制度籠子是關鍵。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作為重要原則,有針對性地設計監督制度,體現了監督和信任的有機統一,釋放出“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的強烈信號;初開始提上議事日程討論的《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即將提交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與此同時,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在嚴格執行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和函詢等制度的同時,探索實行了一系列有效管用的監管機制。比如,廣東省紀委、監察廳出臺《紀檢監察干部行為規范》,為紀檢監察干部忠誠履職劃出6道“硬杠杠”;河北、浙江等省紀委設立內部監督委員會,江西省宜春市紀委、監察局出臺的《關于加強紀檢監察系統內部監督的暫行辦法》中,亦有詳細“操作指南”……由此可見,全面鋪開的內控機制建設,讓權力真正“進籠”。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紀檢監察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不斷強化自我監督,這樣才能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注入強勁動力。同時,要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堅決清理“害群之馬”,并加強制度建設,按照忠誠干凈擔當的標準選好人、用對人,切實做到打鐵自身硬,唯有如此才能讓監督執紀問責更有底氣、更加硬氣、更具權威。
中紀委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將于1月3日到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新聞頻道每晚9:30重播。
新年伊始,中紀委即隆重推出反腐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直擊“燈下黑”,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從嚴治黨,堅決把自己擺進去,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堅決清理門戶,永葆紀檢監察隊伍純潔性的決心和意志。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把紀律挺在前面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滲透,實現了對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黨組織的全覆蓋。反腐的高壓態勢之下,“老虎”“”蒼蠅“原形畢露,其中不乏一些紀檢監察干部。“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何以正人?要彰顯紀檢監督的力量,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堅決把紀律挺在前面,形成全黨同志普遍學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的良好氛圍,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氛圍,首先要從加強紀檢監察隊伍自身建設做起,要確保紀檢監督隊伍”自身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形下都能做忠誠干凈擔當。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讓紀檢監察機關對反腐形勢保持清醒認識的警鐘。反腐敗斗爭是一場長期的復雜的艱苦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必須要保持對反腐形勢的清醒認識,要時刻繃緊神經弦,要堅決避免盲目樂觀情緒。雖然數年來,“打虎拍蠅”動作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腐敗和不正之風的存量仍然很大,滋生腐敗的“土壤”還沒有徹底鏟除,監督執紀仍然存在制度短板,個別黨員領導干部仍然存在“精神缺鈣”的問題,一些經過巡視督促整改的地方和單位又重新出現不正之風,極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仍然我行我素,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仍然復雜,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保持清醒和韌勁,繼續保持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
“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警鐘需長鳴。透析那些落馬的紀檢監察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無不是發人深省、令人警醒的。即使是一些看上去值得信任、干凈、忠誠、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也因底線薄弱、信仰迷失、“三觀”扭曲、監督乏力和利益誘惑而成為“燈下黑”,與“老虎”“蒼蠅”沆瀣一氣,結成利益同盟,與組織對抗,嚴重破壞了紀檢監察機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確保紀檢監察干部“自身硬”,真正把規矩挺在前面、產生震懾、形成“不敢”“”不能“”不愿“氛圍,還需讓紀檢監察機關要敢于“向自己開炮”,要讓“自清門戶”的“體檢”動作經常進行,要讓“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警鐘長鳴,要讓嚴防“燈下黑”的“預警燈”及時、準確的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