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2022年長春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多少人?長春有多少外來人口?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由于2022年長春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下面小編整理了最新長春人口數量統計及相關信息,供參考。
一、長春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
截至2021年末,長春常住人口為908.72萬人,其中市區(含雙陽區、九臺區)人口583.76萬人,四縣市人口324.96萬人。根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長春被列為14座Ⅰ型大城市之一。
長春有51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常住人口32.8萬。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5個世居少數民族;有6個民族鄉鎮,分別為雙陽區雙營子回族鄉、九臺區胡家回族鄉、九臺區莽卡滿族鄉、榆樹市延和朝鮮族鄉、公主嶺市二十家子滿族鎮、公主嶺市龍山滿族鄉;有4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有長春市朝鮮族老年協會等7個市級少數民族社團;有皓月集團、老韓頭等7家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市級朝鮮族群眾藝術館1所;鄉級少數民族文化站4所;民族中小學12所;民族醫院1所,民族鄉醫院4所。
二、長春綜合介紹
[位置境域]
長春市位于北 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中部、京哈與琿烏2條交通線交會處,是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春市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顯示,全市總面積24744平方公里。轄4縣(市)7區,包括公主嶺市、榆樹市、農安縣、德惠市和朝陽區、南關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區。
[自然地理]
長春市位于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中部、京哈與琿烏2條交通線交會處,是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其中主城區位于松遼平原腹地的伊通河臺地之上。轄4縣(市)7區,包括公主嶺市、榆樹市、農安縣、德惠市和朝陽區、南關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區。(摘自2018長春年鑒)
[行政建置]
長春市轄7個區、3個縣級市、1個縣(南關區、朝陽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區、公主嶺市、榆樹市、德惠市、農安縣),其中包括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生態旅游度假區-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并代管1個國家級新區,即長春新區。
[自然資源]
截至2018年年底,長春市實有耕地144.08萬公頃。礦產資源方面,發現礦產58種,其中查明的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二氧化碳氣、油頁巖、煤、水泥用灰巖、沸石、膨潤土、珍珠巖、陶粒頁巖、礦泉水、金礦等。
[地質地貌]
長春市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布著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巖(頁巖、泥巖、細砂巖和砂頁巖互層),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500米尚未穿透),巖層致密,傾角很小(5攝氏度-10攝氏度)。
主要地貌類型為低山丘陵。分布于市區東南部,屬大黑山脈的一部分,略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大部分在250米-350米之間,相對高度50米-100米;東部的大頂子山海拔407米,組成的巖石有花崗巖、安山巖等變質巖系;山地丘陵面積在市區內所占面積比重甚微,山地丘陵中有森林,低丘之間有些沖積平原和盆地,為農業區;伊通河出大黑山北麓,從南向北穿過市區東部,在狹口處有修筑水庫的良好條件。臺地平原。城區臺地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0%,并高出伊通河一級階地10米-20米,地表微波起伏,土質主要由黃土狀土構成,海拔在200米-230米之間,最高壓245米;淺谷谷坡漫長,市區有近80%的地面坡在10度以下。沖積平原。主要由伊通河沖積作用形成,在河流兩岸形成比較寬闊的帶狀平原,面積近30%,地勢低平,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沿河兩岸的低洼部分,汛期常被洪水淹沒,屬河漫灘部分,組成物質多為粗砂或細砂,河漫灘兩側為寬窄不等的高漫灘或一級階地,寬度一般在4公里-5公里間;一級階地高出河床3米左右,其組成物質上部是亞砂土、亞粘土,下部是砂礫層,沖積物厚10米左右;二級階地面積較小,河床兩側可提供建筑用砂;平原上的河跡注地,因多為淤泥質粘土或亞粘土,并夾灰色砂質透鏡體,大多排水不暢,土體抗壓性較差,但在大部分臺地平原上的溝谷系統則成為城市自然排水通道;鹕藉F體。臺地平原西接松遼分水嶺,系第四世紀更新世末期沿斷裂帶呈地壘式隆起,并有火山活動,因此在長春西南的大電、范家屯一帶,火山錐體突起在波狀平原之上。多由玄武巖構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水文氣候]
長春市的地表水屬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還有沐石河、雙陽河、霧開河、新開河及卡岔河等流經境內,主要泡子湖泊7處;市區較大的河流為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飲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開河等。長春市的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春季,大風天氣多,最大風速可達30米/秒。夏季,東南風盛行,平均氣溫21.9攝氏度。秋季,可形成持續數日晴朗而溫暖的天氣,溫差較大,風速較春季小。冬季,天氣晴朗、干燥、風力微弱,平均氣溫零下12攝氏度。
[人口及分布情況]
據吉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長春市人口數為9066906。
[民族]
長春市有51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常住人口32.8萬。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5個世居少數民族。有4個民族鄉,雙陽區雙營子回族鄉、九臺區胡家回族鄉、九臺區莽卡滿族鄉、榆樹市延和朝鮮族鄉。4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有長春市朝鮮族老年協會等7個市級少數民族社團;有皓月集團、老韓頭等7家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市級朝鮮族群眾藝術館1所;鄉級少數民族文化站4所。民族中小學12所;民族醫院1所,民族鄉醫院4所。